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亲戚观念强,重情重义,不管隔几代,住多远,只要理上家谱,论上亲属,五湖四海都是亲戚,是一家人。因此,对部分称谓要求不高,比较单一,他们认为都是亲戚,大概区分即可,不用那么复杂。所以相对汉语称谓简单一些,本文尝试创新彝族一些称谓,补充完善部分称谓,让其他民族更好区分彝族同胞的称谓,促进沟通交流。
关键词: 彝族;称谓;创新;探索
人类现实生活中,称呼称谓无所不在,无处不用,是沟通交流必要的桥梁,也是拴住人类情感和亲属关系的纽带。相对来说,汉族同胞的称谓较多,上至高祖、曾祖,下至曾孙、玄孙。有古代的称谓,有现代的称谓;称谓又分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朋友称谓、年龄称谓等,有些称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随之演绎。彝族的称谓相对简单一些,不像汉族同胞的称谓这样繁多,复杂。正因如此,有些彝语称谓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翻译,加上各民族之间的传统习惯和语言应用的差异,有些彝语的称谓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一、凉山彝族称谓现状分析
凉山彝语分为四个次方言即圣扎、依洛、所地和田坝次方言,各方言的彝语称谓基本上都统一的。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些对亲戚的统称也是一致的,如:汉族的大伯和叔叔,彝族都叫“帕乌(ꀿꃶ)”,汉族的姑姑,彝族都叫“阿博(ꀉꁧ)”,汉族的婶婶和姨娘,彝族都叫“莫里(ꃀꑌ)”。
彝族人有彝族人的传统称谓,爸爸这方的大伯、叔叔,或者妈妈这方的表哥、表弟,凡和爸爸是弟兄关系的都按照名字来称呼,一般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前面加一个“阿(ꀉ)”字,比如:名字叫木乃的就称“阿乃(ꀉꆜ)”。名字叫巫沙的就称“阿沙(ꀉꌒ)”。凡和爸爸是姐妹关系的还是按照名字称呼,一般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的前面叫一个“巴(ꁠ)”,比如:名字叫阿呷的就叫“巴呷(ꁠꇤ)”,名字叫阿支的就叫“巴支(ꁠꎓ)”。不论是爸爸方还是妈妈方称舅舅的,在名字最后一个字前面叫一个“哦(ꀍ)”字,比如:名字叫木呷的就称“哦呷(ꀍꇢ)”,名字叫木基的就称“哦基(ꀍꐭ)”。彝族有句格言“只有不认识的,没有不是亲戚的”,所以,不管直系还是旁系,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能坐在一起理成关系的,都可以按上述的规矩称呼对方。
二、创新彝族部分称谓的建议
时至如今,彝族人不再是山里的彝人,他们的子孙后代们走出大山,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一些礼貌性的称呼在彝族传统里根本就没有,也不好用汉语对译,下面这几个称谓最为典型:
(一)大伯、叔叔:在同样的场合,汉族同胞习惯称呼大伯和叔叔,彝族人就没有这样传统称呼,本来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因为没有这个名称,没有办法直呼对方,很感无奈。
为了现实需要,我们能否把大伯、叔叔,翻译成彝族中相当于大伯、叔叔的特有称谓。“阿木”,彝族男性中老大的意思(以甘洛地区为代表),称大伯或叔叔中,阿木的称法和其他名字又有点不一样,叫阿木的都称“阿依(ꀉꒉ)”,而“阿依(ꀉꒉ)”彝语里是“大”的意思,所以,彝族礼貌性称大伯和叔叔的能不能叫“阿依(ꀉꒉ)或阿博以(ꀋꁧꒉ)”。也就是除了亲戚关系用传统的称呼外,场合上汉族同胞叫大伯或者叔叔的,彝族同胞能否界定称为“阿依(ꀉꒉ)”。
(二)阿姨:除特殊关系外,彝族同样没有这个称谓。“阿衣”这个名字是彝族女性中老大的意思(以甘洛地区为代表),按名字称呼姑姑,名叫“阿衣”的,彝族基本上都叫“博博(ꁧꀕ)”,“博博(ꁧꀕ)”,有“走”之意,不管是哪个民族,按照传统习俗,姑娘都要走出娘家的,所以,是不是以后把汉语的姑姑,彝族定称为“博博(ꁧꀕ)”。
(三)哥哥、弟弟:如果向别人介绍和某人是弟兄关系时,彝族也有哥哥和弟弟的称谓,但是如果直接称呼某人是哥哥或者弟弟时,彝族传统就没有这样的称呼。目前,彝族对哥哥的称呼有两种,一是按汉族哥哥的谐音称“果果(ꇬꀕ)”。
(四)直接按汉语的称呼叫“大哥”。对弟弟的称呼除用汉族的称谓外,连谐音都没有。云南彝族称哥哥叫“阿母(ꀈꃆ)”,称弟弟叫“阿蓉(ꀈꏐ)”,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凉山彝族也应该这样称呼,日长月久,这个称谓也会让大家通用。
(五)姐姐、妹妹:和大伯、叔叔、阿姨、哥哥、弟弟一样,只有关系的称谓,没有直接的礼貌称呼。目前,好多彝族称“姐姐”叫“达达”,这同样是汉族同胞的谐音,对“妹妹”的称呼没也有谐音,除了直呼名字外就直接用汉语的称谓叫妹妹。云南彝族称姐姐叫“阿妮(ꀈꆀ)”,妹妹叫“呐莫(ꇂꃀ)”。凉山彝族能否也用这样的称呼,彝族都是一家人,能用的都应该通用。
三、结束语
如今在一个看似自由实则共识消解的年代,在一个已经没有“绝对的词”能够获得同感与认知度的时代,在这个每个人都无比充满却又百般无聊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内心愤懑却无所具体指向的精神涣散的年代,物欲横流经济浪潮的席卷,当下许多民族文化处于艰难生长的境遇,濒临危险的边缘,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古老历史记忆被拆毁,很多民族根系文化被清除。因此,很有必要在本民族文化习俗上尝试创新或传承我们祖先留下的先进文化,推进人类文明。
上述几个称谓,彝族传统里就只有关系的称谓,没有礼貌性的称呼,传统里没有的东西要去探究,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些场合,有些称谓是现实需要。陌生人给一个得体的称谓乃人之常情,随即拉近距离,何乐不为。那种老关系,老朋友直呼礼貌称谓,亲上加亲,倍感亲切,好多事情,以人为善,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有的称谓,我们继续延用,传统缺少的,我们可以创新和弥补,只要这个称谓大家认可、大家应用,几十年、几百年以后,这些称谓也就成为传统的称谓,也会成为彝族后代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