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全球化的冲击,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这些美丽而又古老的音乐首先面临的就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原生态民歌蕴含着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以其宏大的视野冲击,从穷乡僻壤迅速波及全国。坐拥彝族原生态民歌文化“富矿”的凉山,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独特基因和形态的彝族“原生态”文化经典并在这一次的“文化轮回”中领舞全国,这是决策者和每一名热爱音乐的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对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应从理念、政策和支持三个层面来推进,需要有系统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前瞻性的眼光、生态的理念,在进行充分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整理、保护、开发的科学路径和政策措施,并借助官方、民间和歌者的力量逐步予以实施。
“原生态”音乐是没有被现代文明涉猎的、天然而未经雕琢的、来自于生活最源头的那些从心里涌出的声音。原生态民歌作为凉山彝族最原始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负载一个民族的记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祖辈传承的血液里流淌的“最根的东西”,很多经典是代表民族魂的东西,是几千年彝族文化积绽中的一朵奇葩。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根的守望,那就会流于肤浅和简单。因此,当我们在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凉山彝族原生态音乐的乡土气息,在赏心悦目之后,应该尽早关注和重视历经千年得以流传至今的艺术,尽早对它的挖掘、整理和发展进行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播。过分的自守和过度的开发都可能会抹杀艺术本身。尽管有声音说原生态的走红是商空凭借敏锐嗅觉进行的一种新鲜标榜,但不置可否,如果坐视原生态艺术在原生故土固守一隅,恐怕只能任由原生态艺术自生自灭。相反,这些歌舞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一经商业传播,为大众所认识后,就会迅速转变为商业价值。在商业价值的吸引下,这些歌舞就能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桑德诺瓦在《质疑“原生态”音乐》中也指出,对音乐实施完整、原始或博物馆式的“实用化”保存,均与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相悖。奢盼“原生态”音乐实现所谓“原汁原味”、“未经污染”、“净化灵魂”等附加值,只会加速其失去原有的再生功能与存在价值。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所谓“原生态”音乐的存活机率几乎为零。“原生态”音乐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开放与其融的综和,应当允许它适应工业化和都市化,允许转型,这样传统音乐才可能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健中说,“原生态热”本身就包含着干预文化生态现状的主动性、前瞻性及价值认知的自觉性同,深层次地说,它反映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由“缺位”到“入位”的文化保护政策转变,以及社会公众对全球化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自觉反省及实际保护行动。当前,政府在保护原生态民歌中需要有三个方面的座位:一是提供政策支持;二是组织整理保存;三是搭建展示舞台,从而营造有利原生态民歌生存的环境。
“原生态热”凸显中国保护民歌、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正日益高涨。就目前而言,如何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然称之为原生态,在保护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原生态”音乐生产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原生态”歌手只有在原来的环境中劳动和生活着,当他们唱着歌儿、种几亩地、养几头牛、过着清淡而快乐的生活时,他们的声音才能反映出这种朴实无华的气质。正如启楠在《你说我说“原生态”》中认为,只要离开了歌手、舞者生活的乡土和村寨,就是离开了“原生态”。呈现在各种舞台、民族园、大会堂的歌舞,终究掩盖不了“表演”、“展示”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民歌,不妨创造一定的时空和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那些崭露头角的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手们,继续在自己的原生态传统文化中继承和传唱。阿宝在《原生态是个“蛋”》一文中说的:“原生态是个蛋,捧在专家手里很自然很美,可是一旦碰上现实这块石头,它就会被撞得稀巴烂。”这种情形谁都不愿见到。“他们的舞台就是田野、山林,他们的歌迷就是成群的牛羊。原生态音乐的最大魅力就是它不着修饰的表现形式和质朴而鲜活的内涵。”
无数例子可以说明原生态民歌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眼光把它挖掘、提炼出来。特别是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被破坏,传统民歌的演唱环境不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处境艰难,甚至面临失传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条彝族原生态民歌生存之路已迫在眉睫!
凉山彝族民歌资源虽然异常丰富,但以时下的眼光来看,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还停留在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的状态,像未加工的天然宝石散落在民间。有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因唱法独特而面临失传的困境。田青在《民歌与“民族唱法”》中却主张在传统艺术文化领域里,先谈抢救、谈保护,不要盲目谈发展。对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保护思路是:开展田野调查——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保护的规划——提供必要支持——分步分层落实。在保护抢救中,尽量使无形的原生态民歌有形化、有声化,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承。
“原生态民歌”越来越受到中国音乐界、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一些商家也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对“原生态”进行了新鲜标榜和商业开发。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原生态音乐,魅力在于她的朴实与真实、她的真心与真情、她的生活与生命、她的继承与传承。因此,对于原生的发现、收集、挖掘、整理、开发、宣传、运用,都不能离开原生态的原产地和原产人,离不开原产地的天时地利人和,离不开原产人的民风民俗民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歌作为深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遗产,是凉山彝族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