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彝族玛咕舞文化 弘扬传统优秀新美德:追溯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和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历史
作者 李振华 2018-04-24
原出处:点击楚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简言之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发展的关键作用。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勇于珍惜自己的特色文化,担当起传承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任。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读懂彝族玛咕舞文化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玛咕舞历史起源。据查彝文典籍记载,彝族最早是从希慕遮开始传代的,其部从黄河流域外即今川西高原一带进入古蜀地的“邛之卤”。“邛之卤”即现在的地理环境优越、生产条件肥沃的富庶之地--成都平原。“从希慕遮到明代贵州水西安氏土司之最末一代安胜祖,共传 115 代。安胜祖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 1698 年),以平均一代 25 年计,则希慕遮约当公元前十三世纪上半叶,即商代盘庚迁殷前后。”其中第 32 代笃慕六祖分支中的武、乍两个支系开亲后进入金沙江一带,由于两支系产生矛盾,“曾发生械斗,‘乍’支获胜留居原地 ,”世代生息繁衍,形成了楚雄境内的彝族。腊湾村委会白沙河村彝族玛咕舞传承人李文凤、李学书生前讲述,腊湾彝族玛咕舞开场白中用彝语唱的:“卡我若,卡买若”。“若召若,呢召若”。“若召呢召地里若”。翻译成汉语:“山寨人,彝家人。“腊湾人,黑井人”。黑井迁到腊湾来”。这说明腊湾彝族是从四川一带途经黑井迁徙来的。故彝族的起源可追溯到古老的殷商时代,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而非传说中的江浙地区。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出现了四个阶段的民族迁徙运动,其中第四个阶段的明清时期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内聚激烈、各民族相继独立、政治格局相对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社会制度高度发展,中国的版图趋于完整,各项社会事业由多元走向一体,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明朝朱元璋建立政权时曾一度在云南发动战争,开疆拓土,调集了大批军队和平民囤积云南,大量的汉兵入住楚雄,蒙古、回、汉、彝等多民族杂居在一起,使楚雄彝族在所难免地与汉族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甚至通婚。给楚雄彝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新的机遇,一度由大理国统辖下的楚雄彝族社会进入了封建领主制阶段,到明中叶逐渐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清中叶楚雄州境的高氏统治阶级又被迫改土归流,楚雄彝族土司制度土崩瓦解,封建地主制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巩固。这一时期,楚雄政治局势动荡,战乱不断,民族纷争频繁。由于汉族及其他外来民族的强大,身单力薄的彝族及一些少数原住民族不得不背井离乡,大部分逃入深山,向没有硝烟战火的不毛之地迁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腊湾人民从古老的“彝族六祖分支”中的“乍”支中分裂出来,顺着金沙江上游一路沿河而上,到达龙川江上游的紫甸河源头,依靠化佛山的天然屏障和寨子山丰富的生物资源,世代定居下来,从事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鉴于文化的兼容性和侵蚀性,使原生态彝族文化与大众汉文化融合到了一起。结合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腊湾彝族玛咕舞相继形成,并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 1403 年) 趋于完善而一直流传至今。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玛咕舞产生依据。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李文凤、李学书生前讲述:腊湾彝族从黑井迁徙来腊湾后,由于该地区山高箐深,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穷山恶水。为了生存,腊湾彝族人通过黑井盐厂老板关系,做盐生意,并每户一人组成生意队到黑井盐厂低价采购盐,挑到牟定城卖盐维持生活,但有一次在半路挑盐途中遭遇4名小偷抢劫,由于挑盐生意队人多团结把4名小偷擒住,并当场教育他们做人要走正道,讲道德,讲良心,要勤劳,要齐家。通过教育,4名小偷及时承认错误,并保证改邪归正。小偷抢劫挑盐生意队那天,正是腊湾村李氏家儿子结婚办喜事,生意队回家做客时把小偷抢劫并做好小偷改邪归正一事告诉给老人,老人们听了十分高兴,在当晚喜事场上就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以及亲戚朋友跳起玛咕舞,庆祝彝族人团结、和谐、有正气、有骨气、是顶天立地的彝族人等精神风貌,在喜事场进行宣传教育做人讲道德、讲良心。从此以后,彝族玛咕舞就成了彝族人民的道德经,并规定,在结婚喜事场上,首先跳玛咕舞宣传道德经后,才跳彝族左脚舞,代代相传至今。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玛咕舞发扬光大。从腊湾彝族的历史起源可以看出,腊湾彝族是一个饱受苦难、久经战乱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团结和谐、讲正气、自强不息的民族,尽管受到众多的民族歧视,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被他族所吞噬,居无定所,只能栖息于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老林,最后还得为争取生存的一席之地冒着生命危险与大自然斗,与猛兽斗,与歪风邪气斗。玛咕舞的曲调和步法也正是反映了彝家人讲团结、讲道德、讲正气的这种良好风貌。跳玛咕舞时,人们一般身着当地的彝族服装,男人身穿羊皮褂、包包头,女人身穿羊皮褂花衣裳、包包头、绣花鞋。另外,他们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他们跳舞时伴奏的乐器是三胡,也没有彝弦及其他的乐器。三胡发出的曲调悠扬而有力,音质低沉而古朴,音色浓重而古老。三胡是一种独特的演奏乐器,三胡有三根弦线,代表着彝族人三足鼎立。这三根弦线不是钢线也不是一般的彝弦线,而是一种纳鞋底的线。弦筒处则是用蛇皮绷成,弦线就从其上跨过。这样,独特的弦线与独特的弦筒面天然合一,弹出的声音就会由一种绵绵的浑厚的感觉。诉说着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让人听之仿佛有感彝族人民刀耕火种、 与大自然斗争、与邪恶斗争的远古场景耀然眼前。彝族玛咕舞传承人李文凤讲述:整套老人舞(玛咕舞)分三段,跳法为二十四跺脚,其唱词第一段:新的媳妇进家了,新的姑爷高兴了。成家立业开启了,长大成人理事了。唱词第二段:感恩父母忘不了,邻里相处和谐了,关爱他人文明了,做人做事正气了。唱词第三段:春夏秋冬清楚了,农事节令记得了。一至二月理财了,三至五月种地了。六至七月中耕了,八至九月收获了。二十四跺脚分为二十四套动作,每一套动作都是重复的,只是一跺脚跺一下,二跺脚跺二下,以此类推,到二十四跺就跺二十四下,分别代表讲道德、讲正气、讲文明、讲节令等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令。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是民族的特征,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生存图式。玛咕舞作为一种民族舞,是腊湾彝族的文化基因和生存图示,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民的心理状态,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展示。每逢喜事,人们都要跳玛咕舞,展现人民的欢乐和生活状况。在喜事场上必须先跳玛咕舞,跳完后才能跳其它的舞,这是教育子孙后代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祖先的故土和迁徙过程的苦难以及和谐发展。其次要尊敬长辈,敬祖先,恪守伦理纲常,遵循规矩信条,讲道德,懂得礼貌礼节。从舞蹈动作的角度看,每一次玛咕舞的表演,彝族人民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与邪恶斗的激烈的历史场面又重现眼前,展现了彝族人民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精神。彝族的社会历史本是一部苦难史,饱经风霜的老者迈着矫健有力的舞步,和着浑厚低沉的音乐,这场面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同身受难以忘怀。另外,玛咕舞也反映腊湾人民的生活史。二十四跺脚代表了二十四个节令,彝家人想要生存,想要栖息繁衍,就必须弄清二十四个节令,把握耕种和收获的时间,按时谋划好生产,才能富裕和谐。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洁清调文化作用:彝族洁清调文化传承人李文凤生前讲述:彝族洁清调文化的核心是在彝族人结婚办喜事场上宣传人生道德观,要求一对新人以及来做客亲戚朋友学习彝族洁清调传统美德。彝族洁清调的内容是:“做人要尊老爱幼,要正派,讲诚信,要坚强,要克服困难,要战胜困难,要立志,立服务民族的志,立给大众服务的志”。彝族洁清调的传承场是:彝族洁清调文化传承场主要分二种:表达庆贺与祈福的婚庆传承场和展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对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的政治传承场。其中婚庆传承场为传统传承场,具备传统的文化意义,政治传承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为了展现自身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又要对外进行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交流,吸引广大外来人群的眼光,为本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品牌,体现政治意图的组织行为。这二种传承场也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有相互渗透的联系,这里着重介绍婚庆传承场。在彝族边远山区腊湾地区的喜事场上,彝族洁清调文化是重头戏。结婚这天,人们在主人家院子里和待客吃饭场搭起青棚,地上铺起厚厚的青松叶,再在青棚待客吃饭场中央栽15米高的一棵松杆,松杆削去皮抹上香油很滑,杆顶挂上一块肉,称“油杆”。松杆前摆一香案,贡上猪头,再摆上一个盛有五谷的斗,斗内插有一把剪子、一杆秤等生活用品和一个写有“桃花仙女、周公圣人”的神灵牌位。(五谷斗,代表五谷丰登。一把剪子,代表管理制度,不合理的要剪掉。一杆秤,代表公平公正)。待晚上12点新媳妇娶进新姑爷家吃晚上饭,洁清调传承人召集一对新人包括来做客的亲戚朋友和全村男女老少在青棚下手拉手围起大圆圈跳彝族洁清调舞,洁清调传承人站在松杆前面对大家念彝族洁清调,跳彝族洁清调舞亲戚朋友们边跳边唱彝语:“实我实我实,实我实我实......”汉语意思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等祝福和勉励一对新人。洁清调传承人念完彝族洁清调后,跳彝族洁清调的停止脚步,待跳好三段彝族玛咕舞结束,又跳起彝族左脚舞,并跳到第二天早上开饭。到早上6点,彝族洁清调传承人组织爬油杆,爬油杆由顺序排列,首先安排舅舅家爬,以表示对娘家舅舅的尊敬,其次如果舅舅家爬不上去就由送亲的爬,第三如果送亲的爬不上去就由东家爬,直到爬上去为止。为什么强攻爬油杆,其内涵:一是爬到顶肉拿下来后,爬不上去方就要喝酒,以表示对勇者的佩服。二是一对新夫妻人生道路漫长,难免遇到一些艰难坎坷,但必须面对,必须勇敢,必须攻坚克难。三是爬到顶肉拿下来,象征今后的婚姻美满,生产发展,幸福安康。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勇于珍惜自己的文化——传承彝族优秀玛咕舞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牟定县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饱含着牟定彝族先背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彝族人民的辉煌业绩,是彝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振兴乡村是我们一代一代牟定儿女的共同责任,弘扬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对牟定县的未来发展和整个牟定各族人民的凝聚力等其他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生存发展的支撑、身份归属的标志,是维系这个民族发展繁荣的最深沉的力量。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彝族人民的文化基因,构成了彝族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彝族人民以天斗,以地斗、以自然灾害斗,以邪恶斗的精神、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二是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彝族人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彝族人民族独特的精神,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彝族人民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三是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彝族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彝族人民在讲道德、讲正气、讲诚信、讲团结、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彝族的独特品质。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彝族地区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其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牟定县的彝族玛咕舞、彝族左脚舞、彝族敬酒歌、彝族相思调、彝族敬亲调、彝族洁清调、彝族迎妻调、彝族拦门酒调、彝族踩门调形成了许多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彝族吗咕舞文化主要表现为: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维护团结精神;彝族玛咕舞文化的内涵是:人际和谐的哲学理念;热情好客、亲仁善邻的处世原则;尊师崇德、急公尚义的做人修为;耕读传家、子孝孙贤的人生追求。这些优秀的民族品质和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精神价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牟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打造彝族传统玛咕舞优秀文化,彝族文化传承人李如江认真编导的彝族吗咕舞,在参加2016年5月参加香港“健康世界、舞动香港”演出中,领舞“玛咕舞”荣获最佳创意奖。2017年8月6日香港组委会在楚雄彝人古镇举行的“巡京演出”新闻发布会期间,组委会邀请李如江编排“玛咕舞”演出,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等,突出了牟定县彝族传统玛咕舞优秀文化的世界唯一性,彰显其独特的魅力。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里讲道德、诚意、齐家,这三个条目合在一起,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是体现在德性。一个人有多大的德性和人格,才能承载多大的成就和抱负。德性和人格是大楼的地基,地基越实,这座楼无论多高都配得起,如果地基不实,这楼盖得越高就塌得越惨。“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是堂堂正正,是浩然之气,是两袖清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性不够的人也许会有短暂的辉煌和成就,但是“福兮祸之所伏”,无论哪一行业,注重德性的修炼和提升都是要超越小我,成全大我。总结起来就是厚德才能载物,内圣方能外王。因此弘扬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最关键的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而牟定独有的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价值和以和谐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和审美精神。大力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对整个的社会价值观进行优化,对人民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洗去污垢,增强道德观念和优秀的思想观念,无形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弘扬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能够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牟定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闻名,勇于创新、不甘落后是牟定各民族留给世人的良好形象。当前,牟定各民族与小康的距离虽然越走越近,但是在文化层面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与先进地区的距离比较远。因此,推动彝族传统优秀文化走向先进是一代又一代牟定儿女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义务。大力发展和弘扬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是尊重牟定历史的表现。世界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自身的优秀文化,只有在充分尊重自身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赢得尊重的国家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在民族文化扎根的国家里,才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独立自主的交流和合作。否则,没有民族性的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必将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务本。牟定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里讲“务本,诚信”。一个有德、有人格的人,应该懂得“务本,本立而道生”。什么叫“务本”?那就是一个人且不要说自己素质有多高,最起码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本分。譬如,一个知识分子的本分就是要真读书,千万不要照本宣科,要有自己的体会,要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里讲“诚信”。“诚”就是专注。如果你是老师,专注讲课,其他的事就都排除掉,心无旁鹜。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却天天想着发大财,那就啥都干不好。专注是一切成就的保障,专注其实就是定力,有定力才有智慧,八风吹不动,任何外在的东西都很难造成干扰。年轻人如果上班期间非常认真,绝对非常专注,基本上能作出成就。所以,有定力才能生慧,有智慧的人实际上是一个有定力的人,定力消失时容易说错话,办蠢事,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在会上讲话,生气了,一拍桌子,吓得下属哆嗦一下。视想,你拍桌子就会失言,如果你的下属特别尊重人,特别体谅你的苦心,也就罢了,如果他心胸狭窄,他心里就种一个因,将来结出什么果就不好说了。定力在哪个场合都像镜子一样,一般人至少应该在受到干扰的时候保持定力。所以,人这一辈子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诚信,然后培养定力和智慧。如果你读懂了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就懂得一辈子不要抱怨我们这个国家,一辈子摸着良心问我们替国家做了什么,每一个官员都本本分分地给人民做事,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本本分分地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个学生都好好读书,农民兄弟好好地把田种好,每个工人生产的零部件能用十年的绝对不用八年。每个人都这么做,牟定的乡村振兴一定没有问题。“务本,诚信”,这些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刻在我们的灵魂里,此生少去说别人,要从自己做起。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底线。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内容是“做人要正心、修身、公平”。体现了人这辈子一定要接受几种考验,过不去就会栽跟头。做人要践行“正心、修身、公平”,必须经得起六个考验:考验一,坎坷和苦难。苦难和坎坷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掉的,有大成就者无一不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人这一辈子一定要经历坎坷和苦难,比如说有些特别优秀的同志,人品好,工作好,可提拔的时候好几次机会都错过了,那么别难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苦难面前要做强者。考验二,鲜花和掌声。有些人在苦难面前能够挺过去,可是很多人在鲜花和掌声面前败下阵来。每一个提拔得比较快、成长得比较好的同志一定要清醒,无论多少鲜花和掌声,永远要谦卑,永远知道有很多缺点,永远知道尊重自己的同事,永远知道敬重自己的领导,永远要对老百姓好。考验三,急功和近利。我奋斗了,我努力了,我想成功,我希望我的级别高一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对成功的期待永远不可急功近利,水到才能渠成,只要一个条件不具备,你的事就不成。你光优秀是不行的,优秀只是一个因素,还需要很多条件。没有几十年的汗水,养不出一个成就,所以切不可急功近利。考验四,欲望和追求。欲望是一个考验,千万不要做欲望的奴隶。一些年轻人说,活着不就是找个好工作,吃吃喝喝,房子大点,钱赚得多一点?我说你这个追求跟小动物一样--住的山洞大一点,多吃两条虫子。这叫什么追求?这种追求很可怕。考验五,平凡和奉献。大多数人这辈子成为大人物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本职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最大。但我建议大家无论活得多平凡都要活得很有意义,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奉献一生的可能性最大,哪怕是一个处级岗位、科级岗位,快快乐乐一辈子也非常有意义。考验六,反思和抱怨。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的道德经非常丰富,这些道德经的内涵要求是知行合一。如果要弘扬道义,想给国家做点事儿,得先有点真本事。所以,每个年轻人一定多反思,少抱怨,多学点真东西,深刻领会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必须有可以安身立命的真本事,以此作为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立足点。道德不是用来说教的空洞理论,而是落实在行动、改变命运的法宝。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既要注重道德的提升,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对我们的保护,千万不要讨厌制度。笔者希望每位公民都能好好学习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打牢德性的根基,学安身立命的本事,不断反思,海纳百川,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成就自己!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牟定县是由18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牟定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的彝族玛咕舞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牟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和土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是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绽放出的生命。任何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牟定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彝族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里躺在牟定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是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牟定的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是全县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牟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牟定彝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软实力对牟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力,它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淳化民风、塑造民族形象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交流的发展助力。应全面认识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以利于传承文明和发展民族文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传承彝族传统优秀文化:一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坚持脱贫攻坚的同时,自觉把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文化自信要求,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二是以核心价值为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全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全县干部、学生、农民等各领域,体现彝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县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以满足人民为需求。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四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彝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彝族玛咕舞和彝族洁清调传统优秀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机制创新,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李振华,彝族,男,1963年12月26日生于牟定县,党员,大学,西南林学院毕业。治学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在中共牟定县委政策研究室、中共牟定县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r2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