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火――火神送来的狂欢
作者 列来拉杜 2008-03-09
原出处:彝族人网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这个日子,对于生活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彝族阿细人来说又是个盼望已久、喜庆狂欢的一天,因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这天,他们都要绘身、化装、送旧火、迎新火、吃长街宴、举行盛大的祭火送火游行。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红万村口人们争着与把守寨门的绘身人合影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万村距弥勒县城20多公里,是个彝族阿细人聚居的村庄,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这里还保留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除祭火活动外,还是著名的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时候,阿细先民与兽共处,不会用火。一天,雷电交加,有个红球从天而降,落入树洞,烧了起来。人们发现火能吓跑猛兽,驱走寒冷,带来光明,经火烧烤的兽肉成为难得的佳肴,同时大火又能烧掉大片的森林和凶猛的动物。人们对火是又敬又怕,想象有无形的神灵在主宰着它。某次水灾后,人们失去了火种,一位叫木邓的先民用木棒在朽木上钻磨,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并传授给周围的其他人。从此,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来祭祀,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阿细人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里所记载的传说。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奇异的打扮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个尚火的民族,阿细人也一样,小孩呱呱坠地就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长大后就参加寨里举行的各种送火、迎火、祭火仪式,从小受到火文化熏陶的他们对火有特殊的感情和认识。祭火在阿细彝语里叫“木邓赛鲁比”,有为祭祀火神而举行狂欢的意思。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石华山在给儿子绘身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这天,村民们要完成几件事,清早送旧火、中午吃长街、下午祭火、迎新火、傍晚跳火神。清晨,红万村的妇女们穿上节日盛装,早早煮好红糖鸡蛋和糖水粑粑丝,让客人们来品尝。然后把家中的一切旧火灭掉,并把灶塘、火塘的火灰扫出户外,准备迎接下午的新火,这叫送旧火迎新火。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火神的人们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午时分,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和亲友们的到来,村寨也开始热闹起来,身挂大三弦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寨口村中跳起了欢快的“阿细跳月”,用阿细人特有热烈奔放的旋律迎接客人。村中数百米长的长街宴也开始了,铺满青松毛的石板路“餐桌”上整齐摆上千碗菜,数以千计的村民和客人们在长长的“餐桌”两边相对而坐,开始大口大口地喝起包谷酒,吃起大块腊肉、或用各种野菜做的菜。于是主客们南腔北调的谈话、祝酒声与彝家美味菜肴融在一起,缩短了陌生感,也没有了主人与客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过午饭,祭火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毕摩与几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已给纸糊的火神描身画眼,并佩上木刀、松果等装饰物。村后树林中化妆师在紧张地用红、黑、黄、白、褐五种颜色,给青年男子和小孩描面绘身,用这代表五种土壤的颜色绘身,是期盼富饶的大地来年能提供累累硕果。绘的图案大都是五色连环与虎豹等动物的纹理,前胸、后背、头、脚趾、小孩的屁股都成为绘饰的好地方。五色圈内的斑点象征日、月、星辰和光芒四射的火苗,各种动物图案则反映出阿细人的崇拜。绘过身的男子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头上则用野草、野果、树皮装饰一番。小男孩则一丝不挂地全裸着,只在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化妆完毕,绘身人就来到毕摩家,静静等待祭火狂欢时刻的来临。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中抬着火神送新火的队伍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四时,祭“火神”的时刻终于到了。毕摩带着村中几位寨老默默地来到村中一棵大树下,搭好祭台,摆上祭品,开始诵经颂扬火神“木邓”的功绩。几位五色人抬着“火神”来到大树前,寨老们将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插入一个有小洞的枯木中,齐心协力的搓动着,这时有几位五色人加入,加快了木头的磨擦速度,一阵猛烈的转动后,放在洞口的火草被摩擦产生的火星点燃冒出一股青烟,人们高兴地叫到:“钻出火来了,钻出火来了!”寨老们一边吹旺火草上的火,一边拾柴火放在上面。钻木取火成功后,毕摩将取得的“火种”移到火神下的火盆里,一年的新火也就这样产生了。接下来就抬起火种和“火神”去给村民们送新火了,祭火队伍在鞭炮、锣鼓、牛角号和人们的欢呼声的护送下,顺着村头开始挨家挨户送火神,早在门口等候的主人,看见送火队伍过来,便迅速向前,向火里洒酒,把准备好的供肉放在火盆里,同时把新火带回自己家中。绘身、穿着怪异绘身的游村队伍一边为“火神”开道,一边用变调的彝语不停地喊着“木邓赛鲁来哟喝――哟……”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村民们取完火种,送火队伍就将“火种”、“火神”请到寨中最大的场院上,点燃篝火,拉开了祭火活动中最为精彩的跳火神仪式,只见那些性情高涨的绘身人或纷纷舞起木刀、木杈和棍棒,或击碗敲盆,高喊“木邓来啦”,并簇拥着“火神”冲向四面八方。有的绘身人则扮作小丑,手舞足蹈地跑、跳、做怪脸、他们极力地扭腰摆胯,做出千奇百怪的动作来引逗旁人,把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纹身遮面的男人们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即兴表演,狂舞纵欢,有的用小筛子做月琴,短棍做笛子,长棍当二胡,不管手里拿着什么物件都成了“乐器”,而乐声都是从人们嘴里发出来的;有的男扮女妆为夫妇,怀抱假娃娃,嘴里哼着即兴自编的歌谣;有的呼叫着踩火堆、跨火栏、射火箭、转火磨、闯火阵,就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人们恋恋不舍地将“火神”和自己手中的“兵器”、“乐器”投入篝火。意味着污秽邪魔已被火烧尽,“火神”会保佑来年收成有余、人寿年丰。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火上烧烤兽肉的绘身人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幕降临,一年的祭火仪式也落下帷幕,人们在火神的保佑之下,随着粗犷奔放的大三弦声响起,不分男女老少,跳起“阿细跳月”,尽情宣泄一年中最大的渴望与快乐……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友情提示:弥勒县距昆明140多公里,可从昆明东部客运站乘大巴到弥勒、票价25左右,还可以从关上民航路663号乘直到开远的省际高快,到弥勒站下车,票价43.5元,西一镇红万村距弥勒县城20多公里,彝族阿细人的祭火仪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举行,有长街宴、歌舞表演、祭火仪式。LO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