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菜的成名及成名之后
作者 记者:王婧珠 2008-04-21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2008年4月11日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提炼后,跳菜表演的观赏性大大增加 (资料图片)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的小传承人 (资料图片)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特色的文化,必然缺乏内在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没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与发展。要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很多地方就得从找特色下手。如今,云南省南涧彝族跳菜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公示阶段已经结束。也许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同它一样,从零落在民间到被挖掘出来,再到被编成舞台节目出现在强势媒体中,导致知名度陡涨,并同时成为争抢的对象。――这也许是在由文化传播参与的文化传承中,一个司空见惯的过程。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种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接受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关注度和推广力度。而在传媒的强势推动下,跳菜无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杂耍变成了纷争的主角。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有一种文化是跳着上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名三步曲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散落民间到记录在案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顾名思义,就是“跳着上菜”。上世纪80年代,云南学者马如华将散落在民间的跳菜的基本舞步收集到《南涧民间舞蹈集成》一书中,跳菜得以“记录在案”。文字记录中有跳菜的两个动作:小碎步和半蹲式。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找出记录到加以改编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2年,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节期间,南涧彝族自治县也要搞大型文艺演出。编导杨一忠把跳菜从马如华的书中找出来,进行了挖掘和再加工――他在其中穿插了打歌的16个动作,并且确定了跳菜的4个特点,就是服装用黑山羊皮;造型是光头;戴大耳环;使用菜盘做道具。由此,跳菜正式登上了舞台。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次登台的跳菜在之后的数年中,都难觅踪影。终于在2000年,一个由50人演出的大型广场舞蹈排练成了,还根据安塞腰鼓的命名方法,南涧县文体局将它命名为“南涧跳菜”。据当时担任县文体局局长的陈明源介绍:2000年2月,他在整理考古笔记时,突然发现“食先敬母”这则民间传说。陈明源随后深入乐秋、回龙山、神舟、大小比密村和公郎、落底河等地,在不同村寨里找到了两名知道这个传说的彝族老人。回来后又结合一些散记对“食先敬母”进行了深度研究,然后才得出了“母虎部族的‘敬食行为’即跳菜的前身和彝族历史文化的源头”的结论。于是,陈明源写出《跳菜情源》的创意脚本,还请大理师专青年歌唱家周刚兵谱曲、配乐,这就是后来的广场舞蹈。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参加比赛到进入媒体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10月,新创的南涧跳菜整装待发,终于迎来一次机会――文化部在浙江举行实地大赛。可是,南涧县因拿不出演职员的往返费用而最终放弃。好在云南省文化厅将南涧跳菜的录像带报送到文化部,参加了该次大赛第二轮的音像大赛,结果一举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铜奖。获奖的消息聚合了全省文化界的目光。一位老艺术家说:“临沧‘阿佤舞’投入25万,你们新创的‘南涧跳菜’只投入两万,还不到人家的1/10,但结果却一样!”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8月,“首届南涧跳菜艺术节”成功举办。陈明源说,那次艺术节他们专门邀请了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到场助兴。后来杨丽萍排《云南映象》时,还选走了当时的几个跳菜演员。陈明源透露,至今还有十几个跳菜演员仍然留在她的艺术团。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3月,陈明源代表南涧县在福州接受了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牌匾,他在福州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县里。回到昆明时,《春城晚报》的相关文章已经刊发。回想那块牌匾,陈明源很兴奋:“我捧回了全县引以为荣的牌匾,我们叫它‘天下第一匾’,因为这块匾代表我们南涧的跳菜,是独一无二的。”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进北京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文华是南涧土生土长的彝族。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婚丧嫁娶之类的仪式都会有人来跳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感受过那种氛围,不过并不是特别强烈。艺术学校毕业后,2000年我被分配到跳菜艺术团。那时候南涧跳菜已经在国家比赛上得过奖了,乡亲们都很看重这个项目。我一听说可以分配到跳菜艺术团,心里特别自豪。”据高文华回忆,当时他所在艺术团的跳菜演出已经很成熟了。“刚开始学时感到有点难,因为跳菜不光是动作要标准,还要跳出彝族的味道来。我进团才一个月的时候,就有一个参加大型演出的机会。那年的10月,我跟团友26人一起到了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在长安街表演跳菜。去之前心里非常害怕,因为自己是初学者,怕跳不好编导不让去。最终人选定下来有我时,既兴奋,心里又没底。”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次演出给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我还记得那天最火爆的两个节目,一个是我们表演的跳菜,另一个是少林寺的功夫表演。北京观众是喜欢我们的,我开始有了自信。”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高文华与跳菜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后来南涧县成立了跳菜培训艺术基地,高文华承担起了培训演员的任务。2006年,他带领培训基地的演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民族民间歌舞盛典。今年2月,高文华担任了南涧县文体局副局长,但跳菜艺术团团长的职位,他并没有丢。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文化在民间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在彝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以前在民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据高文华介绍,旧社会,人们根本不把跳菜当回事。那时,人们把婚丧嫁娶中来帮忙的人叫“相帮”,跳菜者是“相帮”中地位最低的,相当于搞杂耍,被看做是不入流的职业。他们没有固定的步伐,可以自由发挥,而发挥的要点就是尽量搞一些奇异的动作,让宾客在进餐时得到消遣。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社会不断进步,跳菜逐渐被看做反映民族精神风貌的艺术。传播是决定文化产品能否走向市场的关键。在老百姓看来,有没有上过电视、有没有在大型文艺演出中露过脸,是衡量这个艺术有没有价值的一个标准。艺术要成为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区域的文化平台,不宣传是不太可能的。这一点在南涧民间传承跳菜中可以得到验证。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搬上舞台后,传承人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演员逐步老化。2000年,南涧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跳菜进课堂,尽可能地培养传承人。2002年,首届跳菜艺术节举办之后,即被县人大立法认定(南涧彝族自治县条例第八章第五十三条),并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每年为期3天的艺术节也被县人大立法为休息日。之后,跳菜又捧回了山花奖金奖,在那次评奖中,演员们被许多大型演出的导演看中,并应邀参加了央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等演出,带来了非常大的社会效益。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文华说,“随着跳菜上中央电视台,大家开始发现了它的‘了不起’。以前我们在县里招演员并不容易,有时很费劲,得去做思想工作。但是上了电视之后,他们都觉得参加跳菜艺术团很光荣。有些农民演员在地里干着活,一听说有演出,立马放下锄头就跑来参加排练,积极性非常高。”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了电视的跳菜是让群众羡慕的,但是真正给他们带来实惠的却是城市大小饭店里的跳菜表演。“跳菜可以跳到北京、上海、广州去,甚至还可以跳到国外”,大人小孩都这样争相传达。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接受。很快,许多城市的饭店都请跳菜者来表演,一来顾客乐意看,二来跳菜者也借此赚到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还是“彝族跳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以后,跳菜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打开了市场。几年后的今天,跳菜艺术在可喜的发展现状下却不由自主地卷入了一场纷争。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卷入纷争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4 月18日这天,陈明源异常气愤,因为“‘南涧跳菜’的招牌被‘南涧彝族跳菜’顶替了!这如同给早已名扬天下的‘南涧跳菜’老品牌宣判了死刑!”陈明源的话似乎显得夸张,他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南涧跳菜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改头换面为“南涧彝族跳菜”了。多了“彝族”二字,让陈明源意识到有人在争抢跳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明源找来当地一位资深史志专家支持他的不满,“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实真相。我也是彝族,但我绝对不赞成把‘彝族’两字加进老品牌里去。”在陈明源看来,加进“彝族”两字会给人一种独霸的感觉,所以不妥当。他始终坚持认为,南涧跳菜是建立在南涧彝族“打歌、跳菜、母虎日历、十二兽神、亚巴神”等多舞种和汉、白、苗、傈僳、布朗等17个民族文化精品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大型舞蹈,它应该是囊括了全县17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精品。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高文华却对此另执一词,他强调跳菜的确自古就是彝族的传统风俗。汉族、白族等民族在与彝族的杂居生活中参与进来也很正常。当然,不乏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意高文华的观点,要不南涧怎么已经申报了呢?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争执到冷却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涧跳菜”与“南涧彝族跳菜”的争执进入了冷战状态。但是,从2006年县委县政府牵头注册了“跳菜”商标,到2007年又以南涧彝族跳菜为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看,显然南涧彝族跳菜处于上风了。用高文华的话说:“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文化名片在刚出来时都是众说纷纭的,南涧已经申报了商标,其他人要说就随他说吧。”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文华说,现在跳菜在南涧的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可是陈明源却看到了逐渐冷却的趋势。“现在跳菜很明显没有前几年那么火了,”陈明源说,“宣传方式还跟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发展。群众的热情也消减了。”老百姓也说:“电视上演得多,就火起来;电视不怎么演了,自然就没人有劲头跳了。”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南涧跳菜与南涧彝族跳菜的民间文化艺术发掘过程和纷争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接受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关注度和推广力度。而在传媒的强势推动下,跳菜无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杂耍变成了纷争的主角。只是无论基于什么目的的竞争,但愿别再拿民族民间文化开刀。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关链接: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菜艺术源自彝族“古道教――原始宗教”文化,与彝族打歌艺术同出一宗,历史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这一艺术形式起源于西南无量、哀牢山上段交汇点上,以南涧县为中心的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的狩猎与战庆活动过程中的进奉行为,盛行于唐代,埋没于民间,后又挖掘并发展于当今。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舞台跳菜: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演出采用“揉、狂、猛”递进的艺术手法,集传统“跳菜”、“十二兽神舞”、“打歌”、“哑神之舞”等融会贯通为一体。总定位:以“彝乡歌韵、涧水狂情、气贯长虹”的格调把神奇诱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涧新景象展示给广大观众。音乐要求:旋律的选择要在“自跳”的基础上始终保留彝族“自吹自唱”的风格,把南涧近几年来音乐创作成果中最有影响、观众最为熟悉、传播最为广泛的优美曲调融入南涧跳菜里,使之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舞蹈要求:不仅要有轻松自如的抒情性动律,也要有刚劲猛烈的彝族气质性动律,要集典型性、民族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服饰要求:以彝族节日盛装为主体,并根据该舞蹈节目的需要适度夸张,但又不失“土而美”的本色。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n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