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腊罗巴唢呐: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
作者 杨军 普文鸿 李德权 2020-09-08
原出处:​昌宁新闻网

对于年龄超过三十岁的昌宁人来说,唢呐并不陌生。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功能逐渐完善,很多赖于民间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渐消逝。就连伴随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唢呐声,如今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昌宁县的珠街彝族乡,以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正祥为首的腊罗巴唢呐队,还在用最后的“绝唱”,传承着彝家人的文化和乡愁。今天,咱们一起走近张正祥和他的队友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延续腊罗巴唢呐传承的。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罗巴是昌宁彝族的一个支系。现年59岁的张正祥,是昌宁最后一支腊罗巴唢呐队的队长兼首席师傅。张正祥吹奏唢呐已有40多个年头。因为出生在唢呐世家,他7岁便和唢呐结下了不解情缘。他17岁毕业18岁就跟父亲学艺,21岁正式出师,学了三年就带班出去了。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珠街腊罗巴唢呐队队长 张正祥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珠街腊罗巴唢呐队队长 张正祥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珠街,唢呐演奏有个接地气的称呼叫“吹打”。表演的艺人也被称为“吹打师傅”。那里的唢呐吹奏使用场合非常广泛,人们常常适用于红白喜事、建房、祭祀、火把节等民间活动。据统计,目前流传在珠街的腊罗巴唢呐曲调还保留着三百多首,内容主要分为喜调和忧调两类。几年前,张正祥和他的同伴们经过商议,决定独创一门多人“联手奏”的绝技。开始是两个人配合,后来慢慢发展到数人或十多人。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就想,既然两个人都能成功,那么五个十个二十个也应该能成功。通过我们唢呐队员的努力奋斗,现在联手奏基本上是联几个都可以了。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年磨砺下来,这门民间绝技终于在腊罗巴唢呐队员的口舌之间得以重现风采,在他们沾满泥土的指尖幻化成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天籁之音。从此,黑惠江畔,张正祥和他的同伴们让这小小的唢呐有了灵气。“联手奏”也让传承了一百多年的腊罗巴唢呐声名远扬。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联手奏是你不论连着几支唢呐,你都要认为,心里想着你只吹自己这支唢呐,你不要想我的手在那里,或者别人手在我这里,你这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就稳稳当当了。
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罗巴唢呐的结构主要由哨子、哨筒、堵气盘、哨杆、碗口等部件组成,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民间乐器,唢呐吹奏主要讲究的是练“手功、嘴功和气功”。腊罗巴唢呐队吹奏时,师傅们站成一排,交错着手挽手,每个人手里拿着别人的唢呐,让唢呐的主人吹奏,他们互相交错,共同配合,你吹我奏。你动手、我动口,非常协调。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联手奏有个最大的难处,就是困难相当大,只要一个人错了,几个人都吹不出来了。在表演中只要一个人出差错,全盘皆输。
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正祥和队友们独创的腊罗巴唢呐“联手奏”,由于拥有独特的技巧而声名远播,被命名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张正祥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4名队员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2名队员被授予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十多年来,这支完全由彝家人组成的唢呐队,凭借精湛的技艺,多次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并屡夺金奖。张正祥和他的同伴们演奏的彝族唢呐,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市上、县上、乡上、村上,都是在大力支持我们,我们内心感觉一定要好好搞下去,一定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张正祥和他的队友们已经将吹唢呐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劳动之余,他常常邀约上几位同伴,对着苍茫的大山和蜿蜒的峡谷吹上一曲,舒缓疲劳,释放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对脚下土地的长年守望中,依然不懈地传承着民族文化和乡愁。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昌宁腊罗巴唢呐:是彝家人的乡愁和文化传承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伙都说,现在只是在省里获奖,我们要好好努力,以后要出省表演一次,大伙心里都这样想,只要有机会,我们平常训练好、传承好,等待着这种机会。如果以后有人愿意学,联手奏要发扬光大,能够二三十个人、三五十个人连得起,准备这样发展。
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军 普文鸿 李德权)UM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