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彝族僰人生存状态调查及原因分析
作者 ​杨四宝 2024-09-21
原出处:​《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5期
摘要:丘北彝族僰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贫困山区。因现实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的现状致使彝族僰人无论如何辛苦也很难改变其生存状态,其物质文明落后于其他少数民族甚远,贫困程度如此之深令人担忧。彝族僰人生存状态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仅仅依靠彝族僰人自身的努力是无法改变的,应引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丘北彝族僰人;生存状态;贫困原因;脱贫举措

boren1.jpg

(图片来源:丘北县政务网 朱志刚摄

在新中国民族识别过程中,把丘北僰人划归彝族,即丘北彝族支系僰人。①丘北彝族僰人在与其他民族的长期交往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部分语言,日常交往中能够大量地使用彝族其它支系语言和汉语,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但长期以来,彝族僰人居住在石漠化严重、水资源极度困乏,自然环境恶劣,相对封闭的贫困山村,使其保留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比如古歌《天地的由来》《祖先的由来》《僰人迁徙歌》等,其他民族是听不懂歌词内容甚至大意的。也因其生存条件恶劣的现状致使彝族僰人的物质文明落后于其他少数民族甚远,贫困程度之深令人难以想象。
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彝族僰人所处环境

彝族僰人主要分布在丘北县的官寨、舍得、腻脚、双龙营、曰者、树皮6个乡(镇),21个村民委,44个自然村(纯彝族僰人居住的村寨有26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彝族僰人村寨有19个)。全县彝族僰人有1557户,6894人。②丘北彝族僰人的聚居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带,海拔222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处于自然环境恶劣的石山区和半山区,水资源短缺,石漠化问题突出。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水资源极度困乏

丘北彝族僰人居住在高寒干旱区,只能靠天吃饭,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统,上天眷顾雨水多时,收成相对好一些,雨水缺乏,年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日子就过得特别艰难。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僰人居住地严重缺水,人畜饮水也主要靠地窖积水(雨水季节把浑浊洪水引入地窖储存)和井水。井水很少,大多饮用地窖水。地窖水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和消毒措施,直接饮用浑浊的水,影响人的健康。由于严重缺水给彝族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种植庄稼靠天,庄稼收成自然可以预见,日常生活中连洗澡都成了奢侈品。水是万物之源,水对庄稼人来说简直就是命根子,连饮用水都无法保证,彝族僰人所面临的生存困难可想而知。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石漠化严重

干旱少雨造成了水资源非常短缺,石漠化问题相当突出,水土流失异常严重,聚居区内石漠化程度不低于68%,彝族僰人的土地基本上是夹在石头缝隙的旮旯地,几乎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地,而且土地较为贫瘠,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层瘠薄,适宜种庄稼的种类不多,彝族僰人世代主要以种植土豆、玉米为生,彝族僰人至今采用的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毁林开荒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农作物产量依然是处于较低的生产阶段。彝族僰人种庄稼这里一棵那里一棵漫山遍野的跑,等到庄稼成熟收割时同样背个箩筐到处跑,劳作很辛苦,收获却很少。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彝族僰人再怎么努力都难以改善生活。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僰人极度贫困

据《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丘北县彝族支系僰人群众扶持发展工作情况报告》(2013年)中显示,2008年僰人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2亩,人均有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缺粮三月者尚有2000余人,缺粮半月者尚有千余人。再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中国经济数据,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③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④彝族僰人家庭人均纯收入2895元,⑤与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彝族僰人的居住环境也不尽人意,部分人缺衣少食,其房多为石块累积,四面透风且低矮破旧,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无房者百余户,简易房百余户,土坯房二百余户,危房四百余户,半墙体六百余户。尚有20多个自然村不通简易公路,30多个自然村不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家中一贫如洗,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没有像样的家具和设置,处于极端贫困,生活极其艰难。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彝族僰人贫困原因分析

(一)彝族僰人居住地较为闭塞

彝族僰人聚居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处于极度贫困群体,市场不活跃,经济交往较少,主要体现在零星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和小额商品的交易,所有交易基本上在赶集这天完成,其余就没有更多的经济交往。集市所在地在乡政府驻地,一个星期只有一天,这一天彝族僰人和当地民族群众从偏僻的地方汇聚来此赶集,沿途到处都是弯延崎岖岩石路不断攀爬,很费劲,走得腰酸腿疼,大汗淋漓。赶一趟街需走上四五个小时,来回就是一天。所以,在集市上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显得很冷清,集市繁荣程度不高,交易量也少,经济不活跃。彝族僰人大部分居家生活靠自给自足,家中有什么吃什么是常态,生活很简朴。因交通的不便,许多老百姓几乎没有离开过居住地,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在这样外界缺乏了解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无论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几乎不受任何影响。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彝族僰人基础设施有了改观,比如建设了小水窖、打井,基本上能解决人畜的饮水困难。实施了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僰人的电力设施,村内的道路得以硬化,房屋也新建、改造,同时建立了村民活动室、村卫生室、村公共厕所,但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这些基础设施的条件还远远处于滞后的状况,而且建设基础设施的村寨并非全部。目前,尚有20多个自然村不通简易公路,30多个自然村不通广播电视和通讯,20多个自然村无水利灌溉设施。可以说,虽有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资金仍处于投入不足状态,导致彝族僰人村寨发展的不平衡。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思想意识落后

彝族僰人由于受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其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明显落后,这也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44个彝族僰人自然村共有居民2704户12375人,其中:男6873人,女5502人,有小学文化程度5127人,初中文化程度1823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47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29人,半文盲4065人,彝族僰人所占的文盲半文盲率更高。⑥虽然,过去这么多年,彝族僰人也进行了扫盲,先后选送人员到农校就读,举办中专班、初中班,但彝族僰人的整体文化素质还处在偏低的状况。究其原因:彝族僰人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小富即安的意识,普遍存在自我封闭,与外界接触少,与其他民族融合程度低,在社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思想意识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阻滞了人的开拓进取之精神,形成自我封闭的价值体系与外界相脱节,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彝族僰人脱贫举措

(一)加快师资培养力度

彝族僰人所在地自然环境恶劣,教师人才难以引进。一方面外面的老师不愿意进去任教,另一方面当地教书教得好的老师一旦有机会也想到条件好的学校去任教,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在最需要好老师任教,借以改变当地教育现状的地方,出现了人才的反向流动,是落后地区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变,长此下去会导致落后的地区越来越落后,与时代前进步伐的差距越来越远。文化教育是改变落后地区的一把钥匙,丢了这个根本是无法发展和想象的。为此,近几年,当地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和措施,积极引进人才,改变当地的教育教学现状。然而引进来的教师也不太安心工作,所以强制要求必须在当地工作3-5年才能调离。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一旦有机会引进来的教师依然调走,支教老师也是短期行为仍然无法改变教育现状。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无力承担教育所需费用,造成学生中途辍学。彝族僰人居住地土地贫瘠,基本上没有平地,石漠化又严重,广种薄收甚至没有收成的现象时有发生,生产劳动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又没有经济作物,也没有其它的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再勤劳再积极耕作,付出再多的艰辛和汗水也无法改变贫困的现状。我们知道经济社会发展越好的地方越重视教育的发展,越贫穷的地方,越不重视教育的,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多,从而教育更加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导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每年春节过后是彝族僰人学生流失的高峰期。在校学生受到同伴外出打工带来的外部信息的影响和触动,对外部世界的好奇,都不愿意继续上学,一心一意想外出打工,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片,所以失学率较高,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头痛不已。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的人较多,外出打工群体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只能从事苦力,虽然长期打工收入会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根本无法改变僰人的生存现状,反而使该上学,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学习科学技术的时间流失,无法弥补,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境地。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学设施、设备异常简陋。通过对彝族僰人教育的实地考察、调研,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异常简陋,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具备如教室里学生坐的桌椅、板凳残缺破损严重,黑板仍然沿用以前的水泥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到处灰飞烟灭,地板也是残破不堪,甚至起码的读书所必备作业本、练习簿、铅笔、钢笔等用品也缺,而且没有多余的课外书籍可供阅读。在这样条件下,很难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新一代青年。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抓经济作物种植和支柱产业

彝族僰人居住地虽然自然条件恶劣、石漠化严重,但遍地都是石头,因地制宜,实现条件转化,换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进行石材开采、生产和加工,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收入。而且还能避免长途跋涉到城市打工,因为即便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和文化从事的仍然是苦力劳动,还不如在当地打工,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同时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增加。丘北彝族僰人聚居区属于高寒之地,一旦水的问题解决,完全可以考虑种植核桃、花椒、葡萄、烤烟、莲藕、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在医药方面可以种植三七、草乌、薯蓣、灯盏花、金银花等。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可以种植土豆。彝族僰人聚居山区青草较多,可以大量发展畜牧业,生产出来就是原生态的肉制品,品质较好,价格也高,从而经济收入也会增加。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变彝族僰人现状,发展是第一要务。“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和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为奋斗目标”,“立足当前改变一代人,着眼长远培养一代人”⑦的思路。发展问题是解决彝族僰人生存现状的根本,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僰人自己发展是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政府的精准扶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⑧培养当地少数民族人才,才能使僰人地区发展的基础更牢固。Ec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①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组调查报告(1960),昆明: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79.
②2015丘北县民族宗教局统计数据.
③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http://m.g uancha.cn/GuoJiaTongJiJu/2015/02/26.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
⑤2012年丘北县民族宗教局统计数据.
⑥丘北县彝族支系僰人发展扶持工作情况汇报,2010.10.15.
⑦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
⑧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 /01/03.

作者:杨四宝(1971-),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