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彝族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 ​余才辉 2021-09-24
原出处:中国彝族网

image.png
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这不是夜郎自大,我想这是无可非议的。彝族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太阳历,光是彝族的文字,就足以证明我们民族是一个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民族。彝族为什么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为什么能较早地进入文明社会?我自己的猜测(因为我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所以只能在读一些资料时作猜测),彝族历史上曾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拥有一个富庶的聚居地,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才会统一。而这个聚居地,我认为云南的土壤更适宜彝族古老文明的发展,滇池文明也许就是以彝族先民为主创造的。为什么彝族的历史脉络不够清晰,文字资料不齐全,我觉得云南境内历史上地震频仍,也许有的资料因此而遭受劫难,至今仍无法重见天日或无法再现。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在此,我就彝族文化的发展谈几点个人肤浅看法和建议。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文化要进殿堂,占山头

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众多,在彝族人民世居的西南也不例外,每个名山都因文化底蕴深厚或厚重而受到游客青睐、倾慕,没有文化底蕴则可谓“空山不见人”,没有人气,没有品味,文化价值不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不被看好。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此,本人觉得在西南彝区,将彝族的布摩文化融入旅游业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长远办法,我们彝族有“布摩”文化,我觉得用宗教的说法更贴切。那是否可考虑,探索并尝试把彝族的布摩文化请上山,建立寺庙化的推广平台,这一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二则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各地都的旅游都有民族歌舞,但我觉得,要以布摩文化为龙头,带动歌舞等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为此,建议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团体,在西南彝区各旅游景点,设法把民族文化推上山,进殿堂,建立彝族文化长远发展基地,把彝族文化置于山川,从而推广向大众。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文化要商业化,大众化

笔者居住在黔西北彝寨,童年时,看到每家每户在红白喜事仪式中,嫁娶都要请押礼先生,唱酒令;丧事有人跳脚、有人请布摩指路;年终献灶话、献祠堂都要用到布摩;过年期间有人“请七姑娘”、“请猴子神”等。可如今,除了祠堂未在文革期间破坏的家支还请布摩几年献一次祠堂外,在其他场合已经很难看到酒令、跳脚、指路等风俗和仪式了,一些人对民族风俗抱不屑一顾甚至鄙视态度。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强势文化的冲击有关系,也有商业大潮的影响,为此,本人建议:一是在彝族人口较多、文化保存较好的彝寨,成立专业的酒令、跳脚队伍,进行有偿服务,由经济条件较好或有工作单位的彝族干部职工带头推动,形成市场。二是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地域毗邻的原则,由民间自行筹备,每年或每月定期开展传统歌舞表演比赛,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三是由各地彝学会共同倡议,在丧事等仪式中恢复(或提高)布摩的作用,促进布摩职业的传承。在这方面,我看到纳威赫水等地的苗学会就对婚姻高价礼金有一个很成功的倡议。这样,就有能促进彝族文化的大众化发展之路。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文化要家庭化,成员化

实际上,只要是真正的彝族人,不论你是否认识彝文、会说彝话,甚至自认为完全汉化,每个人的思维或者意识里,都有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在骨子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所以,彝族文化的家庭化,成员化,这里主要谈的是彝族语言、文字的家庭化、成员化。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做到彝族文化的家庭化,成员化普及?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彝族文化多元融合,给我们在生活中多学习和运用彝语和彝文提供了更多可能,为此,建议:一是彝族精英们制作一些类似诸如汉语拼音和英语启蒙之类的,老少皆宜的学习光碟,促进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彝族村寨可制作并普及一些如彝文指路标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和运用运用彝语彝文。比如在红白喜事或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时兴对联,如果大家都能全部使用彝文对联就是运用;再说个粗俗点的方式,所有彝族人家的厕所都用彝文标识男女。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家庭化、成员化的方式之一。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文化要做变革,多创新

彝族文化如果没有变革,没有创新,生命力就不可能这么旺盛,就不可能延续到今天,许多推陈出新的彝族文化产品就是明证。这里,我主要想建议布摩仪式文化创新。虽然本人对布摩仪式知之甚少,但通过与多数彝族同胞交流,如今许多彝民不愿在丧事中用布摩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人认为用彝族布摩不发展,因为布摩杀牲多,仪式繁琐,有的口彩还不好(主要是对主人家的祝语)。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认为,彝族不发展,如果从经济文化方面,有历史的原因,这不是主要理由;如果从人口上,最主要的是彝族历史上诸如吴王剿水西之类的事件和异族移民的增加。因此,由于用布摩而彝族不发展之类的话是站不住脚的。但是,从一个方面提醒了我们,对布摩仪式变革创新确很有必要,也是继续传承下去的一个良方。因此,建议全国彝族专家集中研究一下,让彝族布摩的一些重要仪式重新规范统一,借鉴其他宗教仪式的做法,适应广大民族同胞的需要,这也是前面笔者谈到的彝族文化进殿堂,上山头的需要。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向各位看到此文的同志作个说明,本人只是一个民族文化爱好者,走过的彝区极少,并且多数还仅限于水城纳雍交界地,难免坐井观天,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不吝赐教!NT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余才辉(贵州省水城县)
原载:中国彝族网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