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彝族小镇景东安定:拥有四项彝族非遗名录项目
作者 李茜 马俊敏 等 2019-04-08
原出处:普洱双语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安定镇,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勤劳的彝族人民(安定彝族自称“安定把”)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民俗仪式等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安定人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根基所在,是安定人祖祖辈辈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财产,是无价之宝!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镇拥有4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大帮腔、羊皮舞、彝绣、跳菜。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帮腔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帮腔,主要由中老年人用彝族语演唱,所以又叫“老帮腔”,是安定彝族历史悠久的原生态民间歌舞。2016年彝族大帮腔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大帮腔是彝族先人摹仿大号、长号及唢呐的声音而形成的,一般只在喜庆和重大节日里表演,表示祝贺恭喜,吉祥如意。大帮腔,它以唱为主,配以简洁大方的动作,相对固定的词句和内容,可以根据不同节日、不同场合、不同的家庭来改编唱词的内容,所以有很多唱词是即兴的。由一人领唱,多人和声,以芦笙、竹笛、三弦伴奏,用“蒙化”语对歌。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彝族大帮腔,气势恢宏,气氛热烈,是彝族群众表达思想感情和舒缓精神压力的重要形式。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舞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景东十八怪——羊皮褂子穿在外,在安定随处可见身穿羊皮褂子的人。据史料记载,羊皮是彝族最早的服饰。羊皮褂子,不仅是历史最为古老、最为适用的御寒物,而且对千年演变发展着的彝族服饰和彝族歌舞都有着深刻影响。当历史悠久的羊皮褂遇上古老浓烈的彝族舞,就衍生出了充满原始而野性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羊皮舞。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安定镇彝族羊皮舞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舞通常由十几人或几十人组成,不分年龄性别,以跳为主,三弦、芦笙、竹笛为主要的伴奏乐器。跳舞时用手有节奏地拍打羊皮褂子,统一步调,以甩步、跺脚、跳步、转身等动作为主要特征,舞步轻快、舒展大方,沉淀着丰富的彝族文化底蕴,常在讨亲嫁娶、节日喜庆、乔迁新居等隆重日子里举行。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安定彝族羊皮舞最生动的描绘。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镇彝族传统刺绣以青云村为中心点,辐射带动青联、青胜、旧村、沙拉等村300余名彝族绣娘,大力传承和发展彝族刺绣。彝族妇女们所绣的物品上至日月星辰、云霞雷火,下至山水花木、飞禽走兽,色彩艳丽,惟妙惟肖,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手法以平绣、插绣、接绣、打籽绣、栽花绣、扣针绣为主,在服饰以及包包、背巾、围腰、帽子、鞋子、装框饰品、帐帘、枕套等绘上最美丽的图案,使其精彩绽放。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镇将传统刺绣产品从生活用品逐步提升为艺术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安定镇彝族传统刺绣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青云村创建了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2015年,安定镇青云村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2016年,云南省文化厅把景东安定批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彝族手工刺绣)。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彝族跳菜的发源地。2012年“安定彝族跳菜”入选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是安定彝族流传的传统的民间活动,它主要在聚会、办事、喜庆等重大节日上表演。跳菜”,即舞蹈着上菜,是宴席上用掌盘出菜时跳的一种舞蹈,在蒙话支系语中叫“吾多哈”。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男女共同表演,一般由6到8人或更多人,双数男性组成,2人一组,每组一人托盘,一人挥舞着毛巾,踏着大号、长号、唢呐、小鼓、小钹、海螺、竹笛等乐器旋律节奏翩翩起舞,边跳边下菜。喜事宴席上跳得活泼、欢快、滑稽,丧事则表现出凝重、沉静和哀伤的气氛。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定彝族跳菜,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刚健有力,声音高亢嘹亮,让您你在“天人合一”之中见美、见奇、见情,令人不能不为之惊叹叫绝。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迄今,安定镇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4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为大帮腔、羊皮舞、彝族传统刺绣;市级项目1项,即彝族跳菜。有非遗传承人27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3人,县级20人;已建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个、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1个。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出处:普洱双语 文:李茜 马俊敏 图:徐波 陶德正 罗佳佳 吴建国)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局部经彝族人网编辑)
F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