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山丰富的彝族传统文化遗产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县的一笔巨大财富。巍山县委、政府和县彝学会把抢救和保护彝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抓紧做好对传统服饰、民族歌舞、毕摩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
《巍山彝族服饰》图书出版发行。巍山历史悠久,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彝族服饰文化独具特色,是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彝族服饰逐渐被同化,服饰文化同样面临失传。2005年,巍山县的彝族服饰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为“彝族服饰之乡”。为传承、保护巍山彝族服饰文化,展示巍山彝族服饰的独特魅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巍山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引导和推动彝族服饰产业发展,为全县发展旅游业服务,巍山县组织开展了巍山彝族服饰的收集整理和《巍山彝族服饰》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全书收入了代表全县各类彝族服饰特点的照片350多张,配以介绍文字近8万多字。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巍山彝族服饰文化书籍的空白。
《巍山彝族民歌》光碟出版发行。巍山彝族民歌民谣,是巍山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独创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流传千古而又脍炙人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巍山广大彝族地区还流传着数量相当的风格、内容各异的民间歌舞和口传民歌民谣。如巍山彝族打歌流传至今仍独具魅力,巍山彝族打歌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别被州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彝族打歌之乡”。巍山县彝学会通过长时间策划和收集,通过历时半年的组织实施,《巍山彝族民歌》光碟正式出版发行。该光碟共收入有代表性的巍山彝族民歌17首,均属彝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原生态民歌。该光碟的合成和出版,对于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开展彝族毕摩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彝族毕摩经是彝族的经文,由于历史的原因,大理地区的彝族毕摩经已经没有了彝文记载,是属于口传经文,而这些经文是深藏在年岁已高的彝族文化人腹中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据调查,现在已经没有了口传毕摩经的继承人,因此,彝族口传毕摩经遗失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抢救整理彝族毕摩经又是2005年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一次协作会确定的重大课题,巍山面对这种濒危文化的流失,积极组织了彝族毕摩经的编译工作,完成了《大理彝族毕摩经?南部卷》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在毕摩先生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历时8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顺利完成了调查访问、录音、注音和翻译整理等各个阶段的工作,按时将审定的稿件交至楚雄州彝族毕摩经编译整理领导组办公室。全书收录了该县濒临失传的口传毕摩经16种,总字数约60万字。该书将由楚雄州彝族毕摩经编译整理领导组办公室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