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充分反映了这个民族对宇宙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念。因此,从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就能够清晰地看出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彝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文化自成体系,涵盖了天文、地理、历法、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文化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这些古籍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古彝人对整个宇宙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宇宙生化论》(《土鲁窦吉》)正是这些浩瀚的彝文古籍中,一部充分展示古彝人世界观的古籍。下面就此书记载对古彝人的世界观作一概要性探讨。
一、彝族八卦
何为“八卦”?《周易·系辞传》记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古者包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观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由这三段记载可以看出,八卦是古圣人在充分观察宇宙、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研究、总结其中之规律后,因“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将这些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形象抽象概括为揭示自然规律的符号体系,是用以指导社会实践的一种“立象尽意”的文化体系。诚然,彝族八卦的产生也应如是。在《宇宙生化论》等博大精深的彝族古籍文献中,同样记载了蕴涵自然哲学理念与伦理实践根源的“彝族先天八卦”和“彝族后天八卦”,其易理完整周密,数理严谨清晰,寓意博大精深。《周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历代学者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观彝族历史文化,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这两种思想文化体系同样也是彝族文化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按彝族八卦理念,“阴阳”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阴阳和谐”是八卦理念所表达及追求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而“天、地、人”则是古彝人对宇宙世界的宏观概括,在八卦运作中表现为“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此三要素是彝族八卦用以表达阴阳和谐理念的主体和依托。彝族文化体系中的“君臣师”“父母子”“日月星”“963”等等,都是“天地人”这一三位一体根本理念的发展和深化。
概而论之,彝族八卦是一个蕴含“天、地、人”三者之间关系的思想理念体系;只不过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中,“天地人(天干、地支、五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换方式各有不同而已。总的来说,彝族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完整表达了古彝人对宇宙世界(天地人)产生——发展——消亡——回归的循环过程理念。
1.彝族先天八卦
彝族先天八卦是以老阴老阳为主体,阴居于四隅,阳位于四方,阴与阴相合,阳与阳相合,阴阳分明,在整体上求阴阳平衡的八卦体系。从哲学层面看,其揭示的是“天地人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合体统一”的哲学理念。
图1便是《宇宙生化论》中记载的彝族先天八卦图,彝语称之为“鲁素”。“鲁”意为“龙、宙”,“素”意为“书”,综合来看,“鲁素”之意应为“龙书”或“宇宙之书”。另外,此图又称“十生五成图”。所谓“十生五成”,简单说来就是“十”生成两个“五”。而“十”是地数(阴数),“五”是天数(阳数)。由此可见,所谓的“十生五成”,在易理上讲,就是地应天、阴顺阳,以天数(阳数)为主来运作。
图1
正如《周易·系辞上》之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彝族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中,“清气”和“浊气”这对“阴阳”是世间万事万物之根本,“阴阳”可以表示世间万事万物。反之,世间万事万物也都可以抽象概括为阴阳。顺理成章,在八卦理念体系中,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都抽象概括表示为阴阳和谐。由图1可见,在彝族先天八卦平面图中,阴居于四隅,阳位于四方,阴与阴相合,阳与阳相合,阴阳分明,由五行与四方八面交易,四方八面又以五行为中心归合统一,在整体上求阴阳的平衡与和谐。如《宇宙生化论》第一卷《十生五成》中记载:“天一和天九,宇宙南北,居于两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阳;天三和天七,宇宙东西,居于两方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阳。地四和地六,宇宙哼哈,居于两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老阴。地二和地八,宇宙鲁朵,居于两隅位,合二生成十,它立作少阴。威荣富贵生。从此以后,天九立作首,天一立作尾,天五置于中,由五行交易。宇宙八面,所谓天五方,天一五运六,地二五运七,天三五运八,地四五运九,五运不别说,十生就五成。天数二十五,地数有二十,阴阳四十五。清浊两方位,老阳老阴辨,少阳少阴别。”
从以上记载结合图1来看,彝族先天八卦是一个相辅相成、合体统一的八卦体系。按《宇宙生化论》第一卷之《论宇宙四面变八方》记载所谓的“五行作定位”和先天八卦图来看,整个八卦体系是以“天地人”合三为一形成的“五”为中心的。所谓“十生五成”,简单来说就是“十”生成两个“五”。按彝族先天八卦之理念,“十”生成的这两个“五”一个为“天五”,一个为“地五”。而这两个“五”以代表人的“五”为中心,按上、中、下的层次合三为一的处于中位。结合图示可见,南与北、东与西、东南隅与西北隅、东北隅与西南隅,四方、四隅“合二生成十”最终之目的都是按“十生五成”的定律向中央的“五”统一归合。若以“阴阳五行”论之,就是处于四方的“阳”与位于四隅的“阴”以“五行”为中心交会归合。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彝族先天八卦是一个立体的八卦体系。宏观来看,整个八卦体系是一个按“四方八面、上下与中心”这样“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八卦体系:以完整的平面视角看,其表现为“四方、四隅与中心”一分为三,合三为一。正如《宇宙生化论》第一卷之《论十二地支》中记载:“世间要作事,由子午卯酉,管宇宙四方;由丑未辰戌,管乾坤四隅;其中五行主,寅申与巳亥,天地富贵根,其上生五行。”从平面的各个方位看,其表现为“东、西与中心”一分为三,合三为一、“南、北与中心”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东南隅、西北隅与中心”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东北隅、西南隅与中心”一分为三,合三为一;从纵向视角看,其表现为天人地(上中下)“一分为三,合三为一”。
“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相辅相成、合体统一”的理念在彝族先天八卦体系之“罡煞图”中更是一目了然,如下图:
图2
图2彝语名称为“遮佐”,“遮佐”相当于“罡煞”。按《宇宙生化论》第一卷之《定罡煞》记载,在彝族先天八卦体系中,罡煞共有十名:“米遮弘、弘海采、弘开逼、弘租杓、弘益杓、弘倪海、弘毕铺、米遮翁、米遮沼、米遮默”。一目了然,图2主要揭示的就是彝族先天八卦“一分为三,合三为一;阴阳无限循环,向外发展,向内归合”的理念。如图所示,东南西北中五方均为“一分为三,合三为一”。其中,中位为“上、中、下”的“一分为三,合三为一”。
彝族先天八卦是讲究“天地人同体,和谐共生”的八卦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地人同体”是彝族先天八卦所揭示的“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相辅相成、合体统一”这一主要哲学理念的基础。只有天地人同体,才有可能和谐共生。在彝族先天八卦理念中,所谓天地人和谐共生,实际上就是“天、地、人”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相互循环运转。这一点从《宇宙生化论》第一卷之《十生五成》中的记载就可看出:“从此以后,天九立作首,天一立作尾,天五置于中,由五行交易。宇宙八面,所谓天五方,天一五运六,地二五运七,天三五运八,地四五运九,五运不必说,十生就五成。天数二十五,地数有二十,阴阳四十五。”这一记载中,奇数为“天”,偶数为“地”,这很清楚,不必多说。需要指出的是,“五”是“天三地二”的组合,在彝族先天八卦体系中,处于中位的“五”,其代表的就是“人”。由此可知,彝族先天八卦是以“人”为中心的,“天、地”通过“人”相互循环转换,“天地人”在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中和谐共生。
实际上,“十生五成”的数理运算定律也是彝族先天八卦“天地交合产生人”的理念体现。按照天干分阴阳,地支分公母的理念,“十生五成”中,“十”生成的这两个“五”也应有天地(阴阳)之分。也就是说,“十”生成的这两个“五”,一个为天之五行,一个为地之五行。这两个阴阳五行以处于中位、代表人之五行为中心,向内归并,合三为一地形成统一的五行,也就是形成“人”。而八卦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和目标——阴阳和谐,在彝族先天八卦中,就在“人”这一四方归总点上得以体现。
2.彝族后天八卦
彝族后天八卦是以少阴少阳为主体,阴阳对立统一于各方,以各个方位的阴阳和谐取得八卦整体上阴阳和谐的体系。从哲学层面看,其揭示的是“人与天相合、与地相合,天地并列,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强调个体”的哲学理念。
图3
上图彝语名称为“付拖”,意为“联姻”,又称“五生十成图”。如图所示,北为坎,一与六生水,甲与己合;南为离,二与七生火,乙与庚合;东为震,三与八生木,丙与辛合;西为兑,四与九生金,丁与壬合;中央为宫,五与十生土,戊与癸合。
后天八卦是阴阳并列的,八卦的每个方位都有阴有阳。也就是说,彝族后天八卦每一方的阴阳都是平衡和谐的,是以每一方的阴阳平衡和谐来求得八卦总体上的阴阳平衡和谐。介于此,从另一层面来讲,彝族后天八卦是强调个体的八卦体系,是以个体的平衡和谐来凑成整体的平衡和谐。如“付拖”图所示:甲与己合,一与六合,并列于北方;乙与庚合,二与七合,并列于南方;丙与辛合,三与八合,并列于东方;丁与壬合,四与九合,并列于西方;戊与癸合,五与十合,并列于中央。易学中所谓的“五鼠遁”就是根据这一图示原理推论的。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并列关系,强调个体”是彝族后天八卦所蕴含的主要哲学理念。其所蕴含的是任何一对矛盾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理念。如图所示,整个八卦体系以“阴阳”这对矛盾统一体为基础,阴阳并列于东南西北中五方,每一方的阴阳既矛盾对立,又辩证统一。
所谓“五生十成”,在易理上讲就是天应地、阳顺阴,以地数(阴数)为主来运作。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五”生成一个“十”。“五生十成”是彝族后天八卦“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并列关系,强调个体”的数理体现。《宇宙生化论》第二卷之《五生十成》中记载:“天一生了水,洪水泛四方,地六生水道,滔滔江水流;地二生了火,火光亮煌煌,天七生火焰,火星先出现;天三生了木,九山有森林,地八也生木,枝长挺粗壮;地四生了金,九地金银根,天九生金银,遍地出金银。五行产生山,地根生天上,地十生了山,生了九座山……还不止这些,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天三地八木,地四天九金,天五地十土,一行主一相。这五生十成,天地轮属相,五十五数中,天数二十五,是苍天之根,地数三十相,是大地之本。”这一记载以阴阳两两并列、对立统一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彝族后天八卦“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并列关系,强调个体”的理念。
从“天地人”这一八卦的主体元素讲,所谓“五生十成”,是指由“天之五行”和“地之五行”交合产生的这个“人之五行”重新分化形成“天三地二”后,分散回归到天地母体的理念。
二、“阴阳和谐”理念在彝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从某种程度上讲,阴阳和谐是八卦所要表达和追求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也就是说,八卦所有理论的基础都是基于阴和阳,而八卦所有理论和运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阴阳和谐。从八卦理念的角度讲,只有阴阳和谐,世间万事万物才能得以和谐生存和发展。
纵观彝族历史文化,彝族“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这两种思想文化体系是彝族文化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在充分展现古彝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彝族历史文化中,阴阳和谐之理念可谓无处不在。
例如彝族人的龙虎图腾。就图腾崇拜来说,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图腾崇拜,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图腾崇拜物,为什么彝族会有龙和虎两个图腾崇拜物呢?实际上,这正是由于彝族图腾崇拜来源于彝族八卦的原因:宇宙万物在八卦理念中都可抽象概括为“阴阳”。换句话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之分。因此,按彝族八卦理念指导发展而来的彝族图腾文化也不例外,图腾崇拜物顺理成章的也应该是阴阳两个。那么,龙图腾和虎图腾究竟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呢?从龙和虎这两种图腾崇拜物的形体来看,龙为虚幻物,现实世界并没有这一生物;而虎为真实存在于世间的猛兽。因此,按照彝族八卦“天显现影,地显现形”的理念来看,龙图腾应为天、为阳,而虎图腾应为地、为阴。综合来看,龙虎图腾正是彝族八卦体系中阴阳和谐、天地交合产生人的理论体现,两种图腾恰好形成了彝族图腾崇拜阴阳和谐的完整体系。
又如彝族的部族支系名称和各支系间的姻亲关系。按照《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彝文古籍文献记载,彝族历史上有“哎哺、尼能、实勺、举偶、米糜、恒投”等部族,从历史角度讲,“哎哺、尼能、实勺、举偶、米糜、恒投”等既是部族名称,又是当时的时代称谓。单从名称来看,“哎哺”意为“影形”,“尼能”意为“青赤”,“米糜”和“恒投”意思相同,皆为“天地”。在彝族八卦中,“哎哺”相当于《周易》之“阴阳”;“尼能”为“青气赤气”,也就是“清气和浊气”。而“哎哺”正是由清气和浊气不断循环运动所产生的。再看“米糜”和“恒投”:阴阳是宇宙万物之根本,世间万事万物都可抽象概括为“阴阳”,而“天地”正是阴阳的一种表现形式。显而易见,这几个部族和时代称谓都是根据彝族八卦阴阳和谐的理念命名的。再看“实勺”和“举偶”这两个称谓:按《西南彝志》《彝族创世志》等彝文古籍的相关记载,“实勺”和“举偶”也是按“阴阳对应”的形式对应阐述的,如《彝族创世志》(谱牒志一)之《哎哺希弭遮》一节记载:“实天高为父,勺地阔为母……”由此可见,虽不知“实勺”和“举偶”之意为何,但可以肯定,这也是彝族八卦阴阳对应、和谐共生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再来看“青、赤、黑、白、黄”五个彝族支系间的姻亲关系:按《彝族源流》等彝文古籍记载,青赤是一对,其中,青彝代表阳,红(赤)彝代表阴;黑白是一对,其中,白彝代表阳,黑彝代表阴;黄花是一对,其中,黄彝代表阳,与其联姻的另一支系为阴。彝文古籍记载中所谓的“米素(天人)糜素(地人)”实际就是按彝族八卦阴阳和谐的理念命名的,即“米素”为阳,应该为青彝、白彝;“糜素”为阴,应该为红(赤)彝、黑彝。
再如彝族文学中的阴阳和谐理念。在彝族文学中,无论是文学体裁形式还是文学作品内容,都受到彝族八卦理念的影响,部分彝文古籍文献巨著之名称甚至直接来源于彝族八卦。比如因其文化信息涵盖面广而为大家所熟知的《西南彝志》,其古籍原本彝语文名称为“哎哺萨额”。单就古籍原本书名之本意来看:“哎哺”相当于《周易》之“乾坤、阴阳”;“萨”意为“气”,“额”意为“沉、浊”;根据彝族先天八卦“清气上升形成天,浊气下降形成地”的理念,“萨额”合起来也可意译为“清浊或清气浊气”。综合来看,“哎哺萨额”之本意应为“乾坤清浊”或“阴阳清浊气”,甚至可简译为“阴阳”。另外,彝族古代文学都是以诗歌为主,而彝族诗歌的创作就特别讲究阴阳对照与阴阳和谐。例如:举奢哲和阿买妮两位彝族先贤一直被公认为是彝族文学的始祖。其中,按《彝族古代文论精译》的记载,举奢哲在“论诗歌和故事的写作”一文中论到:“谈到作诗歌,语句虽然少,事却要分明:天与地要分,山和水对正。箐与林相对,人与鸟对正。虎与兽相对,男与女对正。日和月相对,星和云对正。雷和电相对,雨和土对正……”这里所论述的“天地相对、山水相对、男女相对、日月相对”等实际就是彝族先天八卦的“阴阳相对、和谐共生”之理念。随后他还列举了一篇范文:“天未产之时,地未生之际,整个天宇呀,一切黑黢黢;整个大地呀,一片黑漆漆。由于没有天,地也不存在,后来有了天,地才长出来。天上日月明,彝地山水青,男女眯眯笑,歌场来谈情。”
在彝族历史文化中,类似以上这种讲究阴阳和谐的例子还很多,如人物名称类的“策举祖、恒堵府”“举奢哲、阿买妮”“实奢哲、勺奢哲”“希幕遮、希堵佐”等等,又如大型宗教祭祀中毕摩有“那布、吐布”之分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实际上,就是作为彝族文化“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彝族八卦本身来看,也是有阴阳之分的。前面说过,作为彝族先天八卦运作基础的“十生五成”,在易理上讲,就是地应天、阴顺阳,以天数(阳数)为主来运作。换句话说,从总体上看,彝族先天八卦是一个以“天数(阳数)”为主导的“阳八卦”;而作为彝族后天八卦运作基础的“五生十成”,在易理上讲,就是天应地、阳顺阴,以地数(阴数)为主来运作。换句话说,从总体上看,彝族后天八卦就是一个以“地数(阴数)”为主导的“阴八卦”。
三、彝族八卦理念指导下的古彝人世界观
1.天地交合产生人
在许多彝文古籍中,都有天地人产生发展的记载。《宇宙生化论》一书同样也有此类记载,而且记载得比较详细。如该书第一卷之《清浊气产生》记载:“远古天未形成,地未产生时,哎未产生,哺未出现时,先有清浊气。徐徐清气,沉沉浊气。清气青幽幽,浊气红彤彤。青幽幽清气,红彤彤浊气先产。青的翻来变成了哎,红的覆来变成哺。清浊气产生,就是这样的。清浊阴阳气,叙述要详明。清阳出现,浊阴产生时,清阳像细针,浊阴像发丝。细针和发丝,是清浊阴阳。”随后又记载:“上产生徐徐清气,下产生沉沉浊气。徐徐的清气,沉沉的浊气,它俩相配合,散惬惬一代、惬恒恒二代、恒隐隐三代、隐雅启四代、启雅略五代、略恩恩六代、恩恩窦七代、窦克克八代、克克武九代、武斯索十代,清气出十代,到了恒斯索。斯索为乾父,就是这样的。皑可可一代、可可投二代、投莫莫三代、莫莫觉四代、觉雅奋五代、奋雅纳六代、纳雅敖七代、敖雅列八代、列雅投九代、投雅武十代,浊气出十代,到了投雅武。雅武为坤母,就是这样的。哎生哎斯索,哺生哺立娄,它俩结合后,产生哎的根,产生哺的源。哎则则一代、则洪洪二代、洪洪雄三代、雄雅立四代、立翁翁五代、翁尼纵六代、纵余余七代、余余投八代、投哎哺九代、哺舍武十代。舍武武一代、恒武武二代、武武窦三代、窦克武四代、武娄娄五代、娄则古六代、传到米古鲁、乾的层次形成了,就是这样的。哺生哺立娄,哺则则一代、投濮濮二代、濮濮朵三代、朵朵克四代、克以以五代、以以笃六代,以以笃之世,传到密阿那,坤的层次形成了,就是这样的。”这一段记载假以彝族“父子连名”的形式阐述了清浊气产生后,两者相互配合,发展出了哎(乾、父)、哺(坤、母)。哎哺又相结合,哎发展到“米古鲁”,形成了乾的层次,哺发展到“密阿那”,形成了坤的层次的整个过程。
《宇宙生化论》第一卷《论天地人生》中记载:“遂古之初,至尊策举祖,第一次理论。清气往上升,形成了天盖,出现了苍天……遂古之初,至尊策举祖,第二次理论。浊气往下降,凝成了地底,大地的中央,这样形成的……遂古之初,至尊策举祖,第三次理论。人有气呼吸,人体就形成。有生命灵魂,有血又有气,就这样形成。窦弭能以前,父和母就定,人生的罡煞(译为“人生于罡煞”或“人生于天地”更为准确),作人类祖宗,就是这样的。天罡地煞,都是地根本,生美丽的树,生清泉的水。祖宗享鲜果,祖宗饮清泉,就地安居业,万代传下来。唯人管大地,生以天为根,长以地为本,天赐给威荣,地赐给福禄。”
以上记载可见,在古彝人看来,宇宙世界产生之初是一片无限广大虚无的空气,随后在不停的运转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片混沌的青赤元气,青赤元气又不停运转和发展,逐渐一分为二产生了清气和浊气。接着,清气和浊气继续不停地运转,清气上升形成了天,浊气下降形成了地,而天气和地气上升下降的循环交合又产生了人……总之,是清浊(青赤)二气的不停运转、交合才产生了宇宙四面八方,产生了世间的天地万物,产生了人。特别是在《论天地人生》一章的记载中,不但明确记载了人生于罡煞,即人生于天地的彝族先天八卦理念,而且还比较“唯物”的进一步说明了“天地产生了美丽的树和清泉,祖宗享树上的鲜果、饮泉水而安居乐业的发展”这一天地产生人的合理解释。
2.人回归天地母体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包括大部分彝族人)都认为所有彝族人都是实行火葬的,没有土葬的习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按相关彝文古籍文献的记载,彝族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和火葬两种,而且这两种丧葬方式正是来源于彝族八卦的理念。如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翻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物始纪略》第一集之《殡葬始纪》一节记载:“合约布主持,来到柴楼边。说到此柴楼,用十把斧子,砍五方大树,用来架柴楼,男的架九层,女的架七层。明火像白马;底火像青马;火花似花马。架好了柴楼,千人点明火。舅舅一把火,外甥一把火,亲族一把火,家族一把火。火星飞舞,火焰相接,火势熊熊,烈火毕剥。火燃舅别悲,甥别悲,亲族别悲,家族别悲。青头白翅鹤,赐福尼阿媚,嫁妥尼武娄,为吐始楚母。吐始楚之母,死了用土葬,吐始楚兴起。生时靠火,死后埋入土,严寒凛冽,也不觉寒冷。红头青杜鹃,赐福能阿迈,嫁侯吐勾德,为那乍姆母。那乍姆之母,死了用火葬,那乍姆兴起。生时靠土,死后送入火,夏日炎炎,也不觉炎热。这位善良人,病夺去生命。生时避火,死后入火,火化场献酒,你尽情享受。烧红皮与毡,烧红毡与胃,烧红了腹肌,烧红肌与骨,骨及髓皆红。不烫也不冷,亲戚别悲痛,家族别悲痛,子、媳别悲痛。四边来添火,八面来凑火,你好生自重,别留下残肢。人人去头饰,媳妇拖辫子,是这样做的。走出焚尸场,看见殡葬场。殡葬的道理,有的用土葬,吐始楚兴起,有的用火葬,那乍姆兴起,葬法有两种……”显然,这一记载不但证实了彝族人有土葬和火葬两种丧葬方式,还对两种丧葬方式的起源和为什么实行土葬、为什么实行火葬的缘由作了简要说明。另外,前面说过,彝族先天八卦是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所谓“十生五成”简单说来就是“十”分化生成两个“五”。而分化生成这两个“五”的目的就是与中间的那个“五”契合形成“天地人同体、和谐共生,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理念。再来看上面这一殡葬记载中,所谓的“说到此柴楼,用十把斧子,砍五方大树,用来架柴楼”。实际上正是彝族先天八卦“十生五成”的理念在丧葬习俗中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从天地人同体、天地交合产生人这一理念看,人生于天地自然,死后也应回归天地自然。因此,和彝族先天八卦的理念体系一样,在彝族人的生死轮回体系中,“用十把斧子,砍五方大树”来架火葬用的柴楼就是人最终又与天地契合、回归自然的一种必须和前奏。在此段后半部分的记载中,“青头白翅鹤”是古代白彝支系的象征,而“红头青杜鹃”则是古代黑彝支系的象征。此段文献明确记载了在彝族历史上,不同的两个彝族支系实行两种不同的丧葬方式。白彝支系实行土葬,始于吐始楚时期;而黑彝支系实行火葬,始于那乍姆时期。那为什么白彝支系要实行土葬,而黑彝支系要用火葬呢?我们知道,“阴阳和谐”是彝族先天八卦的根本和最终目的。在彝族先天八卦体系中,“青”和“白”都可代表“天”,为阳;“赤”和“黑”都可代表“地”,为阴。从这一角度讲,在彝族支系当中,“青彝”支系代表的是“阳”,“红(赤)彝”支系代表的是“阴”;同样,“白彝”支系代表“阳”,“黑彝”支系代表“阴”。而从“热”为“阳”“冷”为“阴”这一角度看,“火葬”应为“阳”,“土葬”应为“阴”。因此,按照彝族八卦“阴阳互补,和谐共生”的理念,代表“阳”的白彝要用土葬(阴葬),而代表“阴”的黑彝要用火葬(阳葬),以求阴阳互补、和谐回归于天地自然。
综上所述,在古彝人看来,“阴阳(清气浊气)”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天、地、人”是古彝人对宇宙世界的宏观概括,在八卦运作中表现为“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宇宙世界是在不停循环运转的,在一次宇宙轮回中,天与地不断旋转、交合产生了人,而人死后最终也将和谐回归于天地自然这一母体。因此,在古彝人的世界观中,人是天地自然的和谐体,天地人是同体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