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及现代化传承研究
作者 刘相君 李若辉 2024-10-17
原出处:​《艺术研究》2021年6期

摘要: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其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以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彝族传统服饰形成的因素,梳理了其主要类型,并从色彩、图案纹样、面料以及做工工艺等方面探究其艺术特征,最后探讨了其现代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对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今后的保护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特征;现代化传承

一、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形成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沉淀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风格独具的民族服饰。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服饰形态就有近百种。四川凉山的彝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特殊的地理环境、祖先的宗教信仰等因素促使他们的彝族服饰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服饰体系。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形成的影响

地势险阻、交通闭塞导致四川凉山和外界的交流比较少,使得彝族传统服饰风格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凉山位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貌类型齐全,地貌复杂又多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的面料、颜色以及纹样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独特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使畜牧业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而羊又作为曾经凉山彝区主要饲养动物自然也就成为了凉山彝族服饰最主要的服装原料。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黄、黑是彝族传统服饰中的三原色。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州,大大小小的江水河流就多达上百条。早些时候的凉山彝族人们通过观察这些河流的样貌特点,发现卷涡是大江、大河中常见到的一种流水活动现象。从而彝族服饰中出现了卷涡纹,它的图案由很强烈的水纹流动线条组成,表示水流活动,显示大自然的美®。蟹脚纹、羊角纹、日月纹等等各种动物植物的图案纹样都和凉山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凉山彝族祖先信仰对传统服饰形成的影响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都还比较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比如从万物有灵产生的自然崇拜,早些时候彝族地区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缺乏驾驭能力,所以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有灵之物,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彝族人民认为他们的活动或自然现象都是灵魂支配的结果,便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它以民间信仰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彝族社会中②。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的祖先信仰主要是对彝族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有重要影响。凉山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和日常劳动生活中,根据人们所见所感所触的各种事物的形状样貌进行设计,如浪花、日月星辰、彩虹、动物某个身体部位、劳动工具等等。这些纹样背后所传承的精神文化是共通的,它们涵盖了彝族服饰的内在价值,凌驾于它的外在形象之上,体现着彝族人民崇高的祖先信仰,浸含着彝族人民渴望美好、幸福与团结的积极生活态度③。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类型

1.依诺式

依诺式主要是在凉山州的美姑、马边、甘洛、雷波、峨边等县和昭觉、金阳等县的部分地区,“依诺”是土语,俗称大裤脚的彝族地区。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子发式多为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彝称为“兹尔”,俗称为“天菩萨”如图1,这种装束已经非常古老了。在彝族祖先眼里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它象征着男子的尊严。天菩萨的梳法是有讲究的,从右往左拧紧,再从右往左盘于头顶弄成锥形状。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ushi5.jpg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彝称为“兹体”,俗称为“英雄髻”。男子的上装以紧身为美,多为黑或蓝色,双袖及胸襟均刻意绣饰,大襟右衽,窄袖;裤以裤脚宽大为突出特点,最宽达170公分。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婚女子頭顶数层蓝布折叠的长方形头帕,上压发辫;已婚妇女头帕层数加多;产育后妇女换戴荷叶形软夹帽。女装的上衣分为罩衣、衬衫、背心三种。不同年龄段女性身着的服装也各不相同。青年妇女上衣主要是细条盘花,衣服上会有刺绣和贴花作为装饰;中年妇女服环身、襟袖贴则会使用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色细条纹;老年服重在以穿着宽松舒适为主,选择的是宽衣博袖,镶以青布。无论老幼皆穿大襟右衽衣,下着百褶长裙。童裙为两节,成年后举行换裙仪式,改穿三节成年裙,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圣乍式

圣乍式流行于四川喜德、越西、冕宁等县及西昌、木里、昭觉、盐源、德昌、金阳、盐边、九龙、石棉、沪定部分地区,即操圣乍土语,俗称中裤脚的彝族地区。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子上衣有内衣、坎肩、外衣三种。内衣多为白布褂;外衣大襟右衽,领矮,常用青、蓝色布料。青年男子外衣紧身窄袖,环肩、襟、摆用色布镶饰细牙条花数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对襟、大襟之分,均较肥大,不饰花,扣袢较大。坎肩装饰较重,在中青年男子聚会、赶集时会穿戴。劳作时也作垫肩使用。男裤和依诺式相比更窄,宽为100厘米左右,看起来还是像裙子一样。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子坎肩均为黑肩、环肩,襟边饰花,特别是袖笼及衣摆均镶以一圈雪白的兔毛皮为饰。冕宁地区青年女子头帕后端缀有一条约40厘米的飘带,独具风采。中老年妇女衣饰色调偏低,庄重而不失风韵。姑娘头饰多为长方形挑花头帕;中老年妇女则戴荷叶圆帽。男女习用的擦尔瓦如图2,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有的款式下端有数目众多的长达30厘米的流苏,既简朴大方又御寒。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ushi-6.jpg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所底式

所底式流行于四川布拖、普格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地区,即操“所底”土语,俗称小裤脚彝族地区如图3。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7.jpg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装的明显特点是裤脚很小,腰大、裆宽,穿着后形如马裤。上衣以短为美,多不过脐,喜缀多排密集长袢银扣,披精制羊皮擦尔瓦。蓄顶发,缠头帕,但不扎英雄结。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装多于衫外罩短袖大襟衣,衣短不过脐,裙多用羊毛织成,质地厚重,除裙脚为百褶以外,裙身皆无褶或少褶,穿起来更显女性婀娜体态。披有象征性小袖的披毡。青年女子头饰以花线琐边的青布巾,折叠耸立于额顶。少女有时戴牦牛毛毡笠。元谋女子戴高筒式黑帽,生育后换戴竹架圆顶大盘帽,发不外露、佩饰也有三角荷包和麝香包_®。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8.jpg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特点

1. 服饰中的色彩

彝族服饰色彩以红、黄、黑三原色,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密切相关。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彝族古代还有五彩族称:尼部称青夷,能部称红夷,慕部称白夷,饵部称黑夷,尚部称黄夷®。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的来说,“红、黄、黑、白、青”是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首服多以黑为底,装饰配色有红、黄、青、白等色,以红色、黄色为主,包括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当然,除上述的几个主色之外,也会搭配精心调配之后的绿色来作为过渡性颜色,使服饰看起来色调鲜艳旦和谐,有着独特而别致的美感。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服饰中的图案纹样

动物图案:彝族祖先在狩猎、牧养时,牛羊是主要的猎物和家畜,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所以,牛羊是彝族传统服饰中使用相对较多的图案纹样,彝族服饰中的牛羊图案表达了凉山彝族祖先对游牧生活的追忆,也表现了他们对幸福和财富的追求。除了牛羊纹样之外,还有鸡、蟹等动物的某些身体部位在经过细微变化后也被运用到服饰图案纹样中,别具一格又不失其蕴含的精神;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植物纹样:蕨基芽叶纹、蔗菠纹、太阳花纹等各种植物及农作物的根、茎、叶、果所组成的纹样。比如蕨基是彝族古老的植物,有超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何纹样:常见日月纹、旋涡纹、波浪纹、彩虹纹、日月星辰物象的纹样等来表现族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典型的天体崇拜。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物品纹样:常见的有火镰纹、窗格纹、石阶纹、土司印章纹、等反映族人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物品。这一类图案纹样主要是源于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传说彝族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后,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与崇拜,而这些就是斗争结束留下的痕迹。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服饰中的面料和工艺

彝族服饰的美与构成它的面料、工艺密切相关,不同的面料赋予服饰以不同的质感美,不同的工艺又赋予服饰不同的造型美®。彝族服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羊作为彝族主要的传统饲养牲畜,故为彝族最主要的服装原料,羊毛织成的披毡和擦尔瓦也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擦尔瓦是披毡的发展,外形像披毡,彝族人用纺织技术把羊毛、牦牛毛、棉和麻纺制而成。而披毡是直接用羊毛等擀制而成的披风,彝语称“圣都”或“加圣”⑥。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工艺主要有做花、刺绣以及彩绘三种。彝族传统服饰或者用品上的纹绣工艺统称为“做花”工艺,包括挑花、贴花、穿花、锁花、盘花、补花;刺绣是彝族富有特色的手工工艺,一般多用于男女上衣、妇女头帕、男裤、荷包、女裙等。刺绣手法有垫绣、引诱、缠针等等;彩绘工艺由点线面三要素构成,一般用黑色作为底色烘托,是花纹更加清晰。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化传承

1. 融合传统服饰元素的现代服饰创新设计

彝族服饰的艺术来源于大山深处,流露出大自然之美,既有大山大河的宏伟气势,也有山涧小溪的婉转姿态®。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服装设计师们可以通过提取彝族服饰的某些元素,与现代服饰相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如图4中的左图服装提取了彝族服饰的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的造型、面料以及颜色相融合,黑色本是彝族服饰三原色之一,而银色腰带又增添了现代感;右图则是运用了彝族服饰三原色中的红与黑,服装右半边是彝族服饰几何纹样的变形,左半边是传统图案的点缀。这两件融入了彝族传统服饰元素的现代服饰设计并没有对彝族服饰进行照搬,而是真正的将两者相互融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整体。对民族服饰元素及其所蕴含文化的追求与呈现,已经成为当下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凉山彝族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现代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素材⑧。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建立彝族传统服饰的数字库

彝族服饰凝结了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的活化石。随着我国扶贫计划推进与良好开展,四川的大凉山也慢慢发展起来,而凉山彝族服饰却在逐渐消失,彝族服装店里陈列的彝族服装也大多是一些色彩、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简单的,那些珍贵的彝族文化正被人们慢慢遗忘。为了让这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可以请专业人士将传统彝族服饰的形制、色彩、图案纹样等进行数字捜集存档,建立彝族传统服饰的专属数字库。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它可以是集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数字库。将彝族服饰的各种传统元素、制作工艺流程等收集在内,随时可供需要的人去查阅、进行创新设计或是相关研究。将来再设计出一款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将这一数字库导入进去,这样一来不仅仅是来到凉山的游客,当任何人想要了解彝族服饰的时候都可以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发现彝族服饰的魅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建立数字库是对传统社会艺术、文化、民间智慧的有利传承,彝族服饰的信息化生存将是主动传承和发展的大格局气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拓展传统彝族服饰的传播形式

随着现代服饰的渗透,少数民族服饰的使用空间和时间都变得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传统的节日里才穿着民族服饰⑩。彝族服饰不仅仅只有通过彝族一代又一代穿上它来保护、传承,这是彝族人传承自己服饰的一个传统途径。拓展彝族传统服饰的传播形式是当下人们对彝族服饰进行现代化传承的有效途径。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每当凉山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火把节或者当地人过彝族年的时候,通过提前设计一些与彝族传统服饰相关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或者是图书等让彝族传统服饰以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也可以将其做成影音资料,恰当的时候播放在凉山西昌火把广场的LED屏幕上面,不仅为大家普及了彝族服饰,也能够让大家都更加了解凉山彝族服饰。以民族服饰文化进行文创产品、纪念品等设计,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附加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更是一种彝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它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宝贵的服饰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笔者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的一次出访,参考前辈们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整理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现代化传承有所帮助。K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① 陈晓莉.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
② 张春新,罗慢丽.凉山州美姑地区彝族服饰纹样探析[J].文化心旅.2013.
③ 高玲玲,徐伟,沈忠民.供案与祭祀文化之间的渊源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5).
④ 杨洋.浅谈凉山彝族服饰的特点[J].综合论坛.2012(7).
⑤骆小草.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探析[J].华人时刊.2011(10).
⑥ 蒋晓雪,金冬.浅谈闽南文化在交互文创的设讣与应用[J].戏剧之家.2019(18).
⑦ 沈卟,郭丽莹.彝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讣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9(9).
⑧ 林禹晨.方慧玲,仟新宇.基于传统文化的家居产品设讣研究[J].大众文艺,2019(10).
⑨ 刘彦,王倩,刘俊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文创产业下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7.
⑩ 张婉玉.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J].文艺研究,2019.
⑪陈翔,关恵元.基于》哋域文化的漆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家具,2017(3).

注:本文系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项目:少数民族服饰艺术风格研究(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585)。
原载:《艺术研究》2021年6期;图文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