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家支特征异同
作者 吴雪瑞 2006-09-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摘要:家支在彝族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一个家支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笔者将从家支特征来做一些简单的比较,说明家支在彝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家支特征   家支异同 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657217人居第六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支下又分东、南、东南、西、北、中部六个方言区,方言区又分若干个土语。由于彝族的居住特点――大分散小集居,注定了他们风俗、礼仪、习惯、信仰、服饰、语言、文字等都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将从家支的形成、特征、职能三个方面做简单的比较和论述。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的形成: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类似汉族的宗族,四川凉山称之为“次伟 ”或者“楚西 ”,贵州威宁称之为“伟聂”它含有家族在内。家支是以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父子连名制作为链条贯穿起来的一个稳定的血缘体,他的形成和原始部落氏族的形成一样,由一个大的氏族慢慢的发展之后再分出一个小的氏族部落。每个群体中的每个男人就一环扣一环的这样发展,各个环节又分出若干个小的链条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从而构成了一幅庞大倒立树性血缘体,即家支。家与支的关系犹如源与流的关系。在彝族生活中家支是一个重要的不成文法没有办事机构的社会组织,即“少不得的是牛羊,缺不得的是粮食,离不开的是家支”它是彝族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原始父系家族公社的延续和发展。家支的形成方式在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都基本相同。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的特征: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同一家支有共同的谱系。谱系是以祖先之名为氏族(家支)名称,采用父子连名制记录一个氏族(家支)的发展情况,每个彝族人民(特别是男性)都把自己的生事挂在这一根无形的链条上,这一根根的链条就编织成一个网――这就是古老的彝族家支文化历史。谱系是本家支的亲属称谓的基础,它关系真彝族人民的日常交往,婚姻,丧葬及一个家支的兴衰成败等等问题,所以它不仅具有传承的功能,还是民族学和历史学的活化石。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四川凉山地区谱系亦称为家谱,拥有一套完整的家谱是整个家支的荣誉,能把家谱流利背诵出来则是家支成员一门必修的“课程”所以家支概念很早就融入到彝族人民的幼儿教育中。在凉山能把家谱流利的背诵出来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受到族人乃至外人的尊重和款待,只要有这一招无论走到那里都用不着为吃饭住宿而发愁,它相当于是一个通行证。若是两个人做在一起盘亲戚你可不能来一丝假的,因为双方背出家谱就知道了对方的亲缘关系,辈分高低,亲属称谓,所以来到凉山不要乱认亲戚和家门。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威宁一带由于明末清初皇帝赐彝族土司安氏、杨氏、陆氏等汉姓,且受到吴三桂剿水西,改土归流,多民族杂居 和汉文化的影响而有所变异。谱系含有两个部分即汉族使用的字辈和“讷依”(翻译做姓氏、谱牒 、来源)对于汉族的字辈笔者就不再班门弄斧了。“讷依”则是很重要的。没有“讷依”或者不懂自己“讷依”的人均被人视为奴隶娃子,所以有了姓名还得有“讷依”才能证明是一个真正的彝人。“讷依”通常问八字两句,前一句表示氏族的标志,如居住地图腾崇拜(山、水 、石、 树等),后一句表示分宗祖名及姓氏或者分宗地名及姓氏。例如:威宁县境地的阿底氏族的“讷依”为“使土讷依,阿剥阿底”“使土”即青树,“讷依”即为源或头。“阿剥”即为分宗地名,“阿底”为姓氏,全译为以常青树为标志的并在阿剥分总的阿底家支。例如笔者的“讷依”为迪特讷依,苏木阿比:“?迪特?”指的是田坝或者大坝子(居考证是云南昭通坝子),“?苏木?”是祖宗的姓氏,“阿比??”是家支姓氏全译为:居住在(昭通)坝子,从苏木家族分支出来的阿比家。阿比从苏木家分支出来寄宿在黄松之下,黄松成了阿比家支的第一个图腾,于是又叫做“托比”家支(“托”彝语意思是黄松)。“讷依”在彝族的生活交往中是很重要的,若两个不太清楚底细的两个家支要提亲首先得把双方的“讷依”说出来,如果“讷依”是相同的无论相隔多少代都不能有婚姻关系并且要把字辈背出来明确双方的亲属称谓,告诫双方家支不要再出现类似的笑话。这就是许多汉族人不能理喻的彝族同姓可以有姻亲关系,有些异姓的不能有姻亲关系的原因。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这两地的谱系概况来看凉山的教为传统纯正,特别是黑彝的“水牛是水牛,黄牛是黄牛”都特别的注重氏族高贵血统的纯正和家支的声誉,所以对家谱的收存也特别注重。有的家谱从六祖分支到古侯,曲涅两支系至今都保留的很完整,比如果基小叶丹的家谱,从曲涅到拉普(有五十代)到小叶丹(七十九代)都有记载这是民族文化的遗产,是民族委文化研究的活化石。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同一个家支还有共同的祖灵、 墓地和特殊的祭祀活动方式。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生、老、病、死,而最能体现彝族宗教的就在其中。从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彝族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痕迹。彝族先民认为人类起源于清(雄性)浊(雌性)二气后又有雪子十二支,有血的六种没血的六种,人属于有血的一种。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彝族人一直都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即便死后也有三个灵魂――守侯在坟墓边的叫“撮卜”;回到祖源的叫“批批 ”;四处游荡的叫“撮怠 ”)的唯心观。特别是人们对彝族老人的死亡是乐观的,对亡灵有一套特殊的祭祀方式。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四川凉山同一个家支有共同的“祖箐洞”即安放祖宗灵牌的岩洞。家支里的人死后都要让儿孙做一个超度祖灵的仪式,彝族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父欠子债是取妻架桥,子欠父债是超度祖灵”,所以每个家支都要给亡灵超度,超度之后都要让他回归祖源地,要给他念指路经,再把亡灵的灵牌送往“祖箐洞”中安置好。主要是表达儿女们对亡灵的怀念和对他的孝敬,也表示亡灵已经回归祖界。“祖箐洞”的选择和本家支的分支和迁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般外人是不能接近的。同一个家支还有固定的火葬场和掩埋骨灰的墓地。凉山的彝族都是火葬现在也有一小部分先火葬再土葬, 火葬 时架柴堆时一般都是男九层女七层。凉上彝族家支有一套完整的丧葬祭祀活动,但是有些时候细节上各个家支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古侯和曲涅两个家支在祭祀中插神枝(神座)很明显的标志是“左古侯右曲涅”的特征。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威宁也和四川凉山 一样同一家支有共同的祖灵和墓地。祖灵一般是竹子编成的一个小竹篓类似圆锥形的口面直径约为十厘米(这也是彝族竹图腾的一个现象),在里面装有象征性已经超度的祖先亡灵,其意义是表达儿孙对亡灵的缅怀和孝敬之思情,并表示亡灵已经回归祖界与祖先们共享其福。这个祖灵一般都由家支里面有一定威望,说话办事有能力并是本家支的最长辈(也相当与凉山地区的头人)保管,悬挂在自己家的栋梁上,一般外人是不能特意去看或者触摸的。当保管者老了儿子没有一定的能力来继承和保管或者保管者绝嗣了他将物色一个适合的“候选人”通过家支会议或者家支会议中的主要人物一起来商谈“候选人”的问题,一经决定后就要请毕摩来做转交仪式。同一个家支有共同的墓地称之为祖坟山。贵州的彝族都用土葬人去世后先入棺材。彝族是一个朴素而纯洁的民族所以他们要求“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在入棺材之前要把象征性的做洗澡仪式再把生前做好的新衣服穿上,男的穿九件上衣女的穿七件上衣裤子都穿三条才入棺材。家支的每个成员去世以后都有权力葬在祖坟山,除非死者违背家支制度或意愿、不被家支承认的才不能入祖坟。祖坟的一草一木都属于本家支所拥有,家支的每个成员有权力和义务管理祖坟的一切,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砍伐树木和开垦荒地,这个家法对于今天的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家支的特征第二点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四川凉山还是贵州威宁都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先崇拜的共性 。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同一个家支有一套完整的习惯法。它都是为了维护某个家支的利益而存在的,所以每个家支的习惯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 。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地区的解放以前习惯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并为之服务的一种制度,解放后虽然有许多被废除了,但是有一部分还是被沿用下来了这就证明它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贵州威宁也一样。习惯法是有绝对大部分人认可的不成文的一套法律制度它主要是靠大家自觉遵守或者是相互约束调整人们的言行举止伦理道德的共同群体意识。通过家支和社会舆论作以自发性的监督执行,以此维系彝族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习惯法主要包括刑事习惯法、民事习惯法、程序习惯法三个大方面四十一个项目近一百九十条条款,它们涉及有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租佃债务、人身奴属、家支的权利义务、婚姻、家庭、起诉、诉讼、审理、执行等。比如彝族的婚姻制度是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婚,姨表不婚,家只内如果谁违背了这个条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轻则警告重则被赶出家支或者服毒自尽。我们家支以前有个年轻的男子由于去偷另外一个家支种在土里的玉米当时整个家支为了维护本家支的面子请了调解人把他赎回来,事后为了类似的事情不在发生,家支的头人和知书达理的人按老规矩砍断他的一颗手指。虽然习惯法有他的弊端但是随着人们文化思想素质的慢慢提高这些弊端在逐渐的消失了特别是许多…………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这三大点上,无论在那个地区彝族人民都用这些方法来寻根,治理和维护一个血缘群体的利益,这些都是证明是否为同源同根同祖同家的有力证据。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的职能: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家支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家支职能在彝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彝族有句谚语“蛤蟆生存靠池塘,猴子生存靠森林,人类生存靠亲友,彝族生存靠家支”看来没有家支是不可能存活的。这就是家支的职能的意义所在,家支的职能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四川凉山由于等级的不同家支职能也不同。凉山的彝族分为五个等级即土司(兹莫 )、黑彝(诺合 )、白彝(曲合)、安家娃子(阿加)、锅庄娃子(呷西),每个等级都有他们不同的职能。土司对外的职能是抵御外来侵略者,加强对外交流(主要是对外贸易如鸦片的买卖从汉区进货等),对内就是维护整个地盘的社会秩序人民的财产和安全问题,巩固其神圣地位的传承。黑彝家支职能对外是组织和发动家支力量对冤家械斗,掠夺冤家的财产、土地奴隶,联合各个家支抵御外来侵略者;职能对内主要依靠习惯法和家支力量来保护其利用及统制地位。白彝家支的对外职能就是和黑彝主子打冤家,抵御外来家支的侵略,对内职能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娃子是没有家支的所以只有和主子一起干事情听从主子的安排。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威宁家支的职能虽然不象凉山那样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但是家支职能基本一致的对内:本家支的婚丧喜事都无条件的相互帮助,济贫扶弱,有义务抚养家支孤儿,不能让蹦家支的人人流落在街头当乞丐。对外职能主要表现在维护家支利益和荣誉之上。两地家支的职能最明显的是经济上和劳动中的帮助。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家支的形成、家支特征、家支职能我们可发现家支这个组织在彝族地区是不可以没有的,他的功能是没有任何组织能够代替,家支文化在彝族文化也是一个核心部分。所以无论在四川凉山还是在贵州威宁都是家支林立的,家支联姻则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外交手段。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凉山彝族自治概况》四川人民出版社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威宁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美姑县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吉郎伍野著《美姑毕摩文化概况》四川民族出版社即将出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王昌富著《彝族礼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陇贤君执笔《中国彝族通史纲要》云南民族出社1993年5月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彝族源流》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蔡富莲《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打印搞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方国瑜《彝族史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林耀华著《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贵州省毕节学院教育系吴雪瑞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毕节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