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东:彝族文化慨述
作者 黄宇东 2021-04-10
原出处:​彝韵天地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这个国家或民族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底蕴,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才智,更是体现了这个民族智慧结晶。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意识等,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族学的文化理论,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对彝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加以探讨。彝族物质文化是指体现彝族浓郁特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彝族的制度文化特征主要是代表领主封建制的土司制度,其次是反映彝族社会现象的生成、性质与基本特征的彝族家支制度。彝族精神文化特征是彝族所创造的精神文化的全部成果,含盖了体现彝族精神特征的哲学、伦理、道德、法律、科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等。华夏文化被人们概括为十二道,彝族文化也可浓缩为十三宝,它们是语言文字、毕摩文化、十月太阳历、建筑文化、音乐舞蹈、文学传说、民间工艺、服饰、婚嫁习俗、饮食习俗、节庆、信仰与丧葬等。这十三宝中,最为耀眼的是彝族文字、毕摩文化、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彝族建筑文化。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独立完整的语言文字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成果,同时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人类社会文化继承、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又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文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化体系,万千年来一脉相承,显示出它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彝族文字的产生是彝族人民,也是彝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重要文化成果,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是指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彝族人民使用的文字,先前又叫“爨文”、“韪书”、“蝌蚪文”、“罗罗文”、“夷字”等。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彝文多为毕摩所掌握,故在汉文史书上称为“毕摩文”、“西波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民族族称的规范和我国民族平等、语言文字平等政策的贯彻落实,现已把彝族固有的文字统称为“彝族文字”,简称为“彝文”。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语言文字兼备的民族,彝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为大方言区,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古彝文可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而且彝文是当今唯一活着的世界六大古文字。彝族文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它是一种以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音节文字,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之间,它的历史应在8000年至10000年以上,未规范前的古彝文单字有8000至10000余个。现行选定的通用规范彝文是5598个。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有象形,会意、指事、转借、引申等造字方法,彝文的笔划较少,平均五划左右,基本笔划有“横、竖、弯、点、圈”。古彝文通常的书写方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竖写,书写典籍格律一般为五言,文体一般三段式和铺叙式较多,手法嗜好以物为喻,以歇后语衬托文采。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用彝文写下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流传和遗存彝族地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岩书、布书、皮书、纸书、瓦书、木犊、竹简、骨刻、木刻、印章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还有很多彝文的金铭石刻和远古刻划符号。彝族文字承载了深远的彝族历史内涵,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凝结了彝族先民的智慧和民族情感。彝族文字是彝族继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走向文明最为重要的工具,也是彝族最为直接的民族认同符号。彝族文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它孕发于母系氏族社会,辉耀于古老的东方,照耀着中华大地,乃至渗透人类文明的曙光,彝族文字遍布全世界文明各个角落,给后人留下了远古文明的光辉里程碑。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

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由彝族社会中的神职人员毕摩所创造和传承,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神鬼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包含了彝族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保存完整的活态特殊原始宗教文化。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是彝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彝族历史和彝族民间习俗的珍贵资料。毕摩文化是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最为古老、最为神奇的人类文化流派。毕摩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巫术、综合文化、仪式行为、毕摩经典四个方面内容。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始巫术主要是通过毕摩有“通神”、“通鬼”的能力得到祖师的帮助,运用法术,通过与神灵交往一切就能如愿以偿。毕摩原始巫术主要表现于毕摩所主持进行的占卜、禳解、诅咒、驱鬼、明誓、神判等仪式。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占卜:毕摩凭借法力祈求神灵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一种原始巫术。彝族人每举行一事,必须问神占卜。凡遇战争、械斗、狩猎、播种、疾病、丧葬、择日、合婚、建屋、远行、贸易以及出现各种异兆,都必须请毕摩占卜,以决吉凶,判断祸福。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禳解:毕摩除祟消灾的一种原始巫术。彝人凡遇家运不顺、械斗失利、疾病缠身、庄稼遭灾、牲畜瘟疫、婚丧事完结、农事结束以及与邻里发生误会、口角,或者发生认为不详之兆,都要请毕摩禳解,举行各种的巫术仪式。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诅咒:毕摩以其法力咒鬼、咒人的一种原始巫术。诅咒术分为咒鬼和咒人两种:一是咒鬼,多诅咒凶死鬼和恶鬼;二是咒人,彝人与他人结下冤仇或怀疑他人施咒术驱使鬼怪至家附身作祟,便请毕摩对仇家和仇人或怀疑者进行诅咒和反咒。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主持盟誓:由毕摩主持,诵经念咒,祈求神灵确保当事人双方或多方恪守盟约的一种巫术仪式。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主神判:是通过毕摩祈请神灵裁判真伪不明、是非曲直的疑案巫术。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仪式行为: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种类繁多,小型的作毕仪式只需几小时,中型的要三天三夜,大型的要六天六夜,特大型的要九天九夜。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综合文化是彝族宗教理念和现象的反映,古代彝族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巫神文化,作为祭司的毕摩在彝族先民的思维中也像其它事物一样被赋予了神化从天而降的。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诗词歌赋、经文卷轴、生活习性、丧葬制度、婚姻习俗、道德伦理、行为习惯、服饰文化、祭祀礼俗等。这些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彝族文化就是毕摩综合文化体。毕摩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有关祖先、鬼神的信仰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巫术祭仪,但牵连而出的几乎涉及到彝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仪式主要表现为与鬼怪神灵沟通,行为是彝族毕摩通过招魂仪礼招生者之魂,而把死者亡魂送归祖界,用招魂鸡、招魂草、招魂枝并念诵经文引领亡魂回到自已的祖灵地。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毕仪式的目的是为被祭送的亡灵和他们子孙后代卸除孽债和孽祸,让亡灵轻松地回归祖界,让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福禄安康。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经典是毕摩文化的载体,包括彝文典籍和口传彝语祭经、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史诗等。 部分毕摩彝文经典书籍有《指路经》、《招魂经》、《解冤经》、《献药供牲经》、《爨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尔比尔吉》、《图母估揲尔》、《医药书》、《谱牒》、《百解经》、《祝福经》、《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6卷》等。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与其形式的独特性,内容的真实性,传承的稀有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记忆遗产的重要性载入世界文化宝库中。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文化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毕摩文化的经典作品,是经过长期熔炼陶冶出来的韵文、语言精炼而流畅,有着多彩的文学艺术魅力。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综合体系,是彝族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誉为“镶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瑰宝”。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闻名万年的天文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自被国际知名彝族学者刘尧汉教授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发拙后,经过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个学科综合研究和深入挖掘,使这部彝族先民创造的精湛天文历法重放异彩,成为博大精深彝族文化中耀眼的一颗明珠。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年分两截,上半截1至5月为阳年,下半截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年重视寒暑季节的变化,十月年的创制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十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不计在年内,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十月太阳历记时方法以虎日、虎月、虎年开始以序类推循环,周而复始。十月太阳历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广泛影响力,它具有计算方便,整齐划一,易学易懂、科学性强的独特性,而且现在彝区毕摩经书、民俗节日、婚丧嫁娶、祭祀活动都在广泛应用。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一年过两次新年是十月太阳历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根据十月太阳历寒暑交替的天文点确定的,过新年也是以大寒、大暑天文点来确定过年时间的,即大寒附近过“十月彝历年”,大暑附近过“火把节”,这是因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十月太阳历过年的开端,即元旦日。而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恰在十月太阳历的六月一日,这两个过年吉日都是在大寒、大暑天文点上,没有权力、宗教等因素的人文干扰,夏天用1至2天过"火把节",冬天用3至4天来过“十月彝历新年”。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对华夏民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种古历法的科学性都无法与之相比。它以冬至夏至论阴阳,以大寒大暑定年岁,与华夏文化的儒、释、道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它隐涵着华夏文化和中华民族早期文明之密码,是打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锁钥。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是彝族文化光耀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华夏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是认识世界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堪与世界文明的罗马历法丶巴比伦历法、印度历法、埃及历法相媲美,它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鼻祖”地位。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

彝族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也是维系彝族社会群体的精神纽带。彝族建筑文化是彝族物质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应该是自然的,它表现出来的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建筑中看到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彝族风貌与特色。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农牧兼营的民族,分布范围较广,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或受其它民族的影响,而显得形式多样,五彩斑斓,但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居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堂。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会犯忌而不吉。锅庄上方,以篾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烧烤或薰野兽干内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糖用以煮饭、烧茶、取暖与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几代,常围火塘而坐,谈古论今、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般彝族人家长老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建筑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彝族建筑文化是彝族人民千百年来根据社会历史因素和地城差异而适应生存环境所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沉积,它体现了彝族物质文化的浓郁风情特征、地城特征和时代特征。彝族建筑文化是固化了的艺术与历史。彝族建筑它包涵了彝族人民的辛劳与智慧,是彝族物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成熟、民族建筑元素丰富的伟大民族,每个地区不同支系都有不同的建筑文化的影响。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六祖分支后,各支系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分支的历史久远和交通不便,各支系、各方言区(六大方言区)由于历史久远和交通的不便使得互不往来交流,造成了今天语言差异以及各支系的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所以在建造住宅类型上具有多样性,但基本代表彝族文化的符号还是相同的,如黑、红、黄三色光,火廉、绵羊角,水波图案以及彝族文字、图腾、民间传说故事等。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典型的民居住宅样式有贵州彝区的杈杈房(权积房)、凉山彝区的棚房(木垛房)、小凉山的木罗罗(井干式)、大小凉山的瓦楞房、滇黔彝区的一字房(上栋下宇型)、滇南彝区的土掌房及楚雄彝区的青栅、土掌房、垛木房、闪片房、茅草房、瓦房、“一颗印”等多样建筑风格。宫殿建筑有土司衙门、九重宫等王宫建筑等。这些建筑包含着彝族建筑文化的生存理念,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智慧法则,所以彝族建筑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勤劳智慧的彝族先民,创造了值得子孙后代为之荣耀的光辉灿烂的彝族文化,它不仅成为彝族自身的灵魂与精神支柱,而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彝族起源与彝族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最早使用和统一的文字是彝文;世界上最古老且博大精深的原始宗教是毕摩文化;世界上最早使用且最科学的历法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独树一帜具有彝族文化“活化石”美誉之称的是彝族建筑文化。凡此种种,我们可骄傲地说: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优秀的一员,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灼灼耀目,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巨星。th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来源:云南彝学学会 彝韵天地。审核:黄宇东 ,编辑:马志钱。
作者介绍:黄宇东,云南省彝族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1617785361421630.png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