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花鼓舞传承小记:敲响彝族文化传承的鼓点
作者 杨帆 2017-12-15
原出处:玉溪网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甸中镇花鼓舞队员在空地上练习花鼓舞 朱荣宇 摄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鼓舞彝语称“者必波”,是峨山县流传最广、参与性最强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是峨山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彝族人民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祈求平安、热爱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都比较高,深受峨山人民的喜爱。花鼓舞在峨山的历史有上百年之久,为了保护好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多年来,峨山的民间艺人们投身花鼓舞的传承事业中,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县有681支花鼓队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花鼓舞遍布县内各地,峨山全县有681支花鼓队,上万名队员,如此多的队伍和成员,跳出来的舞蹈当然也是千姿百态。因为传入时间地点不同,以及受艺人的继承、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峨山花鼓舞形成了地域风格上的差异。甸中、大龙潭、富良棚等地的花鼓舞动作大方有力;塔甸一带的以刚柔并济见长,弹起有腾飞之势,最大的特点是用足尖软起柔落;岔河等地刚柔中见快,讲求腿脚的韧劲和身法的韵律,弹起和落身时,身法矫健有力,有雄鹰飞扑之气势。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花鼓舞目前收集到的共有三十五套,即:小过、大过、进拜(拜四方)、螺蛳转(六套)、梅花舞、四合心、蛇蜕皮、方口舞(三段)、快速单翻(二套)、凤凰舞、双翻舞、双落舞、高花舞、中花二落、三步落、穿花过街调、过街三步两拜、插花舞、割荞舞、开花舞、青蛙舞、点脚步、小兔舞、进三退三等。另外,有些地方还有“台阶舞”“鬼跳脚”等套路。现今花鼓舞中“踩尖刀草”“指路舞”“割荞舞”“鬼跳脚”“拜四方”等许多动作套路与创世纪歌《笃慕罗思则》和《罗思则兜者波代》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和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是祖先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鼓舞是彝族群众在进行社会性祭祀和丧葬活动的产物,它的最原始属性与功能就是祭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化,如今彝族花鼓舞已远远延伸和超越了其原有的范畴,深入到了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彝族开新街、拜年贺岁、火把节、建新房、庆典活动和其他文化活动,均有花鼓舞的表演活动。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心人柳学光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住峨山县岔河乡青河村委会中哨村的彝族农民柳学光,自幼喜爱花鼓舞,对花鼓舞有着特殊的情感,天赋也高。柳学光说,在他读书的时候就见过村里人跳这种舞蹈,那个时候还没有花鼓舞这个说法,跳的比较乱,观赏性也很低。后来柳学光学会了花鼓舞,就对原来的花鼓舞进行创新改进,还创出了其他几套动作,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和另一名传承人周兴共同创作的“柳周对脚”,对整个峨山地区的花鼓舞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柳学光自16岁时开始跳花鼓舞,到今年已有34年了,刚开始作为乡上花鼓舞艺术的传承人,只有在丧葬时才会去跳,后来,只要县上有活动也会去表演。时间飞逝,柳学光的花鼓舞造诣也越来越高,名声也越跳越大,先是去云南电视台,把峨山的花鼓舞文化带向了全省,慢慢地跳向了全国各地,到其他省去表演,让省内外群众都欣赏到了峨山花鼓舞的风采。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柳学光是一个热心人,有时在外面看到别人跳花鼓舞,只要看出问题,就会去帮忙指点,周兴就是柳学光当初指导过的学生。柳学光说,当时周兴和一群小伙子在跳花鼓舞,他刚好经过,看了一下觉得不对路,便过去帮他纠正,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师徒关系,后来还一同创作花鼓舞套路,著名的“柳周对脚”就是由此而来,现在岔河的两个花鼓舞传承人,就是他们俩。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传承人,在花鼓舞教学上会有一些补贴,但柳学光还是一边种田一边出去表演,农闲时还干些维修拖拉机的活计。在对下一代的培养上,柳学光十分积极,一点也不怠慢。为了花鼓舞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乡镇上专门开设了花鼓舞课程,星期二的下午,柳学光便会到塔甸附近的小学教一节花鼓舞课。其他时候,不管哪里需要他去表演或指导教学,只要叫他,他总是二话不说起身前往,并且不计得失。传承花鼓舞的事情放在柳学光身上,变成家常便饭一般平常,以前没有花鼓队的化念,也在柳学光的帮助下组建起来。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肩挎花鼓难传承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个地区的花鼓舞都有差异,鼓不一样,敲出来的鼓点就不一样,节奏也就有差别,柳学光之所以能到处去教学,是因为他早在2002年就已是峨山四个花鼓师之一,鼓类的东西听着节奏就会敲,所以去其他乡镇教学的事情自然难不倒他。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是尽管柳学光如此不遗余力地到处教学,花鼓舞还是难以传承。柳学光说,近几年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村里办丧事已经很少跳花鼓舞了,只有开新街时才跳,而且现在跳花鼓舞的基本上是四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他常在一些节日,比如儿童节、青年节的时候去学校表演,营造学生们学习花鼓舞的氛围。另外,他还在乡镇上设了二十个传承点,抽空去开展花鼓舞教学。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柳学光学生众多,如果仅他一人教学不能保证面面俱到,这也导致了学习者学了前面的又忘了后面的,还有的记不住鼓点节奏,多跳一步,少跳一步。柳学光希望花鼓舞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仅凭目前乡镇上这几个人是不行的,要多培养传承人,把花鼓舞传给更多的人。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玉溪日报实习生 杨帆)a3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