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鼓来跳起来!
鼓,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乐器,迄今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或凝重雄浑、或细密绵长的鼓点,从文明之初一路敲到了信息时代……
磨皮花鼓舞老艺人们在寨子里表演
打花鼓和跳花鼓舞的风俗遍布中国大地,由南宋人吴自牧所著,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梁录》中,就有节日里临安城百戏艺人表演花鼓的记载。
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花鼓舞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风俗特色,在中国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各领风骚。
火把节取火种仪式上的磨皮花鼓舞
磨皮村,坐落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红河东岸磨盘山系西支,彝族人口数占到总人数的90%以上。
远眺磨皮村
这里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当地彝家人在“祭竜”、“吃花酒”“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或祭祀时,都会以跳花鼓的形式来庆祝、祈求平安。
祭祀中的竜树
彝语称跳鼓为“热波比”。彝文古籍《白勒苏》绘有“冉比查”的彩图;《新平县志》分别在民族、文化和体育的章节描述,显现其祭祀性、表演性、体育运动性的特征。
跳鼓相传是从阿谱笃慕踩尖刀草那里来的,并根据古代战争情景演绎成型,在这里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其流行于平甸乡磨皮村及周边村寨,而有着一个特别的名称——磨皮花鼓舞。
彝家少女成人礼“吃花酒”花鼓队跳舞庆贺
磨皮花鼓舞的表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强的艺术性感染力。表演者身穿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民族服装,分为男队和女队。
男队为兵器队,持大刀、钩镰、双刀、水火棍、二节棒、叉戟等格斗兵器;女队为花鼓队,身背花鼓、手执鼓棒。
两支队伍在一名头插白鹇翎、手持雉鸡尾的男子引领下,随铓锣、大鼓、腰鼓等打击乐器的伴奏进行舞蹈。
男队员手持刀枪叉等古代兵器演绎征战中拼杀情景
磨皮花鼓舞有着非常完整的征战过程套路,出征、设阵、围敌、拼杀、驱敌、凯旋、欢庆等场面,威武雄健、气势磅礴,表现着彝族人民勇敢慓悍、耿直豪爽的性格,再现了磨盘山彝族祖先保卫家乡、英勇作战的情景,呈现出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磨皮花鼓的青年和少年舞者
1953年,磨皮花鼓集队代表新平赴昆明参加云南省民族民间文艺调演,并受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歌舞汇演;
2013年,磨皮花鼓舞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2017年,磨皮大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磨皮花鼓舞的舞台表演,千年流淌的彝族文化,给了彝家儿女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磨皮花鼓舞所舞动的是对祖先的记忆与怀念,是历史与现代的纽带,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感恩和祈愿……
本文原载:“云南发布”与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作推出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专栏。资料来源: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文图来源: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