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凉山彝族土司几个问题的考证
作者 朱圣钟 2023-05-14
原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2)
摘要:文章对有关四川凉山彝族土司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凉山宜地土司所辖之上官、六革、瓜猓、纠米、阿多六磨、磨卡为呷、布布、西纠等土目治地位于今甘洛县境,元代中州(县)的治地当在今美姑县沙马马陀,威龙州长官司的设置时间为明洪武七年,黎州土司马氏为彝族后裔。
关键词: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土司

image.png

(西昌建昌古城 图片来自新浪-空谷清涧)

关于四川凉山彝族土司,前人已做了不少的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继续探讨。本人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宜地土司所辖土目的治地、元代中州(县)的治地、明代威龙州长官司的设置时间、黎州土司的族属进行了考证,一孔之见,希冀方家指正。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关于宜地土司所管辖土目的治地

所谓宜地土司,指的是暖带密土千户,彝族称之为宜地兹莫,故又称宜地土司。宜地土司下辖有八大土目:上官、六革、瓜猓、纠米、阿多六磨、磨卡为呷、布布、西纠。关于这八大土目的治地,有人认为均在今越西县境内,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关于这八大土目的治地,仍有继续探讨和商榷的必要。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知道,现在的越西县与明代的越雟卫乃至清代的越厅在地域范围上有很大的区别,明代越雟卫的辖区,大致就是清代越雟厅的辖区,清代越雟厅的辖区包括今越西县、甘洛县、汉源县及石棉县大渡河南的地区、冕宁县的一部分,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历史时期的越雟之地的范围要比现在的越西县境大得多。清代宜地土司的治地位于今甘洛县田坝,宜地土司辖区的范围,“东至五十里交瓜惹野夷界,南至八十里交保安营白沙沟界,西至五十里交陡坡顶界,北至九十里交大渡河曲曲乌交峨边及清溪界”,以现在的地域范围来看,大致在今甘洛县境内。根据实地考察,结合《甘洛县志》的记载,可知明清时期宜地土司所管辖的八个土目的辖区大都在今甘洛县境内。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官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根据实地考察,上官乡总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团结乡、玉田乡、玛麻乡一部。今甘洛县团结乡有上关大队,可能就是上官乡总的驻地,“上官”与“上关”音同,都是彝语的音译。六革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革乡总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启明乡、埃波洛、则沟、玛麻乡一部。既然六革乡总的辖区都在甘洛县境内,六革乡总的治地也当在今甘洛县境。瓜猓土目,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土目。瓜猓土目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岩润乡、普昌乡、柳姑乡一部。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瓜猓土目的治地,当在今甘洛县境。纠米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纠米乡总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色打乡、阿嘎乡、格古乡境。今甘洛县境吉米区的治地可能就是纠米乡总的驻地,上述3乡均为吉米区管辖,“吉米”与“纠米”读音大致相近,应当都是彝语的音译。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布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布布乡总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波波乡、石海乡一部。今甘洛县的波波乡治地当为布布乡总的驻地,“布布”与“波波”音相近,都是彝语的音译。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多六磨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阿多六磨乡总的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阿尔乡及石海乡、普昌乡的部分。阿多六磨乡总的治地,当在今甘洛县境内。磨卡为呷乡总,清初康熙年间授土百户,雍正年间改授乡总之职。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磨卡为呷乡总的辖区范围包括今甘洛县的里克乡、嘎日乡境。磨卡为呷乡总的治地,当在今甘洛县境内。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纠乡总,其辖区包括今甘洛县的依乌乡、尼尔觉乡、拉莫乡境。西纠乡总的治地,当在今甘洛县境内。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关于元代中州(县)的治地

方国瑜先生《彝族史稿》、蒲孝荣先生《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均认为元代中州(县)在今瓦岗(今雷波县雷池),这种说法值得商榷。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元代在凉山设置的中州(县)的方位,《大清一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咸丰《邛雟野录》均载元代设置的中州(县)位于西昌县东之“住头回甸”,“住头回甸”这一古地的方位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已无法考证。但据《元史》载中县“所居乌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则中州治地即为沙麻部的酋长衙门所在地,也是沙麻部彝族的居住地。沙麻部即后来的沙骂土司的前身,据此,通过对沙骂土司迁徙路线的考察,就可反推沙麻部最早的居住地。据《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资料选编》载,沙骂土司在迁入雷波县雷池、大坪子一带前,土司衙门位于今昭觉县古里拉达的且莫,说明今雷波的雷池、大坪子一带还不是沙骂土司早期的住地。昭觉县古里拉达是不是沙骂土司最早居住地呢?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记载,沙骂土司最早居住在今美姑县的沙骂马陀,大约在明代中叶沙骂土司因受黑彝的攻击而迁至拉木阿觉,大致在清乾隆年间,沙骂土司又遭黑彝家支的攻击,被迫退至格多觉马、尔世窝苦、古里拉达等地,到清末才退至雷波的雷池、阿里米、大坪子一带。由此可见,沙骂土司迁徙路线是沙骂马陀——拉木阿觉——格多觉马、古里拉达等地——雷波雷池等地,居住于雷池一带大致是清末的事情。通过对沙骂土司迁徙路线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的认识:沙骂土司居住于雷波雷池一带(瓦岗)是清末的事情,今雷波雷池一带(瓦岗)并不是沙骂土司最早的居住地;黑彝攻击沙骂土司发生在明代中叶,则明代中叶以前沙骂土司居住地应在沙骂马陀一带。元代沙麻部为后来沙骂土司前身,由此可以推测,元代的住头回甸大致位于今美姑县沙骂马陀,沙骂马陀大致也就是元代中州(县)的治地。方、蒲两位先生将中州(县)的治地定点于雷波的瓦岗,可能忽略了历史时期沙骂土司治地曾有过迁徙的史实。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关于明代威龙州长官司的设置时间

《明史》威龙州长官司条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改置”。经考证,这条关于威龙州长官司设置时间的记载有误。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史稿》载威龙州长官司“明洪武七年(1374年),授职”,民国《西昌县志》载威龙州长官司“明洪武七年,授云南大理人张起朝世职”,咸丰《邛雟野录》载威龙州长官司“其先张起朝于前明洪武七年授职”《大清一统志》也载“(明)洪武中改为长官司”,这些文献记载的威龙州长官司设置时间都是明洪武七年,因此可以断定,威龙长官司的设置时间是在明洪武七年而不是永乐二年。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关于黎州土司马氏的族属

《清史稿》称黎州土司为汉马岱之后,这种说法恐为附会之说。据《明史》载,黎州长官司马芍德“云南人……祖仕元,世袭邛部州六番招讨使,明氏据蜀,德兄安复为黎州招讨使。明氏亡,蛮民溃散,德奉母还居邛部州。至是,四川布政司招之,德遂来朝贡马,请置长官司。诏以德为黎州长官司”,而民国《汉源县志》也有相同的记载。可见土司马氏祖籍云南,在此前世袭邛部州土官,可知马氏与邛部土司应属同一族类,邛部州之长官为彝族,因此,黎州土司也当为彝族。另外,黎州土司马氏为彝族还可从《明史·四川土司传》中得到直接的证据,万历年间黎州土千户所管民众分上、下七枝编户,上七枝属大渡河千户所管辖,下七枝由松坪马氏土司管辖,而松坪土司辖区内“皆安抚族人居之”,松坪土司及所管辖的部民为彝族,则黎州土司马氏应该为彝族。又据民国《汉源县志》载乾隆十四年(1749年)黎州土司绝嗣改流,于头人中设黎州土百户,而“正土百户,沙麻一枝”,沙麻即沙骂,为彝族的一大家支,也可证实黎州土司马氏为彝族。当地汉民称土司属民为“猓猡”,“猓猡”即“罗罗”,为历史时期对彝族的称呼,也证明当时的彝族土司为彝族的后裔。另外,其经济生活中畜牧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畜“马牛猪羊甚多”,其经济活动方式也与彝族畜牧经济相同。综上所述,基本可以断定黎州土司马氏并非汉代马岱之后,而应该是来自云南的彝族的后裔。De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朱圣钟,此文发表时系西南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原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2);文字来源:四川社会科学在线。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