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新年祭祀面具
作者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2021-08-30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2010年2月26日

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彝族,按其传统历法,农历十二月下旬和六月下旬为新年。彝族新年祭祀面具主要有云南双柏县的老虎舞面具、大锣笙舞面具、“余莫拉格舍”(豹子舞)面具及禄丰县的大刀舞面具。此外,南涧、弥勒也有类似的舞蹈面具。
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虎舞流布于双柏的法脿镇小麦地冲村和大庄杞窝村。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十五的跳虎节祭祖时,8人用黑毯蒙住头和身,扎出两只高耸的耳朵和尾巴,暴露的脸、手臂、腿脚画上老虎纹,扮成老虎,象征祖先神。4人扮成山猫、道人。舞蹈内容有虎娶亲、虎亲嘴、虎交配、虎卵蛋、虎护儿、虎搭桥、虎开路、虎盖房、虎烧荒、虎教牛种田等,围绕农业社会的人口繁殖、农事生产两大主题。十五“出虎”,虎人要跳到各家,驱邪纳吉,然后由毕摩带众虎到老虎梁子(当地的一座山)念经、卸装,表示已将祖先神虎送往日出的地方。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大刀舞

大锣笙舞流布于雨龙镇、法脿镇的上者窝村、李芳村、者科哨村等地,用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八的火把节祭仪中。其时由两人分戴公母面具。面具有两种:一种是师公师母面具,木质,用黑、白、黄3色画纹路,有三目;一种是公虎神、母虎神面具,木质,有4只耳朵,据说两只是虎耳,两只是人耳。有的面具嘴角装有两颗野猪獠牙。戴面具的人穿草衣草裙,赤足。舞蹈前要椎牛祭祀天、地、祖先、山神。舞蹈内容是纪念祖先,并为全村驱邪招福。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大锣笙舞面具——师母

“余莫拉格舍”流布于法脿镇大麦地、峨足等地,用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和七月十五的祭祖节祭仪中。扮成豹子的均是12岁至15岁的男性少年。他们全身赤裸,身画豹纹,头插箐鸡尾羽,用棕披面具遮面,意在消灾免难。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刀舞流布于禄丰的高峰、妥安、黑井等地,据传是当地彝族同胞为纪念孟获、诸葛亮、关羽三神灵而流传下来的祭祀舞蹈。祭祀活动在农历六月火把节期间举行,一般连续举行3年、间歇3年,每次连办3天,参加者数百人。届时,人们分成3队,手举大刀,分别装扮成孟获、诸葛亮、关羽的队伍,各队为首者各自托举孟获、诸葛亮、关羽的面具,大队人马簇拥面具而舞。面具系竹扎纸裱彩绘而成,高两米。黑脸孟获除正脸外,双耳处还各有一假面,每张脸都有3只竖眼,以识别人心好坏,洞见阴阳鬼怪。粉脸诸葛亮冠边画的太极图代表知天晓地。红脸关羽冠饰兽头,表示赤胆忠心。祭仪主要有:为面具“开光点睛”;大刀队挨村挨户献耍祈祥;“送火把”至火把山,绕面具而舞,举行送神仪式。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大刀舞面具——孟获 

送神仪式上在焚烧面具,老人和妇女脱下衣帽、围腰等在火堆上甩绕3次,并跪拜祖先祈福。M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稿和图片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
原载:《中国民族报》2010年2月26日
文字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