“粽”享端午情共绘同心圆——云南武定各族群众欢歌笑语欢端午节
作者 李绍德 张义能 朱学军 2025-06-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武定县金沙社区肖丽一家人喜笑颜开地在忙碌着,其丈夫把艾草挂在门上后,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包粽子,小院内,欢笑声、粽子的清香交织在一起。肖丽满面春风地说:“我家是汉、彝、傣三个民族组成的家庭,大家相互尊重其乐融融。
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1.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午,武定县狮山镇金沙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主题活动正在举行。这里的汉、彝、苗、傣、傈僳等多个民族都是移民搬迁而来的,他们身着节日盛装,齐聚一堂,舞台上,自编自演、接地气、粘露水、独具特色文艺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台下各民族群众欢声笑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3.jpgwdimage005.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在老家过节,只是一家人在一起,亲戚间走动一下,来到这里后,住在城里,街道、广场样样齐全,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包粽子,非常热闹,过得开心、快乐,很幸福。”移民群众罗胜国说。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7.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县城的泮池塘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粽情飘香邮你相伴”包粽子比赛,也在精彩上演,活动成为促进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课堂。碧绿的粽叶、莹白的糯米、五彩的棉线,选手们按规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的动作、精湛的技艺引来众多观众喝彩、助威呐喊、鼓劲加油。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9.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桥镇石腊它村各族干部群众穿着节日盛装,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共庆民族传统佳节。“花山节”,这期间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斗牛、文艺表演、民歌对唱、篮球比赛、商贸物流等活动。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1.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节日是我们老一辈就沿袭下来的,它跟过年一样热闹,所以我们非常期待,早早地准备着(服饰),排练文艺(节目)到这里展示我们的才艺。”高桥镇石腊它村苗族群众张金花高兴地说。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3.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石腊它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场举行的文艺演出现场,舞蹈《铭记党恩》《吉祥欢歌》《乡村振兴谱新篇》,歌曲《我在楚雄等着你》等节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声和欢呼声。能歌善舞的苗族、彝族同胞们用自己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喉,诉说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讴歌着当下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5.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腊它村委会副主任潘继福说:“不论是汉族的端午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还是我们苗族的花山节,都已经成了大家共同的节日,各民族同胞都会从不同地方赶来,大家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到处奏响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曲。”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17.jpg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端午节,武定县各乡镇庆祝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斗牛、斗鸡等传统节目,也有文艺表演、山歌对唱、篮球比赛等群众性参与节目。武定县将传统节日作为重要载体,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粽叶飘香与欢歌笑语中,勾勒出一幅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彰显着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l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张义能、朱学军,武定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