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民间文艺在当代社会的“适应传播”
作者 ​罗曲 2023-03-01
原出处:​《文史杂志》2011年05期

image.png

(卢德福版画《节日》)

彝族民俗是彝族世代所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在这精神文化系统中,民间文艺是其一大内容。民间文艺包括民间文学和民间歌舞艺术。在彝族的民间文学中,人们往往把用彝文文献书写的、但当年未能经过正式出版的彝文文学文献也包括在内。
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文献,《论语·八佾》说:“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对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最先的文献一词有两层意义:一是指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二是指活着的贤人贮存在他们脑海中的文化学识、典章制度等记忆和他们的口传论文。二者的关系:文是献的“体”,献是文的“主”。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这种“主”没有加以重视,对其“体”更加不重视。所以作为彝族中的民间文学“文献”,一方面是“献(贤)”者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了;另方面是因为“献(贤)”的境况而使“文”成为越来越为人所不识的“天书”,在传承上几乎出现了“断裂”。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民族文化开始受到国家和各民族自身的重视;但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一是对自己传统民族文化的“先天”修养不足,二是受到改革开放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变迁。因此,彝族的民间文艺在当今的语境下,其传播方式当适应现代社会里的传媒介质和人们的审美情趣。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半个世纪之前,人们劳作之余,有人讲述相关传说或相关童话,或吟唱民歌之时,会吸引人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从那民间的声音里享受着独特的美,慰藉着贫脊的心灵。甚至在繁重的劳作中,高昂、激情的山歌、悠扬的民间小调,亦使人精神振奋。当天气、心情好的时候,人们晚上坐在院坝里,望着天空的月亮和星星,回味着天地起源、洪水滔天等神话故事,也别有风味。当人们从贵州彝族文献里看到关于彝族历史上九重公殿的描述时,都会啧啧称奇。当人们在云南和贵州彝文文献里欣赏那些极为丰富的长诗文本时,会享受到彝族先民的精神世界和创造力。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的出现,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民间文艺作品精神食粮,渐渐地与关注它的主体疏远了。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光碟的出现,录音、录相的普及,使它的欣赏主体开始陌生了。过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娱乐形式和方式,已经不为人们所青睐和关注。因为没有了欣赏主体,客体就出现失传的情况,所以出现了抢救之类的呼声。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原来的东西病了,快死了而需要我们去抢救。那些对我们欣赏主体失去意义的东西,再抢救也没有现实意义,只有文化保存的意义。从社会发展来看,有人把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人们的平均闲暇时间为22.9%;到了工业社会,人们的闲暇时间平均占38.6%;当到后工业社会,闲暇时间超过40%。 [1]在这样的社会语境里,彝族传统民间文化并没有死,而是处于“后现代”时代。过去的传播媒介是口语或动作,在这后现代里仍然只运用口语动作已经不为人们所喜爱,应当运用纸介、声、光、电气等这些信息时代的大众传播媒介。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曾经流传过《阿诗玛》的彝区,现在能吟唱者还有多少,还有多少人愿意吟唱,还有多少人愿意欣赏传统的吟唱?但是关于《阿诗玛》的电影、歌舞剧,则有着广泛的受众,对彝族有很好的宣传功能,也有着可观的经济价值。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使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就中国而言,在职员工的全年双休日累计已达104天,加上各种其他的假期,每年休息总天数高达116天左右。就凉山彝族而言,除了共同的假期外,还有自己的彝族年和火把节,这两个节日的放假时间都与春节的放假相同。所以加上双休日,彝区的闲暇时间几乎占一年时间的一半,其闲暇时间差不多与工业社会差不多了。在人们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见识有所开阔,审美趣味有所变化,且拥有比较富裕的闲暇时间的今天,必须出现与之相谐和的休闲文化来适应。现在彝区社会也与其他地区一样,开始进入休闲社会。而在建设休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发展休闲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满足人们需要,一方面是创造经济价值。民族文化曾经是一个民族生存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脊梁。所以休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离不开民族传统民间文化。因此,随着休闲社会的到来,彝族传统民间文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只要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正视休闲社会的性质,正视建设民族特色休闲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彝族传统民间文艺不需要抽象的挽救就会在新的语境下新生和生存发展。这样的例子其实已经很多了。在物质文化方面,比如贵州大方县按彝族文献记载和描述修建的当年奢香的办公之处贵州宣慰使司府,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还有贵州织金县正在恢复古代民族风格的建筑。这些仿古建筑的再现,会给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也会成为外地前往旅游者的休闲场所。作为一种适应休闲社会的文化,其实最为需要的,是对民间文艺也采取现代手段加以开发运用。这方面,在云南楚雄州有了新的尝试:2011年4月30日,在大姚三台乡举行一年一度的彝族“赛装节”的同时,由云南花漫云岭影视策划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彝族文化题材电影《梅葛》也在三台乡开机,导演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春芽仔的扮演者刘继忠和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院长肖慧华联合担任,计划2011年6月初完成全部拍摄,2012年上半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内容情节看,这不是以彝族传统史诗《梅葛》文本内容进行改编的,而只是以《梅葛》为线索创作的作品;但是可以断定的是:随着这部电影的传播,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彝族史诗《梅葛》,甚至会有不少人会像作品主人公萨拉一样参加《梅葛》赛诗会,从而使《梅葛》在新的语境下得到传播。所以,传统彝族民间文艺以适应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的审美需要,以适应现代媒介传播的形式,以建设彝族休闲文化的视角,会表现出新的价值,从而也才会有新的生命力。在云南彝区,还制作了集表演、歌唱为一体的民歌集光盘,供人们休闲之时欣赏。贵州彝区除以贵州民间文艺为题材来宣传彝区旅游资源的光碟外,还有诸如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以当地彝族民间文艺为题材的《阿西里西——中国乌蒙彝族酒歌》等。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传统民间文艺于现代大众传媒时代适应彝族民众需要而传播方面,四川彝区也有一些初步的尝试,比如由王云勇、李长万、于秋河、石一嘎嘎策划,朱康福、吉梭阿旮出品的影视剧《彝人恋》,就是以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为题材的。中共凉山喜德县委、喜德县人民政府、喜德县文化旅游局出品的《母语浓情》光碟,是用彝语编排的相声表演集,深受彝区受众的欢迎。峨边彝族治自县以民间流传的长诗和民间音乐《阿莫阿妞》等,编制了集音乐舞蹈一体的县舞专辑,不仅为彝族民众所喜闻乐见,还为其他民族受众所欢迎。美姑县举行的“毕摩文化节”,以及相关的毕摩文化光碟,也让人们在有电脑的场景即可观赏毕摩文化艺术。美姑县将当地彝族民歌《阿莫妞妞》的演唱配以彝族服饰的模特展示,制做成光碟通过市场传播,效果极好。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在当今的休闲社会里,在对待彝族传统民间文艺方面,应当强调“适应传播”。也就是说,为使这笔宝贵遗产的原貌得以保存,使人们得以见到其原味的风采,必须要利用现代传媒将原生态的资料如实记录保存,以便可以在今后随时查阅、观赏和调用。如果要使这笔宝贵遗产发挥新的价值和作用,必须利用当代先进的传媒,并将民间文艺加以提升和加工,使之适应现代媒体传播的信息符号,一方面通过相关现代媒体进行有效的传播,一方面让受众喜闻乐见。因此,在彝族传统民间文艺的保存方面,不应消极地挽救,而应当积极地以 “适应传播”手法,使之成为通过活在人们的休闲生活里而得以保存。Uo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1]陈来成:《休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2]《电影〈梅葛〉在大姚三台开机》。 http://club.yninfo.com/thread-5477442-1-1.html.访问时间:2011.6.2.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成都)教授。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