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族称演变
作者 马昌达 2007-05-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哎哺(以补、夷僰):
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带头用火的哎奢耿诺佐,设“记月石”和“记年树”兴畜牧农耕的哺哲普额克为代表,合称“哎哺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能(女里、尼乃):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云贵高原扩展到今宜宾为中心的部分哎哺群体,由“哎转化为尼”(崇尚青色)称“尼兹”;扩展到今成都为中心的部分哎哺群体,由“哺转化为能”(崇尚红色)称“能沽”;尼为青,能为红;合称“尼能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索(实勺、拾舍、什叟、蜀叟、蜀山)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能氏经过长期“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公社漫长历史之后,有实阿武、索麦遮两氏,率先兴起“开亲与嫁娶”,合称“实索氏”。“实索”称谓,在汉文史志中,还有嶲叟、氐叟等同音异写。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尚书·孔安国传》说:“《牧誓》载助武王伐纣之八国中,蜀为蜀叟”。 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汉书·刘焉传·注 》说:“汉世谓蜀为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世谓蜀为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武都郡(郡治甘肃成县)西接天水(郡治甘肃甘谷县)北接始平(郡治陕西兴平县)土地险阻,有氐叟;阴平郡(郡治甘肃文县)东连汉中(陕西境)南接梓铜(四川境)西接陇西(甘肃境)北接酒泉(甘肃境)土地山险,人民刚勇,多氐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尤中著《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说:“商周时期,今四川居民主要为叟族。叟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蜀国,后为秦所灭;叟人除融合入汉族的部分外,其余的蜀叟人则散在蜀郡徼外,被称作西南夷”。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1936年,在滇东北洒鱼河边的古墓中,出土汉王朝颁给当地土著居民首领的铜印,上有“汉叟邑长”四字印文。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卢鹿、倮罗(鹿卢、陇噜、罗罗)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语文中,卢或倮为龙;鹿或罗为虎。彝族父系一世希姆遮于周初率部退出黄土高原,从希姆古戛(今西安一带)经喽姆密尼(牦牛徼外)返回“入居邛之卢”, 发展成为崇拜龙和虎的“卢夷之国”后,称谓以卢鹿或鹿卢、罗罗或倮罗出现于汉文史志(倮罗:指彝族母系时代崇龙,父系时代崇虎;史志上加反犬旁的“猓猡”,历来为彝族人民深恶痛绝)。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括地志》称:“戎府(今宜宾)以南皆卢地”。就是说:川南和云贵高原都是古卢夷国地。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乐府诗·陌上桑》描绘赞誉古代彝族人制造的鹿卢(龙虎)剑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志·卷三十》说:“有号鹿卢者,今讹为罗罗……其在腾越者,不著种汇,止曰罗罗”。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祥云)县志》卷四说:“卢鹿一种,又名倮罗”。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沾益州志》卷二说:“夷之在州境者,……总号卢鹿……今讹为罗罗”。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通志》卷七说:“倮罗,本卢鹿”。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定县志》说希姆遮51世(即默部慕阿齐20世)勿阿纳“自立为王……世谓之卢鹿,卢转罗,为罗氏国(即罗甸国)”。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蒙、昆明(古莽、考姆、可姆)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父系始祖希姆遮13世迫勒道与分布在今川西和滇西、滇中一带的弥可蒙部联姻(部落联盟),弥可蒙之女可蒙舍楚,为道氏9房的母亲。长房道赤叩(又随母系称弥赤叩)按宗法继承了部落联盟宗法主祭地位,兴起纪,莫、布(君臣师)三位一体行政制度。掌握了可蒙(昆明、古莽)部君权。其余8房,除道慕尼被尊为后来的“六祖”直系先祖外,有7房融入蜀地汉族或成为《中国彝族通史纲要》中所称“古莽国”所属的彝语支民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中,常说“哈尼族和彝族,是同一个妈妈的弟兄”。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史记·西南夷传》说:“西自桐师(今云南保山)以东.北至叶榆(今大理), 名为嶲昆明”。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夷人大种(大宗支)曰昆,小种(小宗支)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顺府志·普里(播勒)本末》说:“普里之先,出于昆明,罗甸(王)、普露晋(王),皆昆明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通志》引《兴义志》说:“有孟赾者(希姆遮),事邛君,……其种类由卢(今宜宾以南)入滇以西,地方千里成为所有,是为昆明夷;即《史记》所云嶲昆明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定笮县(唐为嶲州昆明县)条说:“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嶲曰笮,蜀曰邛,皆夷种也”。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能(喽)、吐、哪(纳、诺)、舍(车、山)自称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的尼、能、吐、哪、舍,义为青、红、白、黑、黄;加“素”或“铺”组词,成为: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素、尼铺:即青人、青氏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能素、能铺:即红人、红氏族(滇东北和威宁等地作喽素)。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吐素、吐铺:即白人、白氏族;(川滇大小凉山等地作曲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素、哪铺:即黑人、黑氏族(大小凉山作诺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舍素、舍铺:即黄人,黄氏族(云南作山苏、车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彝族内部以五色自称的解释,民间和学术界众说不一。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民间解释,学术讨论,结合彝文古籍记载对照探索,多认为彝族以五色自称,源于本民族对人类演进的认识,形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天文历法和哲学、医理中的五方、五色、五行、五脏与天干、地支生化、配属法则。结论:彝族的五色自称,不是阶级社会等级制出现后才产生的。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对人类的起源记载说:“天复地又转,白鱼与红鱼,黄鱼与黑鱼,还有那青鱼;慢慢地演化,日渐变成猴;变成青色猴,变成红色猴……猴子渐演变,变成了人样……变化七十二,才把人变成”。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宇宙人文观,根据东、南、西、北、中五方;设青、红、白、黑、黄五龙;各管一年360天中的72天。先民们由此产生了各自崇尚青、红、白、黑、黄五色龙的传人意识;即出现了尼素铺(青氏族)、能素铺(红氏族)、吐素铺(白氏族)、哪素铺(黑氏族)、舍素铺(黄氏族)等五色自称。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夷人、彝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以前,几乎所有的汉文文献,都把崇拜龙、虎的卢鹿或鹿卢、人称作夷蛮或蛮夷;甚至用“猓猡”辱称;引起无数的纠纷和争斗事件,造成很深的民族隔阂。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入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政治协商会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于公元 1953 年作出决定,正式公布倮罗或夷人为:彝族。I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56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