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思考
作者 ​车名旭 2024-07-28
原出处:《彝学弘论》

当下,我们面临着一个现代化的浪潮,这个浪潮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而且也是文化方面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必然会促成文化的融合与一体化,如果不保护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必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逐渐走向消失、流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闪耀的身份证,文化的延续传承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象征,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真的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根基也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生命之魂。文化消失了,一个民族的个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使弥足珍贵的彝族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互动并举,成为彝族地区又一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彝族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很值得我们长期从事彝族文化工作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0124.jpg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几年来,由于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有关同志的共同努力,贵州的彝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继修建了奢香博物馆、玉舍海坪彝族文化园、清镇红枫湖虎山彝寨、恢复重建贵州宣慰府等项目,为推进彝族文化资源转变为彝族文化资本的进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是,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基础,文化传统的创新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和困难,彝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工作仍存在着一些缺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传承保护措施不力,文化产业观念淡薄,文化视野不太宽阔,自主创新意识不够浓厚,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开发力度不强;以致出现单打独斗,规划滞后,整合零乱,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人言亦言,好大喜功的“突击战略”和在表面形式上的应付开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方面。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受民族自身接受现代教育程度深浅的影响,受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的制约,在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处于故步自封的盲目研究和开发,这种现象是很不利于彝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互益互动发展。因此,在研究和传承保护彝族族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互动关系,认真做好彝族文化建设总体超前规划工作。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自主创新与科学的超前开发建设意识是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开发的核心问题。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金钥匙”,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把自主创新力作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手段。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强仍然是制约中华民族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2005年11月21日至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纡在巴黎举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查会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自己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又如彝族毕摩在贵州盘县北部的淤泥,鸡场坪、坪地等彝族聚居区人数最多,收藏彝族古籍文献为国内彝族地区之最,据1987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三系彝文教研室调查统计,近7000册,现有长期直接从事毕摩祭祀文化活动的彝族毕摩有一百余人,可我们却未能打造出中国彝族毕摩文化之乡,相反,在四川凉山的美姑县却打造出中国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中国彝族毕摩文化园。这是贵州彝族文化资源闲置浪费,超前创新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利用观念淡薄的具体表现。同时,有的地方还借以开发利用所谓的彝族文化产业,急功近利,急于“开发变现”,使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随之变味,随之离奇,造成投入浪费,效益偏低。如2002年,盘县为举办贵州省第二届彝族火把节文化活动,相关单位在红果附近老机场修建了民族文化风情园,始时,不同层次的游客在节假日休闲时间慕名前来观光旅游消费,收入不菲。但因后期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简陋单一,文化特色不浓厚,加之管理者又不能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民族民间工艺品展览、民族风情、民族歌舞、群众娱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结果,门前冷落鞍马稀,游人锐减,今已面目全非,昔日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变成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仅遗一堵墙柱和一座大门牌坊伫立在风雨中供过往行人“观赏”,如今该园已被两河开发新区夷为平地。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要坚持善始善终,不能出现忽冷忽热“一阵风”怪圈。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不断的经济繁荣使更多的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有更多的闲暇和娱乐时间,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为了体验一种新变化,极力探寻古老的民风民俗文化,追求和向往返璞归真,更加关注人类的健康环境,贴近自然需求也越来越强。在彝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保护完好的彝族地区,恰恰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人间净土,向往的天堂。只有通过保护、抢救、整理、开发利用彝族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彝族居住地方旅游观光,在彝族地方观看有别于城市旅游公园中的民族表演的原生态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民族自然生活方式习俗已渐成为现代人的渴望,民族文化的边缘性和非现代性正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朝阳文化开发产业。在自然居住地的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古老的文化习俗独特性,积极自主地向游客展示宽广的胸怀,真实而生动地向世人树立自己的多彩形象。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彝族文化产业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文化系统工程,如何将彝族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保护传承彝族文化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切入点,尽快与当地旅游业对接,让更多的人获得增收,已成彝族文化工作的研究课题。因为旅游文化不仅是追求感官和精神方面的愉悦,传播着现代生活理念,追寻和吸引具有普遍性的人文精神,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只有通过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互益互动,开发彝族文化旅游对于相对封闭,发展缓慢的广大彝族地区来说,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把现代化带给边区彝族,让边区彝族在旅游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被置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的族群社会不能不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促进边区彝族更加关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自觉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生活之间在文化经济互动的过程中为自己寻找合适的位置。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实现一种欲望,帮助现代都市里的人逃离紧张、浮躁、喧嚣的都市生活,寻找更宁静、更纯朴的生活方式,寻找历史,了解各地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和倾心迷人的自然风光,追忆历史,体验生活,从而实现对现实精神和生存状态的适度调整。因为民族文化旅游蕴涵着一种怀旧的理念,旅游者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生活方式认识、了解和体验,来追忆各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理解各民族古朴的世界观,试图寻找完整的人性状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回归。因此不同的民族文化又是人类曾经拥有过某些智慧和行为的代表,是民族地区一笔巨大的文化资源财富,能够为生活在现代化世界的人提供一种根深蒂固的具有稳定性的精神理想和情感追求。这种怀旧的理念,容易使人看清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对落后民族地区抱有更加深切的关怀和责任。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当今社会,那种对非主流的陌生或遗忘,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或许得到重新认识和某些改变。人们会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增加经济收入的实践过程中惊讶发现,其实每一种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样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意外的有益启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文化资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只是很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它、重视它、研讨它、开发它,不然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优势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迷人,会让更多的人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提升。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包含着不断满足人们追求新鲜经验的好奇和求知的功能。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具有独特的文化非主流性,因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差异性呈现出所具有的旅游文化魅力。如贵州西部的广大彝族地区,不仅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且地处喀斯特地质公园腹心地带?冬暖夏凉,景致迷人,旅游资源丰富,若将气候资源、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贵州的彝族文化旅游品位会在国内迅速提升。所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游客吸引力最大,在蓬勃发展旅游业中,在全球备受温室效应困惑氛围中,打造爽爽的贵阳,多彩贵州彝族文化旅游品牌,尽快打造彝族文化旅游创新区,传承优秀彝族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使贵州的彝族文化资源和彝族居住地方的奇特自然风光成为贵州西部彝族文化旅游的最佳卖点,努力把贵州彝族文化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是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资源。如大方县政府近年采打造的“奢香故里、古彝圣地”,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以其历史文化内涵厚重丰富,建筑群古色古香,而令人神往。已建有的奢香墓,支嘎阿鲁湖,百里杜鹃,无一不叫人神往畅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以其古朴典雅的明清彝族建筑,具有鲜明彝族土司庄园的传统艺术特色,又不失皇家风范,其馆内陈列展出的各种图片和标本,生动直观地向人们展示独具魅力的彝族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如今随着彝族历史电视剧《奢香夫人》在央视1频道的强播影响,慕名前来旅游观光,追寻彝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特色民居的国内外游客必将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因为这是再现彝族历史文化的人文宫殿,在贵州独一无二,使人们流连忘返,感悟颇深。同时也可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慕俄格古城最先水西彝族罗甸王执政之府,时称罗甸王府,至明代称“贵州宣慰府”的威严壮观,气势磅礴,能让游客慕名前来凭吊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曾在此执政时,那不畏强权,傲骨铮铮,机智勇敢,建和谐,安边陲,为水西繁荣稳定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立下的不朽功绩,创造了亘古辉煌,备受水西民众仰慕。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曾称赞的那样:“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使其以非凡的智慧,胸襟和境界,消除了一场灾难,给后世带来绵延数百年的福祉。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民族文化的层面表现,成为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地位。民族旅游作为媒介积极促进了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关注,有助于认识悠久彝族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彼此理解与相互尊重。我们希望把贵州世居的彝族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独特气候,自然资源、旅游观光相结合,变成人们共享的文化遗产和彝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利用它去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新生活。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背景下,旅游将文化多元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让整个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以最为轻松的方式学习和谐相处,交流沟通,改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它引起对不同文化现象广泛而深刻的求知和理解,从而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人们更加亲近,心理隔阂与陌生逐渐消除。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中,处于边缘性的民族文化,必然成为一种公众能够听到的声音,既能被传播、吸收、理解,又能尽可能地创造发挥,达到从不同程度和方面服务于本民族和改善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民族文化旅游会给人类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人类加深对自己本民族同胞的关爱和信任,胸怀更加开阔,相处更加和谐。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对于本地彝人同样有着深刻意义和较大影响。大批的旅游者对彝族文化旅游的关注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本民族成员对自身民族文化传统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反思,唤醒了不同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了自豪感、自信心,更加关注认识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化经济价值和对外影响,从不同的程度上更加强化了本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认同感、责任感、紧迫感,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抢救、保护、整理,利用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责任。所以,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与旅游开发逐渐成为彝族地区各级领导,有识之士特别关注的重要认识。彝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珠联璧合,已成为彝族身份直接表述的媒介,彝族传统文化借此实现出来,彝族也由此提高了自身地位和文化价值。特别是近年来,当某些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濒危之时,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蓬勃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重新审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重要性提供了复兴契机。许多民族纷纷从民俗、风情、艺术、宗教、建筑、婚丧、歌舞、艺术的不同方面来展示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奇异性,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意识表述呈现和塑造,民族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和强化。如彝族火把节彝族年、杜鹃花节等文化活动也借助旅游的发展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延续和发展,在民族文化旅游大潮中,民族自身的文化智慧和创造力,不仅增强了民族的内聚力和自豪感,也使来自各地游客获得了民族文化认识,并给予包含亲身的热爱的评价,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自我封闭体系,它所蕴涵的价值和意义在各种条件变化中始终处于不断加强或不断减弱的变异过程,每个民族都会在现实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己民族文化内容所处形式进行保留或淘汰。社会不断发展,对民族文化的需要也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处于不停的变化、调整之中,因此,在文化创新领域,不能照抄别人,更不能故步自封。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与开发利用中,要克服盲目的、破坏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是民族文化资源现实社会和时代特色相同的关联度。实践证明,纯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或单纯的民族文化已经很难感动今天的现代人,只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深层内涵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民族文化资源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和可观赏性、可互动性,才是开发民族文化产业成为现代人财富的核心因素。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传承保护彝族文化、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必须在“特色”文化资源形式上的表现性、可观赏性、可互动性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培养本民族创新人才的战略抓起,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彝族文化传承保护开发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大力培养造就一支热爱彝族文化保护的工作专业队伍;积极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彝族文艺人才和彝族文化专业骨干,努力发展彝族文化艺术教育,做好在彝族地区学生中进行彝族文化教育培养工作,帮助彝族地区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特别是帮助培养彝族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编导,创作和设计人才;在规划建设中,要吸收彝族文化的特点,做到彝族特色与现代化建筑的完美结合,建设具有独特彝族文化特色和彝族风光环境,彝族文化园、彝族饮食文化长廊,彝族服饰文化展销,彝族民风民俗文化,彝村古寨观光等。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彝族歌舞、彝族饮食、彝族古籍、彝族服饰、彝族工艺美术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元化精品旅游区。这样,才能引来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才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各地彝族已建的文化园馆等设施建设,增加彝族文化设施投入和彝族文化保护开发经费,盘活彝族文化产业市场。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多年实践证明:在传承保护、抢救、开发利用本民族文化旅游建设生态环境方面工作,毗邻的云南,做得有声有色,已走在全国之首,这种既搞活了本省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又提高了本省的对外知名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过去,沧桑巨变,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任重道远,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在实际工作中,统一思想,立足实际,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发挥优势,大胆创新,合理借鉴,为我所用,在新时期保护传承彝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工作中做出新业绩,新贡献。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禄文斌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