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彝文的规范统一与彝民族认同
作者 王明贵 2019-08-04
原出处:贵州民族报

古彝文没有实现规范与统一,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各种原因。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足以提供古彝文与现代彝文通过规范统一为通用彝文的手段。关键是要精英人物与民众相结合,统一思想与行动,把彝文的规范与统一作为彝民族的认同的一条重要途径。
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教授曾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开学典礼上指出: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他的文明史从发明文字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的文明历史只是从昨天到今天。文字的发明,国家的建立,法律制度的创造,是一个民族迈进文明史的三大标志。而这三样东西,彝族都有。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在贵州,如何把彝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出来,我经常爱发表这样的看法:彝族是贵州唯一建立过国家的少数民族;彝族是贵州唯一有成熟文字体系的少数民族;彝族是贵州统治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彝族是贵州拥有文字记载的天文历法的少数民族。顾久教授关于彝族的历史与文明的论点与我的论点中,有两条对彝族的评价是相同的,一是文字,一是国家。彝族曾经建立过国家,可是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把整个民族包括进来。彝族曾经发明了文字并且现在还使用,可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彝文。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件事关系到整个彝民族认同,让许多彝族精英难以释怀而为之奔走呼号了若干岁月。
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未能实现“书同文”的原因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现“书同文”,对汉族来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实现了。对于世界上其他一些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在创立文字之初也实现了。然而,彝民族却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实现这一梦想。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一些。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没有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彝族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方国。例如先秦时期的古“卢夷国”,其地域大约在今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彝族聚居区。又如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彝族君长妥阿哲助汉有功,被蜀汉政权封为罗甸国王而建立罗甸国。唐朝时期,卓罗纪家族得到唐王朝的支持而建立了南诏国。等等。可是,彝族在古代广泛分布于西南山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因此也就没有统一使用彝文的政治权力和政权依靠。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部落林立,各自为政。古代彝族以家支为核心建立宗法制政权。一部彝族历史,几乎就是若干个大家族的历史。这些家族在取得政权后,实行家族分封。例如今毕节市,古代就是水西家族和乌撒家族的领地。在凉山,民族改革以前,每个统治家族都有自己的一块领地,互不统属。彝族谚语中“鸡蛋一般大,彝族头人一般大”,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政令尚且不能统一,文字使用也就各行其是。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2.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古代彝文是属于统治阶级布摩专用的文字。在清代以前,彝文一直在属于统治阶级的布摩阶层——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中传承和使用,普通民众基本没有学习和使用彝文的情况。后来虽然布摩的地位下降,也在为普通民众服务,但是,崇尚布血统纯正的古老思想,和教育条件的严重缺乏,以及教育思想的狭隘,特别是布摩职业适应性和需要量的狭窄,民众对彝文的不重视等等,使专门掌握和使用彝文的布摩也难以把彝文传播给大众。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山川阻隔,信息不通。直到近代和现代,许多彝人,还不知道有彝文,自己还在创造彝族文字。近代在贵州省威宁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柏格里,也还在创造被称为“格柜文字”的彝文。有无文字尚且弄不清楚,遑论统一文字了。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民族分散,战争逼迫。民族分散居住,风俗习惯渐行渐远,文字使用出现差别。又如迁徙到凉山的彝族,由于战争逼迫,为了通信的机密,改变了文字的形状等等。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缺乏全民识字的大众基础。这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又是上述各种原因的总和。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文字,固然是民族的不幸。有了文字,然而书不同文,同样是一个民族的不幸,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憾,是一个民族不能磨灭的心灵之痛、感情之痛和精神之痛。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统一古彝文的意义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古彝文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古文字,而且是活着的唯一的古文字。统一古彝文,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古彝文,是通过文字的统一加强民族认同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意义极为重大。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古彝文中,承载了深远的彝族历史内涵。例如“夜郎”一词,在古彝文中写作“”,叫做“”的地方,在贵州、云南接壤地区有不少,在黔西北地区就有被写成“迤那”、“野勒”、“以那架”、“以那仲”等地方,说明这些地方都是彝族古代的聚居地。甚至有人认为“云南”与“夜郎”就是一个词,而“云南”与“夜郎”在古彝语中是一个读音、也是相同的两个古彝字。不仅如此,在整个彝族居住区域,流传至今的许多地名,仍然在彝语中得到保留,其意义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4.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古彝文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字特别是表意文字,其中有许多民族文化的内涵,这是古文字学家所普遍公认的常识。古彝文也不例外,其中有许多表音文字所没有也无法承载的文化。有时候分析出一个古彝文的意义,往往能够破译一些号称难解之谜的难题。例如不懂汉语、不识汉字的彝族老布摩李八玉昆明先生对西安半坡陶刻符号的识读,刘志一教授用古彝文对《苍颉书》和《夏禹书》的破译等等,都是最好的例证。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古彝文凝结了彝族先民的智慧,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感情。凡是彝人,无不为自己拥有古老的文字而感到自豪,因为这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觉,激励文化自强的最能凝聚人心的坚实文化基础。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古彝文是整个彝民族最亮丽的文化名片。这是任何一种区域性的彝文所不具备的共性基础。几千年来,祖先传下来的就是古彝文,虽然各地有差异,但字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做好规范和完善,实现“书同文”的理想应该是能够实现的。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是古彝文是彝族能够继续开发和传承的最为重要民族文化工具。除了古彝文,再也不可能有传承彝族历史文化的是重要的工具了。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是古彝文是彝民族最为直接的民族认同符号,彝文是属于彝族的本质的(intrinsic)文化物质或模式,因此具有更为持久的历史意义。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古彝文统一、规范与完善的途径和作用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彝文的统一、规范与完善,在彝民族认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族发展在进入当代的历史过程中,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全球化形势对民族特征的剥蚀和湮灭,许多在20世纪还较为突出的民族特征,如服饰、举止、感情表达方式等非本质(extrinsic)的文化特质或模式正在迅速消失的时候,历史语言特别是古文字在民族认同中的极端重要性,就会更加突出起来。历史上形成的古彝文的不统一、不规范,在信息化社会中,其阻碍为社会所发现、所重视,为社会精英所关注,所研究。虽然有学者也指出古彝文统一与规范的前景并不光明,但是,许多对古彝文抱有很深的民族感情的人和一些对彝族认同寄予深切期望的人,希冀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和路径,在实现“书同文”的梦想中实现“人同心”。我认为,以下几条,是通过古彝文的规范与完善达到彝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以“求大同”包容“存小异”,局部服从于整体。根据已经出版的《滇川黔桂彝文字集》中所有字符的合计,古彝文和现在仍然使用的各地的彝文,总数在80000多字。如果去掉明显重复的异体字、通用字、假借字和写法上的变体,古彝文字数应该在12000字左右。这个数目属于“求大同”之数,它足以包容目前彝语六大方言区的所有彝文,不论它是古彝文还是其他正在使用的彝文。因此,在古彝文整理、规范和完善时,最大的目标值应该是这12000字。在这个“大同”数内,所有滇、川、黔、桂的古、今彝文都在其中了,各个局部的彝文字就要服从于这个大数,而且不仅仅是数量的上的服从,还包括文字书写形式上的服从。这是通过文字统一达到民族认同的重要的感情因素和心理因素。这在下文还将谈到。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通过科学的方法照顾“大同”与“小异”之间的要求。以《滇川黔桂彝文字集》为基础编纂的《滇川黔桂彝文字典》,被称为第一部“通用彝文字典”,集中收录了常用古彝文和现代彝文文字2600多个,能够基本保证一般的彝语记录、书写和交流。在此基础上,2011年11月通过专家验收的《滇川黔桂彝文字典》(增订本),把常用的古彝文和现代彝文的字数增加到5363个,扩展了彝文的通用职能,已经能够全部包括“小异”中的所有彝文。这两部字典,都是按照“固定字形字义,各按方言念读”的原则编写的,充分照顾到了彝文的“大同”与“小异”之间的各种要求。这为通过古彝文的规范、完善与统一达到民族认同的道路扫除了一道障碍。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承传历史文化,科学规范完善。古彝文是表意文字体系的文字,这是它的历史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对古彝文的规范和完善是彝文统一的基础,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之中,必需继承古彝文的表意功能,充分保留古彝文的历史文化在规范、完善后的彝文体系之中,达到科学规范、完善的目标。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正视存在的困难,选择可行的方法。例如含有“水”的意义的古彝文,除了北部方言念“ʑi33”为中平调,其余方言均念“ʑi21”为低降调;同时,在包括通用、假借、异写等彝文字型中,禄劝、武定为6个,宣威为13个,红河、玉溪为26个,贵州为16个,广西为5个,这些都是表意体系的彝文,数量较少;但是已经成为表音体系的北部方言中,这个音所可以表达意义的彝文字型多达233个。在这样一个比较之中,可以发现,选择表意体系彝文作为规范和完善古彝文从而达到“书同文”、“人同心”的路径的科学性,就体现出来了。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6.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通过形式统一融洽感情与心理,从文化认同走向结构认同。所谓形式统一就是先从字形上用古彝文(也称为传统彝文)把彝文形象统一起来,取得最大多数彝族人民群众的认可,在不断的复习、学习、使用和传承中,专家与民族相结合,干部与群众互通融,各个言方言区之间多交流,语言与文字同贯通,特别要做好代表人物的工作,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融洽感情与心理,通过文化认同的途径逐步走向结构认同。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专业研究与普遍教育紧密结合,精英人物与人民大众心连心。彝文——不论是古彝文的规范与完善,还是现代彝文的规范与应用,如果仅仅局限在专业研究的范围,或者仅仅局限在一部分人群之中,不能与普遍的语言文字教学、推广相结合,那只会是少数精英人物的科研成果,或者少数人群的自娱自乐,只会产生孤独的英雄和独立的少数。所以,古彝文的规范和完善,最终的成果是要成为统一的“书同文”的彝文。这个成果要通过普遍教育让彝族人民大众接受、传承,让精英人物的科学成果被全体彝族人民所接受而不只是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书同文”、“人同心”的目标——即把通过彝文的统一作为彝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的理想,才有希望实现。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7.jpg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的不统一,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等多种因素,因而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现实仍然让人遗憾。但是,今人不能苛责古人,古人有古人的生存境遇,今人有今人的历史责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彝文实现“书同文”,在科技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困难之处,却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还需要许多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需要许多精英人物的解放思想,需要广大民众的觉醒和支持。专家的学术争论,不应成为英雄有竞赛,英雄的竞赛不应成为领袖的竞争,领袖的竞争最好不应造成民众的分裂。谁能从英雄走上领袖的王座?规范和统一彝文达到彝民族的认同是铺设在成功道路上的一座金桥。这也是国家的期待和彝民族的期盼。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顾久.在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开业典礼上的讲话.2012年2月23日上午发表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的人民会场.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王明贵.水西历史文化研讨会主持与点评.2011年4月23日下午发表于贵州省黔西县行政中心会议室.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黄建明.彝文文字学[M].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禄绍康,吴鼎先主编.威宁彝族回族苗族鼻自治县县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四川新闻网. 彝文是当今惟一活着的世界六大古文字[N]. | 发布日期:2010-02-13 .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李乔.一个千古难解的哑谜[J].彝族文化年刊,1991年;李乔.三论半坡陶文[J].凉山彝学,2000年4月(10).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刘志一. 《古彝文——世界文字的始祖》[J],《凉山彝学》1997年7月(4).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孔祥卿.彝文的源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马立三 陈英主编.滇川黔桂彝文字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贵,州10.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马立三 陈英主编.滇川黔桂彝文字典[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古彝文整理及计算机输入软件研究总结报告[R].项目编号:MZ115-041.2011年11月编写.该项目2012年1月结题.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马立三 陈英主编.滇川黔桂彝文字集[M].195页,338页,513—514页,1026页,1129页,1333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出处:《贵州民族报》2012年5月2日Qy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