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旭教授:论彝族“尔比”
作者 朱文旭 2019-01-13
原出处:彝族人网

  (提示:本文内含彝文字符,如无法正常显示,请先从本站下载专区下载安装彝文字库后浏览。下载地址: http://www.yizuren.com/s/xz/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摘要:彝族“尔比”涉及彝族千百年来有关社会制度、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本文就彝族尔比名称、尔比句型、尔比与习惯法、尔比与社会家庭、尔比与克哲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尔比句型;尔比与习惯法;尔比与克哲;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何谓“尔比”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尔比”也叫“尔比尔吉”。“尔吉”只是个四音格衬词,没有实在意义。“尔比”的含义是什么?彝族“尔比”怎样翻译其名称才合适?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翻译整理彝汉文对照本《尔比尔吉》,翻译者曲比石美、冯元蔚、卢学良、沈文光。这本书收入的尔比虽然不多,但收入的尔比一是比较经典,二是为了批判对比需要收了部分所谓内容不健康的尔比。目录是以内容来安排的顺序。涉及彝族社会十八个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全部尔比都是彝汉文对照。有些词语还有详细的注释。“尔比尔吉”翻译为“格言谚语”。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随着规范彝文的正式推行,《彝族格言》(彝文版)1981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收集整理者是从事彝语文工作的马黒木呷、罗家修、马明、赵宇光四位同志。该书名翻译为《彝族格言》并在“整理说明”中说:“彝族的尔比相当于汉语的‘谚语’或‘格言’。”这些三千余则“尔比”是从近一万则尔比中选择出来的。按彝语音序排列。涉及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政治、阶级、经济、婚姻、家庭、民俗、天文、宗教、哲学等内容。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本《彝族格言》(彝文版)书出来后,从1981年开始我逐条逐条一边学习一边翻译,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它全部翻译完。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本尔比是老百姓第一次见到用规范彝文出版的尔比。它为今后进一步收集整理和研究尔比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在翻译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书中收了个别不当的尔比。当时翻译时遇到一则其义不详的尔比。第205页:ꍳꂴꐛꀉꉙ,ꇜꏂꐛꀉꉙ。ꐛꀉꉙ意为“不管成……”好解释。ꍳꂴ和ꇜꏂ是什么意思?我搞不清楚,也请教过一些人,但大家也不清楚。我只好利用放假回凉山的机会去请教老年人。但好多老年人也搞不懂。最后才在一位曾经在旧社会赌博场合混过的人那里提醒而得到答案。ꍳꂴ即“出门”, ꇜꏂ即“高升”。它是赌博出牌时的用语。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杨植森、赖伟、吉木布初、阿鲁斯基、张克新《凉山彝族谚语》(汉文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只收集了几百则尔比翻译为汉语,由于没有彝文对照,人们无法了解彝语原话是什么。也不知道翻译准不准确。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有的直译为“尔比”“尔比尔吉”,有的翻译为“格言”,有的翻译为“谚语”或“格言谚语”。《现代汉语词典》:“格言,是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两种译法都不是很合适。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名称过去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沈五己《尔比初探》(《彝语研究》创刊号1990):“尔比”义为“龙吟”。说“尔比”是龙的言语。凉山州编译局编纂《彝族尔比释义》(彝文版)中前言《彝族尔比概说》马黑木呷、姚昌道:“彝族普遍崇拜龙图腾。尔比一词为龙的言语。”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完全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大家可能无法理解人的语言怎么可以变成了龙的语言。有时人们往往把简单的东西想得复杂化。根据笔者调查得知,贵州毕节彝语称“谜语”为“尔比”。六盘水彝语称“谚语”为“尔比”。“尔比”可以用“古言”概言之。尔比可以说是某些“意思凝固、句式凝固、比喻物凝固、对仗凝固、音韵凝固”了的俗语。凝固了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动了。《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姚昌道《彝族尔比释义》序说:“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尔比一词起源甚早,作为原始氏族社会的社会规范以人们容易记忆的精炼的语句尔比,首先在氏族成员中流传,并世代相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习惯法连同继续保留下来的原始氏族社会规范一并纳入尔比的范围。发明彝文以后,被本民族的知识分子逐渐采录整理编订成册,便成了流传于彝族社会的尔比。我们基于以上认识,也就不主张把尔比译为谚语、格言。因为这种翻译很难显示彝族尔比的特殊性质。”笔者十分同意姚昌达先生的看法。翻译成汉语不管哪一种都有些不贴切。还不如不翻译。尔比作为独特的名称、独特的内容、独特的社会功能,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学文体。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在语义翻译方面也发现不少错误。彝汉文对照本《尔比尔吉》(第1页):ꃰꅑꃰꃅꒉ,ꁖꅖꉼꃀꒉ。翻译为“人类皇帝大,蹄类骆驼大”。 ꉼꃀ一词翻译为“骆驼”是“指象为驼”错误的。实际上ꉼꃀ是“大象”。至今彝语方言土语里和彝语支语言里“大象”都读ꉼ或ꉼꃀ这个读音。“骆驼”一词彝语各方言土语里都没有,彝语支语言里也都没有这个词。我也曾经请教过当时翻译这个词的那些人,他们说没有什么根据,是大家猜测的。误译原因还可能与ꉼꃀ古义消失和“大象”也读ꆺ和ꆺꃮ有关。ꆺ与“牛”有关,后缀“猪”即“猪一样的牛”。错译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尔比句型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的句型结构可以分作单句和复句。单句的尔比语言简洁、结构严谨、语词考究。多一词或少一词都不行。其词义表面看起来很简单朴实,然其寓意内涵丰富,有些来源于典故。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公开出版的有关尔比的书籍来看,尔比单句句型少一些,复句尔比可以说占绝大部分。复句为两句或四个分句。尔比一般是一句,最多的是意义相关或相对的两句。目前已经公开出版的书中相当一部分尔比不是尔比而应该是克哲。例如《彝族格言》:ꌿꉘꈀꄅꄖ,ꐓꇌꀜꃅꌒ;ꆂꒉꈀꄅꄖ,ꉜꏂꆗꃅꌒ;ꁧꐙꈀꄅꄖ,ꑌꑿꐥꃅꌒ;ꀿꃅꈀꄅꄖ,ꑛꅪꈩꃅꌒ(杉林茂密獐子好耍,大河水深鱼儿好耍,高山深广羊儿好耍,父辈人多子女好耍)。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所谓的尔比应该归为“克哲”。思想内容空泛没有针对性,生活哲理性差,只是一些优美的词句。收入的尔比参差不齐稂莠混杂。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口水话也收了进来。如:ꀋꇎꉈꑴꇱ,ꀋꂓꉈꑴꃚ (不够再加一些,不熟再烧一下)。这些口水话不应该收入尔比里面。[1]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单句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单句的尔比主要是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关系。字数一般是五个字到十个字左右。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ꂷꏦꀑꄔꂪꄓ(棍子踩头翘尾)。比喻在解决处理甲乙双方问题时,说服了一方,另一方又不同意解决的方案了。很难让双方都满意。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ꈵꆈꃚꌌꀉꑐꄀꇗ(拿苦荞粑粑逼猫吃)。猫本来不吃苦荞做的食物。可是偏偏有人要猫吃从来不吃的东西。比喻盲目行事,强人所难。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ꍶꌺꂷꇯꆺꄖꄀ(山羊羔佩戴铃铛)。一是违反常理。按照习惯没有给山羊羔佩戴铃铛的。铃铛只佩戴在头羊身上表示地位和身份。二是不值一提的意思,盲目扶植结果适得其反,讽刺处置不当的行为。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ꍶꌺꁍꎼꌍꆏꁍꎼꄖ(山羊羔抚尾巴则翘尾巴)。不看对象而行事,结果适得其反。越鼓励越不听话,不知天高地厚而翘起了尾巴。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ꋌꄀꂿꄷꀋꉬꅶꍧ(催膘不成反掉瘦肉)。本来是想让家畜长点肥肉,其结果不仅不长肥,反而瘦肉却掉了不少。预想与结果相反。方式方法不当。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ꈌꏣꎹꃮꅲꄵ(攀狗亲戚穿猪鼻子)。讽刺挖苦有些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事情。相当于汉语穿凿附会。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ꄜꑲꆀꀀꍂꏿ(天亮了才尿床)。意思是一晚上都没有尿床,到天亮时才尿床。相当于汉语“阴沟翻船”“晚节不保”。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ꐙꈬꀉꑗꎰꃀꑭꅪꌺ(吉古阿留是汉女红脚的儿子)。传说吉古阿留的先辈因闹饥荒,准备把汉女娃子卖了换粮食吃。这时这位女娃子说坛子里有大米。当家的跑去一看,果然大坛子里满满的大米。原来她一天省下一瓢米放进大坛子里备战备荒。阿留家刮目相看这位红脚汉女,马上将其纳为小老婆。从此这位勤俭持家的红脚汉女家喻户晓美名传四方。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ꑓꁖꌠꏭꇇꏸꄂ (给瞎子伸手指路)。意为“相背而行”“盲目行事”。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ꈌꎸꌂꆞꐗꄀꀋꇿ (恨跳蚤烧掉裤子无用)。意为跳蚤躲藏在裤子缝隙里咬人,又很难逮着,恨不得裤子连跳蚤一把火烧了。告诫不要“以小失大”。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ꌞꎸꈹꌌꀀꀂꏾꄉꊫ(把别人虱子捉到自己头上掐死)。意为“引火烧身”。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ꋍꃀꊌꆏꉌꂵꂷꏾ (分肉时:得了个肺又想要个肝)。意为“得寸进尺”。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ꇇꏸꀉ ꄂꏢꆈꂷꉅꀋꉆ (一根手指难捡一颗豆)。意为“孤掌难鸣”。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ꌩꄂꏦꀋꉆ (独柴不好烧)。意为“独柴难烧”。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ꑆꆞꇱꈪ (天皮连裤缝)。彝族认为天有天皮,讽刺异想天开的想法。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ꌩꑭꑌꄉꀊꑙꃷ (坐在树下数猴子)。意为光说别人好坏。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ꒉꇬꉆꄉꅔꇬꇇꃭ(站在水中招人下水)。意为不怀好意。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ꈌꋙꍈꀀꇇꑝ(喂狗食反被咬手)意为恩将仇报。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复句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复句的尔比可以分为意思相关或相对的两句。在内容上相关的主要是因果关系。在内容相对的主要是对立关系。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ꀒꋏꇐꀋꀵ,ꊂꋊꅇꀋꊌ(前人不说尔比,后人不会言语)。表示前辈不注意培养教育晚辈年轻人的话,年轻人就会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ꇛꌺꃴꎆꋠ,ꏦꈜꈬꏢꍍ;ꅡꈭꃴꎆꋠ,ꈁꃅꇐꀋꑌ(官员吃贿赂,玷污九条街;德古吃贿赂,所做不体面。)ꃴꎆ是行贿受贿时的钱和财物。ꃴ意为“暗中”; ꎆ意为“财物”。官员和德古是正义的代表,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如果官员和德古行贿受贿其恶劣影响后果非常严重。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ꎆꇢꆸꎆꈈ,ꆸꎆꊿꁏꇁ(贪财受贿赂,贿赂害死人)。ꆸꎆ意为“好处费”。给人当中介时暗中偏袒帮忙某一方把事情办好后,受益者悄悄塞给他的财物。意思是说收受不该收的财物,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2]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ꎔꆏꏦꍠꎔ,ꊷꆏꀋꀨꊸ(绸缎虽美不保暖,土布破衣难看保暖)。这则尔比内容选择两种衣服进行比较,说明事物都存在矛盾的两面,绸缎与土布两样东西外表的美与丑、御寒方面的寒与热显而易见。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ꀊꑙꈁꑓꅑ,ꆿꃀꇬꇉꑌ(人材像猴子,胆量像老虎)。主要告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ꌋꐓꃶꇇꃅ,ꏃꃅꄜꇁꇐ,ꌺꇰꃶꇇꃅ,ꌺꑳꈨꇁꇐ(黑夜做生意,天终究要亮;傻瓜做生意,明人终究要知道。)告诫不要耍小聪明。做事要坦荡。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ꉌꈲꀋꆷꎸꂿꆷ,ꆈꌠꀋꆷꎧꃅꆷ(汉人无闲见肉就闲,彝人无闲见酒就闲)。老百姓有句俗话说“汉人见肉打死不走,彝人见酒打死不动。”在日常生活中,汉族讲究吃,做菜能做出几十道炒菜,边吃边聊天可以吃几个小时。彝族讲究喝,酒席是一盆坨坨肉,一盆汤,一盆饭。吃饭时不准说话。吃一块坨坨肉,几口饭,几口汤就可以撂下木勺离席。但是酒可以喝多长时间都可以。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ꍀꆿꊿꈐꏿ,ꅘꁧꇂꃴꌦ(遭遇虎狼暗害,蕨基草下死)。“虎狼”在这里暗指阴险毒辣之人。ꈐꏿ指“暗算”。“蕨基草”长得很矮没有人高。暗指并不危险的地方反而很危险。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ꒆꌦꃌꀋꉩ,ꌺꍸꂾꆏꉩ(夫死妻不哭,见遗子就哭)。彝族习惯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一般当众不能哭。但是看见自己的儿女时就哭。与汉族观念完全不同,汉族是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越大哭越得体。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ꏯꇇꑌꉌꊭ,ꇪꀮꑌꉌꊭ(觉洛也是鸟、布谷也是鸟)。“觉洛”是一种小鸟。布谷鸟不造窝,趁无鸟时把蛋下在觉洛鸟窝里就飞走了,让觉洛鸟帮它孵蛋,喂小鸟。觉洛鸟叼回来的食物多半都被小布谷鸟抢食。更绝的是,小布谷鸟稍大后用嘴将鸟窝中其它小鸟拱出鸟窝活活饿死。觉洛鸟却一如既往孵育小布谷鸟飞走为止。对此,民间也有布谷鸟是鸟王,其它鸟不敢反抗之说。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ꇓꃚꇓꏬꋠ,ꑾꄮꌦꅪꏖ(烧石煮石吃,逮住约特斯尼)。据传:古代人生下来天帝那里报到。可是约特斯尼降生时因故没有去报到,所以他在人间活了三百六十岁。天帝知道后派人来找约特斯尼。到处都没有找着约特斯尼。天兵在路边架起锅煮石头。让所有人都经过煮石头的地方。大家经过时没有一人说话。约特斯尼经过时说“我活了三百六十岁,还没有见过煮石头的事。”结果天兵把他带到天帝那里处死了。从此人间的人寿命便变短了。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ꆈꄿꆏꆀꃅ,ꎰꄿꆏꑳꋉ (彝族富裕就祭祀,汉族富裕就修房)。这则尔比如实反映了彝汉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彝族富裕后就开始疯狂消费。汉族富裕以后就积累财富修建庄园别墅。过去凉山富裕人家养绵羊养到一千只“千羊户”以为最富有不得了了。要召集亲朋好友见证其富有,把所有的绵羊赶到山坡下,从山上滚三根涂黑色、白色、花色木头砸羊群。砸中羊的木头若是白为上、黑为下、花为中。白的预示兴旺,黑的预示衰落,花的预示不好也不坏。据说布拖县彝族企业家有了资本以后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狂热消费。他家老人去世,当时宰了七十多条黄牛,村子里的狗见了牛肉都不想吃了。杀了一百只鸡拔鸡毛铺赛马场跑道图好看。汉族企业家是扩大再生产越做越大。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ꌺꎝꀿꁯꆏꑭꒃꋑꋉ,ꀿꎝꌺꁯꆏꆀꃅꏢꐓ (父欠儿债娶妻修桥,儿欠父债祭祀送灵)。意为父子之间应尽的义务。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ꎵꃀꀉꑐꅝ,ꊊꆹꀋꁮꅐ (炒面猫儿吃,耕牛出力气。)。意为耕牛花力气种出来的燕麦面,牛一口也没吃,炒面被一天游手好闲的家猫吃得饱饱的。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ꀋꆠꆏꀋꑊ,ꀋꈱꈎꀋꌋ (不轻浮不当苏尼,不说假不算命)。苏尼,即装神弄鬼的巫师、巫婆。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ꈭꅥꂿꃅꏸ,ꅪꅣꀿꃅꏸ(打天鹅激怒天神,打女人激怒父兄)。女人,这里主要指老婆。ꉌꅐꃆꇭꋩ,ꑳꃹꐂꇓꏾ(出门骑骏马,进屋推磨子)男子出门在外骑马驰骋疆场或处理大事,进屋就帮老婆干家务活。提倡夫妇相敬如宾、和谐相处,杜绝家庭暴力。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尔比”提倡的是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自食其力、与自然环境和谐、与人和谐的精神。同时它可以作为建设彝族农村和谐社会是非常宝贵的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教材。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尔比与习惯法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中有不少反映习惯法的。凉山彝族社会没有成文的法规、法律,只有民间普遍遵守的习惯法。习惯法可以说是一种不成文的法律。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ꌅꇁꀘꀋꄓ,ꀘꄓꌅꉶꐡ(土司来毕摩不起来,毕摩起来土司失体面)。这则尔比说明彝族社会土司是最高统治者。集会和一般的集体场合土司来了了以后,众人要起立表示尊敬。中原地区来了皇帝要跪地磕头,但彝族没有跪地磕头的习俗。有的地方起立脱帽行鞠躬礼。毕摩在进行原始宗教活动时偶然遇着土司来,毕摩可以不起立迎接土司。据说,毕摩绝嗣,其家庭财产一般由其家支处理,土司和黑彝都不能吃其遗产。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研究人员经过对彝族习惯法多次调查,将其归纳整理为六个方面。一“人身占有与保护法”;二“土地、财产所有与继承法”;三 “租佃、典当、债务法”;四 “抢劫、盗窃及侵犯人身法”;五 “婚姻、家庭、家庭法”;六 “刑罚和执行”。习惯法在执行时,无论民事纠纷还是刑事案件,都由家支头人审理,通常采用调解、神明裁判、家支会议裁判等3种方式。一般民间纠纷都采用头人出同协商、调解的方式处理,如遇妇女被拐骗、冤家械斗不能战胜对方、土地纠纷、被窃找不到窃者等案件,可请毕摩诅咒对方。重大盗窃案件未当场抓到盗窃者或怀疑某人时,可请毕摩主持神判。习惯法的处刑是相当残酷的,刑罚有死刑、伤残刑、监禁3种。处刑时基本上是等级愈低执刑愈重,不问年龄,不分男女,不过对女性的处刑一般要比男性轻。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生活中年轻人以及成年人之间发生正当的“婚外情”两性关系一般认为很正常。但对于不当的两性关系的处罚是很严厉的。绝少发生强奸幼女事件。如家支内血亲乱伦则要求自杀或自我消失(远走他乡)。拐妻可以,但你因此可能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以此来惩罚当事人警示后人,以利于社会家庭和谐稳定。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ꃤꌺꌉꆏꊂ,ꃤꃌꍯꆏꂳ(杀家支的人为次,拐家支的妻为首)。ꃤꌉꇇꇗꂟ,ꑮꍯꇇꇗꀋꂟ(误杀人家支筹钱还债,拐人妻家支不筹钱)。这两则尔比都是说习惯法中规定,误伤致死家支的人可以赔偿以后达到谅解。家族里进行募捐帮助。但是诱拐别人的妻子,一是一般赔偿特别严重,二是禁止家支任何人给拐妻者任何帮助。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ꌺꌉꆏꋍꐆ,ꃌꍯꆏꈬꐆ(杀人儿子赔一,拐人妻子赔九)。这则尔比更明确两者之间的赔偿标准。不小心搞死人赔偿一份就行,用了心思拐妻的要赔偿九份。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ꀞꈐꀞꊰꊪ,ꃀꈐꂿꊰꑋ(公羊赔十一,母羊赔十二)。据说,雷波县黄茅埂山下,古代比勒木波家养有很多羊,羊多难数数就关进羊圈。后来多次发现有人把羊偷去吃了。羊主人拿到了有记号的羊皮证据。经过家支头人商议赔偿规则,有人提出杀一只公羊和一只母羊,量一量羊肠有多少拃(拇指与食指距离约五寸),就赔偿多少只羊。结果公羊十一拃赔十一只,母羊十二拃赔十二只。[3]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ꃅꈐꃅꈪꋩꁌꏦꁌꐥ;ꇌꈐꇌꈪ,ꇌꈍꇌꆽꐥ;ꑿꈐꑿꈪ,ꎭꈘꌺꊰꐥ(偷马退马,赔偿驮费;偷牛退牛,赔偿耕费;偷羊退羊,赔偿十只)。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ꈍꈩꀑꑌꏭꄤꆹ,ꁸꈩꇇꋩꏭꄤꆹ(不准与舅舅开玩笑,不准和断臂人耍拳击)。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关习惯法方面的尔比涉及方方面面。在彝族地区一般几乎没有发生强奸幼女或强奸老太婆的不耻于人类的丑恶现象。有些外民族在彝族地区工作中发现彝族好多传统文化像习惯法等等非常值得发扬光大。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尔比与社会家庭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反映彝族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尔比”说:ꃀꏣꃀꃺꑌ,ꃀꃺꊰꇁꀨ;ꄔꑠꉐꑋꊏ,ꎰꆈꄔꇁꀨ(母方的亲戚中,母系家支为首;毒类的植物中,龙头山毒为首)。意思是说,母系家支的系谱不能理错,犹如凉山东部龙头山的毒草为首。“尔比”又说:ꀑꑌꀋꁨꒉꇸꇉꏣꎹ (如果没有舅舅,找井泉攀亲)。意为所有亲戚中,舅舅为大。至今凉山彝族盛行的姨表不婚彼此相视为亲兄妹也反映了母系氏族制婚姻家庭形态的痕迹。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说:ꃺꈤꆏꌅꂮ,ꑌꈤꆏꇐꐚ(兄分化为兹,弟分化为百姓)。黑彝和白彝同祖同家谱的现象反映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黑彝和白彝分化的情况。凉山有部分姓氏是黑彝和白彝同祖同谱系。ꈚꌠꃤꌌꁈ,ꎭꌠꃤꐚꐛ (富者为家支主人,穷者成家支奴隶)。反映了同一家支分化为不同等级的情形。[4]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反映过去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偏见。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经常对外民族地区发动战争烧杀抢掠,同样,彝族地区也遭受外来民族的欺负,所以有些尔比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的教育意义。ꆀꋦꎰꊫꆏꈔ,ꎰꋦꆀꊫꆏꎭ(彝人挨近汉人住的亡,汉人挨近彝人住的苦)。ꇓꂵꀑꈑꃅꀋꉆ,ꉌꈲꐋꀨꃅꀋꉆ (石头不能做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认为石头又硬又冷做枕头头痛,过去汉族地区社会进步文化发达,所以普遍认为汉族又聪明又狡猾。从这些尔比可以看出在凉山奴隶社会时期尖锐的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形成历史的偏见相互提防。另一方面彝族在社会生活中又离不开汉族。ꆀꃅꏣꀋꐥ,ꉷꃅꀉꐚꃮ;ꉷꃅꏣꀋꐥ,ꆀꃅꋂꐔꈘ(彝区若无朋友,汉区乌鸦叫;汉区若无朋友,彝区就断盐)”。“乌鸦叫”是一句暗指死人的隐语。旧社会凉山有些地方彝族经常发生烧杀抢掠汉族的事情。“盐”泛指日常生活必需品。[5] 据资料介绍和民间探访,凉山民主改革以前,从1911年到1927年,在这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不允许彝人到西昌街上赶场。有的彝人到汉区以后无缘无故被汉区衙门抓起来关进监狱,然后放风说用多少银子来赎人。彝人也把单身在外的个别汉族抓起来进行报复收取赎银等。彝人不敢轻易上街,汉人不敢轻易上山。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反映古今彝族社会的有些辨证观念。有些观念则与现代社会观念格格不入的。 ꈎꌋꌠꌀꀋꄝ,ꃶꇇꃅꌠꆞꀋꈚ (算命者不扎椎髻,经商者不穿裤子)。这则尔比中“不扎椎髻”缘于彝族老人去世时绝嗣者头帕不能扎椎髻(俗称英雄结),尸体抬去火葬时担架不能上肩膀抬。意思说你会算别人命,怎么不会算自己命呢。“尔比”在谴责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的算命者,同时把经商者和算命者归为一类为不务正业的人。从中反映了凉山彝族社会中人们重牧轻商甚至羞于经商的观念意识。对今天大力提倡发展商品经济的意识观念有不利因素。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尔比反映彝族社会提倡建立和谐社会。ꐧꋦꄮꇱꆏ, ꃰꊿꐥꃅꌒ(社会若和谐,人民就幸福)。尔比中提倡和谐的内容涉及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土地等,告诫人们不能把各种资源赶尽杀绝。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尔比与克哲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往把“克哲”包括“俗语”“歇后语”也收入“尔比”中是不当的。严格说来这些不能算尔比。这些克哲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很多排比句。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克哲,义为“夸张”、“夸口”。克哲的语句较随意性,不像“尔比”那样严谨定型,而且克哲的特点在于夸张性,这也是它与“尔比”本质上的区别特征。“克哲”主要是作为一种对口词或对歌词在红白喜事或其他的一些集体场合上的使用,进行夸张演说或演唱。大家知道,“尔比”具有科学的论证性,以总结各种斗争和生活的经验为目的,用哲理说服人,教育人,而克哲虽然也反映生活,但目的不在于各种斗争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克哲独具民族特色,反映了其民族社会生活习俗和意识观念,即反映了一些战胜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各种风雨的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心理。从目前所了解的克哲来看,大多数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克哲,当然也可能有一些是消极的。凉山彝族俗语所反映的事物和事情是各个方面的。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ꆿꃀꇉꇬꀀ,ꉦꃀꍑꀋꅑ;ꉜꏂꒉꃴꀀ,ꅲꇢꒉꀋꃹ;ꏨꆉꃅꐚꐺ,ꁍꁮꆳꀋꃹ “虎居深林中,胸脯不沾露;鱼跃深水中,鼻间不入水;鹰翔九天中,羽毛不进风。”这则克哲主要选取“虎”、“鱼”、“鹰”三种动物,其中虎为山中之王,鱼为水中之王,鹰为空中之王,认为都了不起而加以赞颂。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克哲语言生动,幽默有趣,突出事物事情的本质,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据有关情况来看,克哲虽然体裁和语句上接近尔比,但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在进一步收集整理尔比中应该把克哲清理出去。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尔比”是民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尔比,可以说是字锤句炼,言简意赅,对仗工整 。尔比既是人生哲学的概括,又是日常生活的准则;既是斗争经验的提炼,又是劳动知识的总结;既反映彝族文化发展的侧面,又表现彝族社会的一些面貌,是我们研究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宝贵资料。国内外有人对谚语作过一些概括和总结。例如已故苏联作家高尔基就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感情。”(高尔基《材料和研究》卷一) 尔比的特点在于表达某种累积起来的经验或者概括化的观察。在说话行文中使用尔比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用以反击别人(讽刺或者斥责);二是训戒别人(规劝、忠告);三是表现经验教训。在表述时使用直言明喻是较常见的,同时也有以隐喻的方式表达这些意思的。“尔比”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语意深邃,含蓄未尽,所蕴含的内容和意境是十分广阔的。可以说,尔比以简短的语言形式,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一定的规律,人们从中可以吸取经验,得到智慧和启示。这就使尔比成为人民群众中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劝诫的工具,并长久地印在人们的心里。因此,它已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尔比可以说就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顿顿饭离不开的盐巴一样。但愿“彝人三句话就有有一句尔比”的传统延续下去,使其在建设精神家园中发挥精神食粮的作用。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凉山民族研究》2015年年刊。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本文所引用的“尔比”均引自公开出版的《ꆈꌠꇐꀳ》即《彝族格言》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行贿受贿分两种类型。ꃴꎆ指别人求办事行贿而私下悄悄收的钱财。ꆸꎆ指付出一定的力气而私下收的好处费钱财。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拃,四川汉话也说“卡”。彝语拇指与中指之间距离叫“曲”qur,拇指与食指之间距离叫“哄”hxo。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周自强,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盐”指代彝区只能从汉族地区进口的日常用品。旧社会“盐”在高山地区是稀罕物。平常把块盐装在小竹筐里吊于锅庄上方,平常很少吃,客人来才吃。过去有些汉族小商贩背或驮一些盐、针、线、布进山跟彝族换羊皮、花椒、蜂蜜、药材等。一般是以物易物。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翻译整理彝汉文对照《尔比尔吉》,西南民族学院印刷厂1978年资料本。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马黒木呷、罗家修、马明、赵宇光《彝族尔比》(彝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5年。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杨植森、赖伟、吉木布初、阿鲁斯基、张克新《凉山彝族谚语》(汉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凉山州编译局编写《彝族尔比释义》(彝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1104095951-1388302938.jpg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朱文旭(1952-),中央民族大学教授。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邮编:100081   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mail ;wenxuzh@aliyun.comhY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