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我院在艺术楼M-315会议室召开学报“彝学研究专栏”策划会,原贵州省人大副主任、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同志,省民研所所长李平凡同志及贵州民院、省彝学会、省民研所、地区彝学会、地区彝文翻译组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策划会,学院党委书记陈永祥,副院长傅于川、陈明刚出席了策划会,学院相关系、部的负责人参加了策划会。
我院学报是承载学院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平台,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学报的发展,自1983年创刊以来就在经费上予以学报大力的支持,在办刊上具体指导,使学报工作不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院与中国修辞学会联办的“修辞学”专栏已逐渐形成了学报中的一个名优栏目,吸引了全国修辞学专家学者的踊跃投稿,“黔西北之窗”栏目结合试验区建设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论文,助推着学报的影响力日益攀升。开设“彝学研究专栏”,是学院顺利升格后教学科研走地方特色发展路子的有效尝试,对传承和弘扬黔西北民族文化,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办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区大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院党委书记陈永祥同志在策划会上代表学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和欢迎,陈书记指出,学报是反映学院教学科研的一个有效载体,对于刚升本的毕节学院,只有在科研上紧密结合试验区发展实际,走地方特色道路,科研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学报已走过22年的办刊历程,积累了创办特色栏目的经验,在学报发表的1555篇论文中涉及彝学研究的就有48篇,为创办“彝学研究专栏”工作作了铺垫性的工作。陈书记强调,开设“彝学研究专栏”栏目是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是形成毕节学院自身办学特点的需要,是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办好“彝学研究专栏”对把学院办成同级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的本科大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陈书记要求学报在专栏开辟后依托省彝学会、省民研所和地区彝学会、彝文翻译组及社会各界的彝学专家学者的帮助,把“彝学研究专栏”办成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走向世界的栏目,为打造毕节试验区高等教育的航母作出贡献。
贵州省人大副主任、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同志在策划会上对学院开设的“彝学研究专栏”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毕节地区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彝文古籍浩若烟海,彝族先民留下的文本有埋葬在地下和突现于地面的,是黔西北特有的文化瑰宝,毕节学院把科研眼光瞄准在彝学研究的金山银矿上,对于培养人才,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禄老说,毕节地区山虽高,但有龙则灵,古罗甸国、乌撒地区等彝族先民留下的文献较为丰富,毕节学院要站在救人救书救学科的高度做好学报“彝学研究专栏”的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上新台阶。禄老希望学报的同志与省彝学会加强交流,与《贵州彝学》合作把“彝学研究专栏”办好,表示很乐意尽自己的力量支持“彝学研究专栏”的工作。
省民研所所长李平凡同志就“彝学研究专栏”的发展思路、办刊方向、栏目投入、栏目主持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代表省民研所表示支持“彝学研究专栏”的工作。学报常务副主编母进炎在策划会上介绍了学报的发展情况和开设支持“彝学研究专栏”的必要性,与会人员就栏目的开设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