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诺苏支系)的丧葬习俗
作者 民俗风情线 2022-03-10
原出处:网易

image.png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漾濞诺苏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是火葬,葬礼的规模视死者的年龄而定。规格不统一的标准,视家庭条件以及亲族网络关系的强弱来定。丧葬的礼仪是基本相同的,大体可以分为收殓、丧集、守灵、出殡、聚祀等程序。整个丧葬过程都由毕摩主持。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收殓

老人弥留之际,趁其一息尚存,要立即将其移至户外。反之,倘若老人在家中断气,便视为已留下灾祸,以至于非把这所房屋拆掉重建新屋,才能驱邪去秽。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死者的亲属为死者洗身后,穿上寿衣,寿衣皆是新制的,但不得穿双数衣裤;不得有铜铁衣扣,以免来世变成无下巴之鬼;披上披毡,不得披羊毛披毡,也不得穿胶鞋。坐在椅子上,这时,各位亲友接到丧讯后,须带着白布、头帕、披毡、酒、牵着白羊,有钱的宰一头牛,无钱的宰一只羊。前来奔丧。他们远远便号啕大哭,鸣枪放炮。丧家闻讯,也得鸣枪迎接。他们在门口相互敬酒,以示互相安慰。待哭得泪干失声时,善唱者作歌颂扬逝者一生勤劳善良,功德卓著,等等。自亡人落气开始,主人每天要宰一头牛,家庭比较困难的至少每天宰一只羊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诺苏彝族地区,不管是男是女,不论名望高低尊卑,辞世后家人和邻居都给他穿上黑白蓝配套的丧服。合唇瞑目蜷腿,两手交叉于胸前,手指轻轻扣拢成拳。盖上披衫,将遗体侧身坐放在木制的尸架上。男的左侧在下,这是因为男的右手需要拿剑防身,女的需要左手在上,便于抓羊毛捻线。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遗体可以放在家里,也可以搭上布棚放在院子里,近邻听到哭声,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不沾亲的都纷纷哭着赶来合力料理丧事。寨人到齐,长辈们择机定下出殡日期,出殡日期是根据辞世者属肖、命宫、死日查经掐算而定。而辞世者的命宫是根据辞世者出生之日的所在方位而定。出殡日期确定以后分头给居住在远处的亲友报丧。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丧集

出殡前夕集中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共同办丧事。就是“丧集”。这天是丧期中最热闹的一天。凡是来参加丧葬的人都定在这天到齐,祭品也是这天送来。奔丧者多以一个家支或村寨为单位,客人中有提酒的,牵牛羊的,还有悬举着祭帐的。临近了人人都得大哭一场。之后劝诫家属节哀,主方则就地用酒给他们洗尘,简要介绍死因及生平事迹,然后统一安排食宿。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守灵

守灵是诺苏彝族地区丧葬的一大习俗,也是各村寨间团结互助和亲戚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现。彝族认为老人辞世是青笋脱壳,菜熟叶黄,是人们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用不着过分悲伤。因此灵前既有悲戚的哭声,也有乐天的酒语,还有扣人心弦的摔跤比赛。最吸引人的则莫过于答辩贤言巧语了,通常以宾主对垒的形式,引经据典临场发挥相结合,双方常常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鸡鸣之后更盛,通常组织许多人,排成队以领唱的形式为死者指路送魂。祭师毕摩念《送魂经》,经文首先叙述一个人从生病治病到寿终及亲人得到噩耗时的情景,然后谈及世间无人不死之理。再从死者的起居处为点,以日行距离为一段,一程一程地把魂送到祖先居住地。 在停尸两天的吊唁期间,一方面请“毕摩”、道士作道场,念经“超度”逝者,一方面派人(单数)去砍柴,送至火葬场。砍柴要砍一棵整树,连烧带干全部堆上,每村都有火葬场,但从前有等级差别,山上最尊贵,越往下越低贱。他们摆架烧柴时,先南北方向摆放两根长木柴,然后在其上摆放短木柴:如系男尸,要横竖摆放9 层木柴;若是女尸,则摞柴7 层。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出殡

出殡在诺苏彝族的丧葬活动中是很重要的,要专门请“毕摩”做法事,目的是为了不让死者带走在场亲戚朋友的灵魂也为死者做出殡前最后的指路送魂。诺苏彝族的葬地多选在住房上方的荒坡上,有些岁数比较大的人自己在世的时候就把葬地指定好的,有些是死后其子女或者祭师指定的。出殡时,所有的送葬者都拥挤在灵床后边朝前走动。这时儿女子孙、亲朋好友个个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一直把尸架抬到柴堆上,砍一棵活树,柴是有讲究的,要砍一棵大树连枝带干全部堆上,安放就绪,从上引柴火。在灵床抬到柴堆上去之前,由死者子女(一般由男性担任,没有儿子的女婿也可以担任)把遮盖在死者脸上的毛巾拿开,以便看清走进天堂的道路。村里先派人去制作木架。这也是在两根长木杆上,再横架9 层或7 层横木。然后,便由四名小伙子抬尸上火葬场。出殡队伍中,前有几位高擎火把者,后面是死者的遗属,以及鸣枪放炮的。到了火化场(女人及未满18 岁的人不得到火化处),将遗体放在柴堆上。女性脸朝东,男性脸朝北,男尸仰卧,女尸侧卧(有的地方为男尸向左,女尸朝右)。在一片号陶的哭声中,阿毕手捧大碗酒,带领所有参加送葬的亲朋好友在火堆旁边转边念经,一位老者举火焚化。他须不停地加柴添火,直至把遗体焚化为止。最后,当孝子确队已焚化了,遗属和送葬者方可回家去。自始至终要喝大碗酒。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遗属早早到火化处看看柴灰上是否有脚印:倘有鸟兽脚印,这是吉兆;若有人的脚印,则认为还会死人。这时,他们用石头或土块把火化处围起来,用坛罐装上骨灰或将骨灰装入白布品袋。送到存放祖灵的岩洞去。布袋不扎口。过去彝族人认为,尸体火化后,灵魂便可化为青烟升上天界,得到超脱;将骨灰埋入土中,渗入黄泉,则可“投胎转世”。有的彝族人认为,火化尸体时.可以“灵归虎祖”。置于高山岩洞中,在火葬时,拔竹一丛,在火堆上空烟雾中绕三圈,然后取出竹根一小节挂在祖堂的篾笆上,作为祖灵牌位,逢年过节进行祭祀。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 聚食

聚集在一起饮食是诺苏彝族丧葬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仪式。为老人办丧呜枪意为向前来蛮缠死者灵魂的魔鬼开火,为祖灵除去祖界途程上的邪魔。实际上是为了显示家支的势力,过去在这个场合里,谁家的枪鸣得多谁家就显得体面,以显示家支势力庞大。雨点般的枪声,使人震耳欲聋。在枪声陪伴下主方抬起砣砣肉和荞饼,有小碗大的大坨肉,让客人自由组合成团,不分男女老幼,不管相识或相关与否,按人头分给一份砣砣肉、荞饼或米饭。砣砣肉有小碗那么大。待到在场的人都得到一份时,主人鸣枪,大声宣布丧事圆满结束,并劝各路宾客回到村寨吃点便餐再走。至此,有宴者可以赴宴,无宴者可以归家。整个丧葬仪式便告完成。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天都放一点鞭炮,在出殡这天放得最多,在丧葬的隆重程度没有降低的前提下,也没有那么多的浪费,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葬是彝族重要的风俗,一般族人家庭也要杀上几头牛,名门或有官职者甚至要杀几十头牛。至今,仍与机械化无缘的彝族山区.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牛的耕种,年迈体弱的家庭更是如此。彝族谚语讲:“农业不景气,只因无耕牛”;“养对好耕牛,耕牛不是畜,耕牛是粮食”。而目前为老人办丧,大量宰食耕牛,严重破坏了农耕生产。极大地影响了山区彝族家庭的农业收入。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认为,作为儿女厚葬与超度故去的父母,是重孝、贤能的标志,所以谁也不愿落得不孝和无能的名声。因而,不少人为了赢得这一名声,无论父母在世时如何不孝,也要在父母死时,大办丧事,得到这么一个美名。而且,一旦办了丧事,一切不孝的罪名,也会被洗刷掉了许多。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每个家庭办理丧事都是一次沉重的经济负担,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有的甚至几代人也无法还清父母丧礼的债务。hy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