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图像浅析
作者 金永锋 2018-02-04
原出处:《丝绸之路》杂志

  摘要:云南省武定县是彝族的重要聚居区,彝族支系众多,服饰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密切支系是武定彝族重要支系之一。本文以图像学为主,辅以方志学、文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进行初步研究,力求还原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的概貌。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文化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6-0026-04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武定县是彝族的重要聚居区,是南诏国后期云南 “东方三十七蛮部 ”中“罗婺部”辖地。现居6 个彝族支系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密切支系自称密切颇,汉称密岔,分布在近城、九厂、插甸等乡镇坝区及半山,操彝语中部方言罗罗颇土语。自称从巍山或大理迁来,巍山曾是蒙舍诏(南诏)所在地。公元737年,蒙舍诏在唐朝帮助下统一了洱海地区,唐永泰元年(765),凤伽异统兵至昆川 (今昆明),筑拓东城,以南诏副王地位坐镇滇东。此后,南诏对被征服地区大量迁徙人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疑在这段时间自巍山、大理一带迁来。①作者近年搜集到一些有关清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的民俗图像资料,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 下文试图以图像学为主,辅以方志学、文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支系服饰进行初步研究,力求还原其服饰概貌。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图像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武定府麦岔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舆胜览》题记:“麦岔蛮惟武定府属有之。武定在汉为越巂郡,僰(犭鹿)诸蛮所居,麦岔亦其别种。又宋时段氏使乌蛮阿历治其地,名罗婺部,今与罗婺别为二。其居处杂于齐民。男挽髻短衣跣足,时负米粮入市。勤于治生,输赋惟谨。妇人装束与男略同。娶妇以牝牛为聘,吹笙饮酒。地产火草,可织为布。”②图像描绘了一男一女负物行路途中的场景(见图1)。男子挽髻,穿蓝色上衣,系蓝色腰带,着黑色裤至膝,跣足;女子挽髻,穿淡蓝色内衣,粉色外衣,衽边、袖口镶蓝布,系蓝色腰带,着黑色长裤,跣足。此图像所指麦岔与密切同指彝族一个支系,只是音译差异而已。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摩察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摩察图》题记:“摩察,黑猡猡之别种, 在大理、蒙化,执木弓药矢,遇鸟兽射无不获,所逢必劫,遇强必拒。在武定一曰木察 , 习稍柔善。”③图像描绘了两男子狩猎场景(见图2)。一男子椎髻,蓝布缠头,穿褐色衣裤,衣长至肘,裤长至膝,蓝布系腰,腰带两端饰红布,披披毡,红布系领,配腰刀,手执标枪。另一男子椎髻,蓝布缠头,淡蓝色裤长至膝,蓝布系腰,披杂色披毡,配腰刀,手执弓弩。此图像所指摩察与密岔、密切同属彝族一个支系。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武定等府摩察蛮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舆胜览》题记:“摩察本黑猡猡苗裔 , 而种类各别。自元张立道为大理劝农使,诸蛮相率来降, 收为郡县。今武定、大理、蒙化三府皆有之。居处与黑猡猡同,男子束发裹头,耳缀大环,短衣披毡衫,佩短刀,以木弓药矢射鸟兽为食。妇女皂布裹头,饰以砗磲,短衣长裙,跣足,亦习射猎。其有田地者,种稻纳粮。”④图像描绘了一男一女打猎归来的场景(见图3)。男子用紫色布束发裹头,穿蓝布上衣,系紫色腰带,着黑色裤至膝,披白色毡衫,披毡领口饰紫色布,手执弓弩,腰挎箭筒。女子用黑布裹头,饰以砗磲片,穿蓝布上衣和米黄色对襟坎肩,坎肩领口和袖口分别饰红布和淡蓝布,腰系红布,着百褶裙,裙体分三部分,上部为黑色,饰砗磲片或纹饰,中间为蓝、白、红、淡蓝四色布带,下为粉色裙摆。左手执一支捕获的野鸡,右手挎捕获的野兔。此图像所指摩察同样为彝族密切支系。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摩察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摩察图》题记:“摩察,黑倮猡别种,性强,习于弩,猎必获兽,近颇有变其旧习者。大理府及楚雄有之。”⑤图像描绘了三男子追逐老虎准备猎杀的场景(见图4)。甲男子头缠蓝布,穿右衽淡蓝色上衣,系蓝色腰带,着灰色裤至膝,赤足,手执标枪;乙男子头缠蓝布,穿灰白色上衣,着白色裤至膝,赤足,身披米黄色披毡,手执弩,赤足;丙男子头缠蓝布,穿灰色上衣,系蓝色腰带,着淡蓝色裤至膝,赤足,手执标枪。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对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研究方法的认识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方志学方法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清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云南省楚雄州旧方志资料主要有:清张嘉颖纂修《康熙楚雄府志》:“摩察:黑爨之别种也……形貌粗黑。男女以青白布裹头,不知盥栉……”⑥清郭怀礼、孙泽春纂修《光绪武定直隶州志》:“麦岔:住白沙。娶妇以牝牛为聘,吹笙饮酒。担柴荷蒉,治生勤苦。”⑦民国葛延春、陈之俊纂修《民国武定县地志》:“种类:武定夷民有罗婺、白夷、红夷、花苗、白苗、栗苏、摆夷、篾郎、篾岔九种,因种类不同,言语各异,素不读书,鲜通文字。”⑧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武定中,罗婺、白夷、红夷、篾郎、篾岔均与彝族有关,其中篾岔指密切支系。武定清代中后期与民国民族分布大体一致。上述旧方志关于清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的记载十分简略,未能清晰反映清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文化。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文物学方法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长期致力于彝族文物调查和征集工作,征集到一些清末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彝族服饰,对于云南武定彝族六个支系来说,纳苏、纳罗、乃苏支系清末至民国的服饰均能征集到,而密岔、罗罗、密朗支系服饰却难得一见,可能是由于这三个支系在历史上相对要贫苦的缘故。2011年,楚雄州博物馆在武定县高桥镇征集到两套20世纪80年代的武定彝族密岔支系女服。⑨ 其中,一件衣长69厘米,袖通长124厘米,裤长94厘米。上衣为红布底,直领、左衽、布纽扣。衣襟、托肩、袖口均镶一道黑布底花边,上面用五彩棉线绣马缨花、犬齿纹。蓝布底裤,裤管镶贴一道藤条纹和一道黑布底缠枝花卉纹。与之相配的还有挑花围腰和绣花帽(见图5)。第二件衣长74厘米,袖通长140厘米,裤长92厘米。帽为黑布底,上面用五彩棉线绣马缨花,边沿镶嵌一圈银花泡。衣为红布底,直领、右衽、布扣,衣襟、托肩、袖口均镶一道蓝布底花边,上面绣马缨花、犬齿纹。围腰蓝布底,上面挑绣蝴蝶纹、吊子花,飘带绣犬齿纹、八角花、羊角纹。绿布底裤,裤脚边绣二道黑布底缠枝花卉纹,与上衣纹饰相呼应(见图6)。这两套服饰能与清至民国武定密岔支系服饰进行比较研究。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图像学方法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在开展彝族文物征集工作时,鉴于清代至民国的彝族服饰实物甚少,更想借助清代至民国以前的各地彝族服饰直观图像资料进行研究,但现成资料几乎为零。经数年潜心搜集,笔者收集到一些有关西南少数民族特别是以清代彝族为主的民俗图像资料。经初步整理,发现诸如此类资料虽然具有多重研究价值,但最具价值的却是服饰文化,可遗憾的是对清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清代彝族服饰专题研究至今仍然是空白。本文四幅与清代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有关的民俗图像资料描绘了清代彝族密切支系生产生活场景,其中武定府麦岔蛮、武定等府摩察蛮直接记载武定府密切支系,其他两幅图像题记中也提及武定密切支系。相对于方志学、文物学而言,图像学的优势很明显,图像可以结合题记直观感受服饰的款式、质地、色彩、纹饰、文化内涵等服饰文化信息,尤其对于研究明代至民国的服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在这一时期绘制并保存下来了许多古代民俗图像资料。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对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切支系服饰图像差异性的认识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对于本朝的各民族,不仅载诸史籍,而且命宫廷画师绘像著说,以垂训于后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李泽奉、刘如仲同志广泛收集清代各民族的形象资料,从大量的公私所藏绘像中精选有关图像300余幅编著成《清代民族图志》,该书对研究清代各民族历史、文化、民俗及绘画等,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从该书中选用武定府麦岔蛮、摩察、武定等府摩察蛮三幅图像,其中武定府麦岔蛮、武定等府摩察蛮均出自《广舆胜览》,而《广舆胜览》则是根据清乾隆《皇清职贡图》绘制的。《皇清职贡图》由清乾隆皇帝钦定傅恒等编纂,钦命宫廷画师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瀚、程梁绘制,每卷为一式三份 , 并册页一份。经过四年绘制,于乾隆二十六年 (1761)始告完成。《皇清职贡图》描绘了清朝鼎盛时期邦交国家、藩属国家民族以及国内藩部、土司和边地少数民族之人物状貌、服饰和生活习俗,以表现寰宇一统的盛世景象,堪称18~19世纪世界民族图像大观,也是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缩影。其中第四卷为云南 36 族,贵州42 族, 共绘画面 78 段。⑩由于《皇清职贡图》是由清乾隆皇帝下令编著,图像和题记对该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衣食住行、婚丧风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习俗禁忌等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应该说其图像来源和图像内容基本上是客观准确的,绘画水平也是相当高的。清人绘《广舆胜览》完全按照《皇清职贡图》绘制,[来自wWw.lW5u.Com]与原图基本一致。《清代民族图志》中《摩察图》未注明具体采自何种图册,但从题记、绘画水平、人物形象来分析,其准确性也是较高的。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皇清职贡图》问世前后,还出现了各种以云南少数民族为对象的图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存世的有《滇夷图说》、《云南营制苗蛮图册》、《滇[来自WWW.lw5u.com]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云南民族图考》等,但声誉最高的是《伯麟图说》。在存世的《伯麟图说》各种版本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的《滇省夷人图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伯麟图说》抄本。《滇省夷人图说》是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军事长官——云贵总督伯麟奉上谕主持绘制的官修图册,可以看作是效仿《皇清职贡图》的续脉。这部图册,绘制的滇夷名目比《皇清职贡图》多出70种,是清代中期云南民族图录大全,它一改《皇清职贡图》的绘制方式,将人物图像与生产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了历史民族学图像表征文本,为我们留下了200多年前云南民族表征图像,是云南民族史、民族学及清代滇省政治、文化等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輥?輯?訛 从《滇省夷人图说》的成书过程和绘制质量来看,结合题记,与武定彝族密岔支系有关的《摩察图》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很高的。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四幅古代图像同属于彝族密岔支系,但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服饰风格呢?作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清代对少数民族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深入开展过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虽然同属一支系,由于分布地域不同、采样不同、绘制者了解程度不同等原因,导致图像不同。不仅本文采用的四幅与清代云南武定彝族密岔支系有关的图像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它们与20世纪80年代的同一支系的服饰更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从清代初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已超过200多年,经历了清代末年、民国、解放初、20世纪80年代初等几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受外界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较大,因而呈现出不同风格,这是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经济变化、文化革新相融合的结果。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摩察支系元代时在今巍山县境分布较多,据《招捕总录》记载:“至治二年(1322年)十二月,蒙化州(今巍山县)兰神场落落(罗罗)摩察火头过生琮,结庆甸(今凤庆)蒲蛮火头阿你通,起蒲军二千五百、摩察军五百,劫镇南州定边县(今南涧县)当布、户计、罗黑加等。” ?輥?輰?訛明代时期,摩察不断扩大,在大理、蒙化及武定府境内均有分布,明天启《滇志》卷30《羁縻志·种人》载:“摩察,黑罗之别类,在大理、蒙化。执木弓药矢,遇鸟兽,射无不获。所逢必劫,遇强则拒。在武定一曰木察,稍习柔善,巢居深山,捕狐狸、松鼠而食之。”?輥?輱?訛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5《蒙化府》“风俗条”载:“境内有摩察者,乃黑爨之别种也。传云昔从蒙化细奴逻来徙于此。平常执木弓药矢,遇有鸟兽则射之,鲜有不获者。然其性悍,其心狠,遇强则拒,遇弱则劫,今则惧法而不敢为矣。”?輥?輲?訛清嘉庆时檀萃《滇海虞衡志》卷13《志蛮》载:“又有摩察者,也黑罗罗也。木弓药矢,射无不获。他处凶悍,惟本处者柔善,一曰木察,一曰麦岔,聘以牝牛,吹笙饮酒,担柴荷蒉,治生勤苦。”?輥?輳?訛从南诏到清代,彝族摩察支系分布区域逐渐扩大,分布在今巍山、大理、武定等地,风俗习惯、服饰穿戴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各地的彝族摩察支系服饰不同。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武定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地。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 109)属益州郡。唐南诏时,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永泰元年 (765) 筑拓东城(今昆明)后, 属拓东节度辖。宋代大理国时仍为罗婺部隶威楚府。清初为武定军民府,领和曲(今武定)、禄劝两州和元谋县。乾隆三十年 (1765) 裁军民府为武定府。三十五年 (1770) 裁和曲州, 降武定府为直隶州,领元谋、禄劝两县。?輥?輴?訛清代武定府的辖地即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元谋县和昆明市禄劝县,清代彝族密切支系在三个县均有分布,至于本文所采用四幅清代密切支系图像中那一种属于那个县,则实难判断。实际上四幅图像中的男子服饰大体是一致的,只是《武定府麦岔蛮》中男子未披披毡而已,结合本文20世纪80年代的服饰图像比较,《武定府麦岔蛮》人物服饰图像是清代今武定县彝族密切支系的可能性较大。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楚雄州博物馆,云南 楚雄 675000)mr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