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爱国主义思想在阿昌族地区的影响——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
作者 曹先强 2024-03-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出“四个共同”的重要思想,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各民族唇齿相依,荣辱与共,长期社会历史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滇西抗战充分体现出各族人民的保家卫国精神、家国情怀及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南诏;爱国主义思想;阿昌族地区;保家卫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eishan1.jpg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是中国唐朝时代的国家,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分国土。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段正淳恢复大理国号,史称后大理。1253年,元灭大理国,后建云南行省。南诏文化是一个多族群多元融合、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时期,各种宗教、艺术、建筑、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共同构成了南诏大理国文化的璀璨瑰宝。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诏文化也是深刻的南诏地区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演变。阿昌族是南诏族群文化圈里重要成员之一,千百年来,阿昌族在不断发展中,继承发展了南诏大理国时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国家观念,族群意识,忠勇坚强的民族性格,元明清民国以来,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际,都有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国家意识,国土安全观念,参与了一系列保卫边疆的战争。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阿昌族抗英忠臣、爱国英雄左孝臣家族,为抵抗外敌入侵,几代人固守腾北边疆、茨竹溢、甘稗地,光绪26年,英军勘界越线,突袭阵营,敌众我寡,左孝臣毫无畏惧,率众浴血奋战,身中八弹壮烈殉国,年仅五十二岁。阿昌族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进步,建设祥和家园。通过一个族群后裔的前世今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通过南诏爱国主义思想,在阿昌族地区的影响,看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在各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南诏历史、文化、民族的重要窗口,一个活态的史料个案。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昌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云南境内世居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全国总人口43775人。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滇西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昌族古称“峨昌”,古代文献唐代樊倬《蛮书》记载“寻传蛮,即峨昌蛮也”。峨昌,即现代阿昌族。阿昌族源于古代氐羌族群,历史悠久。梁河、芒市方言区信仰原始宗教。陇川方言区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保留许多原始宗教习俗。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口头文学十分丰富。2006年5月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和户撒刀锻制技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走进阿昌族地区妙香佛国般的户撒坝,国家级“三教合一”的皇阁寺,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走进阿昌族古老村落,有西南“活化石”之称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之原始自然图腾大石崇拜大树崇拜,盐婆神文化,农耕文化,春灯戏剧文化。一系列非遗瑰宝,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解阿昌族古老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如进入南诏大理国文化的世界,隐约感受那个时期的独特魅力,传承那个时期宝贵的文化遗产阿昌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历史上,学习汉族等先进民族农耕文明,阿昌族社会历史发展进入农耕社会,《云龙纪往》里记载有“喇鲁耕田”,阿昌族勤耕苦作培育出被称誉为“水稻之王”的优良品种“毫安公”;在大理云龙地区,学习白族工匠技能,阿昌族创造了“三坊一照壁”民居建筑与木匠木雕工艺出现民族能工巧匠;在德宏户撒地区,学习六百年锻制技艺,赓续传统打出了阿昌族著名户撒刀,入选国家级非遗。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昌族地区盛行“玩春灯”习俗。春灯,作为一种特定的族群文化空间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形式的稳定性、表现内容的丰富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春灯起源于民间传统习俗,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涵盖了民族宗教、传统祭祀、歌舞器乐、手工技艺,服饰、语言等等,兼容并蓄多元文化交融,承载了阿昌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具有民俗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价值。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昌族是一个富有智慧与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包容开放,善于学习,也是愿意学习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民族。对历史,对未来充满文化自信,体现在族群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学习接纳与开放宽容态度。这些都是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古都、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拥有中华彝族祭祖圣地、中国彝族打歌之乡、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中国名小吃之乡、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等多项桂冠。“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是巍山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六张名片。是一个我们向往的地方。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eishan2.jpg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爱国主义思想,在阿昌族地区的影响深刻,千百年来忠心耿耿,爱国爱族爱乡,前赴后继,涌现出可歌可泣,英雄无数。在抗日战争中,滇西各族人民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积极投身滇西抗战,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是滇西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年。滇缅公路通车86年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79周年。在纪念全民抗战,勿忘历史,振兴中华过程中,大家多了解地处抗战前线的滇西各族人民抗战历史史实,提示后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致敬先烈,吾辈自强,国人当自强。当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时,要铭记历史,注重抗战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教育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结合起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西抗战胜利,提前于全国抗战胜利早一年收复滇西国土失地,收复被沦陷的县城乡村,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国门,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重要前奏。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谱写与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斗争中,体现出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等内涵成为爱国主义抗战精神。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战争虽已远去,但那段历史应铭记于每位中国人的心中,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誓言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滇西大地,地缘边疆,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前辈先贤们,总会奋不顾身,率领边疆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抵御外侮,守护疆土、保护百姓。譬如,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阿昌族抗英忠臣、爱国英雄左孝臣家族,为抵抗外敌入侵,几代人固守腾北边疆、茨竹溢、甘稗地,光绪26年(1900年),英军勘界越线,突袭阵营,敌众我寡,左孝臣毫无畏惧,率众浴血奋战,身中八弹壮烈殉国,年仅五十二岁。震惊世的的马嘉理事件中,中缅边疆各族人民,与英国武装测绘队英勇抗争的壮举。片马事件中,抗英领袖勒墨夺八,早邓。忠诚爱国英勇就义的陇川宣抚使多士宁。率领景颇、傣、阿昌、德昂、汉等族人民,与英国武装测绘队英勇抗争的陇川县王子树山官木然·早乐东。为抵抗英国入侵,在中缅边境铁壁关坚持抗英斗争的干崖宣抚使刀安仁等,表现了边疆民族上层和各族人民的保家卫国精神及中华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20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云南滇西的抗日民族战争,腾龙沿边刀京版、线光天等10土司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在国民政府和远征军的宣传动员下,迸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和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摒弃前嫌、共赴国难、一致抗日的共识。积极动员和组织边疆各族民众投身抗日战场,送儿女上战场,捐献粮食马料,组织马帮运输抗战物资,抢修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协助修建云南驿机场,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配合抗日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在滇西反攻中,组织担架队救援伤员,收容抗战老兵,为收复滇西沦陷国土和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笔者三十多年来,多次深入滇西调查研究,先后八次翻越高黎贡山古道,田野调查抗战历史遗址遗迹,长期关注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从历史文献与多年田野调查成果看,阿昌族在抗战期间与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伟大的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特别是1942年5月滇西怒江以西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于敌手,日寇在占领区内烧杀掠抢,血腥屠杀各族人民,抢夺财物,强奸妇女,焚烧村庄,无恶不作。阿昌族人民大多数聚居区被日寇占领成为沦陷区,深受日寇折磨,被强迫当劳工修工事挖公路,派苦役受尽苦难。日军经常从怒江西岸炮击东岸村庄,村民不能点灯做饭,只能下午四点前吃饭。派飞机轰炸滇缅公路主要桥梁、城市,甚至灭绝人性投掷鼠疫、霍乱细菌。阿昌族支系仙岛人因死于霍乱病毒鼠疫爆发,整个族群人口锐减,抗战结束时仙岛支系人口仅剩一百余人。日寇在滇西的暴行,激起了滇西各族人民的无比愤怒,激发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滇西各族人民积极参与全民抗战,保家卫国,送儿参军打鬼子,当民工挖公路,给前线送军粮,关心收容抗战老兵,气壮山河爱国爱乡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在滇西抗战艰苦岁月中做出重要贡献。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因其地理位置的地缘特殊性,滇缅公路联通中缅印战区交通运输,云南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又是对敌斗争的最前沿。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云南各族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修筑滇缅铁路,滇缅公路,修筑大量军用机场,支援前线;作为抗战前线,滇西抗战更是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西线滇缅印战场,全民抗战马帮运输民工支援血火前线,滇西抗战胜利比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早一年。可以说,云南在世界和中国的抗战史上,云南各族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无畏牺牲,其历史功绩,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将永远彪炳史册。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体系,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此,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引领者,积极动员和引领同胞及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等“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五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等“五个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三个意识”,厚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Dt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ttys10.jpg

本文作者曹先强在会上做主题演讲
作者简介:曹先强,作家,学者,电视导演,高级记者,客座教授。云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退休),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受聘业界导师,昆明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专家库受聘专家,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兼秘书长。电话:13708875115。
本文原载于美篇,作者授权彝族人网转载,特此向曹先强先生致谢!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