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旭:彝文书法浅论
作者 朱文旭 2020-02-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彝文书法中的有关问题。从目前彝文书法现实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一方面,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彝文书法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作者盲目追求奇异怪招随意改变彝文字体,有些字甚至怪异难认。本文倡议继承发扬传统金石碑刻彝文书法,呼吁彝族地区有关中小学开设彝文书法课,同时出版各种彝文书法作品。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文书法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一方面其中的学问很深。另一方面好多人练习书法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陶冶性情有益健康。在当今电脑时代,人们动笔进行书法练习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电脑鼠标代替了笔。所以学学书法是非常必要的。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法一词“书”当动词“写”讲。“法”就是书写法则。中国叫书法、韩国叫书艺、日本叫书道。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法就是各民族文字进行创造性的书写,使之艺术化,并发展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独立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极值得炫耀的精神财富之一。书法学是以书法和书法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历史、书法美学、书法品鉴与批评等诸多内容。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古代宗教哲学意识、文化心理、审美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因为这种民族历史文化的表现,是在古代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文字崇拜等多种崇拜的长期孕育过程中,经过取舍、积累才逐渐完成了书法观念的形成。书法是独特而富有深刻内涵的民族艺术,故其魅力在中华国度里形成几千年的传统。书法同时还与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体育、工艺、雕塑、建筑都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关系最为密切。书法是一门与众多艺术相通而又颇为独特的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帕文并称为世界六大古文字。① 甲骨文根据有关专家学者推测距今已有3500年左右。彝文根据有关资料来看差不多与汉文甲骨文同期有3500年的历史。②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知道,有些文字是不能进行书法创作的。例如欧美文字就不具备这种可能性。彝文和汉文都是从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每个字早期都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所以,彝文最初多为象形文字,后来逐渐发展创造了会意、指事字。彝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书写艺术,形成原汁原味、独具魅力的彝文书法。彝文传统书法艺术大多掌握在毕摩手中。毕摩是掌管祭祀的宗教神职人员,他们精通彝文、熟悉彝族的历史、地理、天文历法等自然和人文知识,被誉为彝族民间的智者。毕摩在抄写彝文经书中,逐渐创造出不同的书写风格,促进了彝文书法艺术的发展。彝文书法作品丰富多彩,除了卷帙浩繁的毕摩经典外,还保存有大量碑刻艺术作品。如明代《成化钟》、《凤氏碑》、《水西大渡河建桥石碑记》、《千岁衢碑》等。这些碑刻作品既是研究彝族历史的珍贵史料,也是彝文书法艺术的珍品。③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的书写习惯总体上可分为横式和立式两种,横式书写大多数以右向左书写,而立式书写虽然形式上是立式,但笔顺还是从右向左行。自1980年推行规范彝文方案后,统一规范为从左到右的横式书写,以适应现代书写规则。但在彝族民间,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彝文书写习惯和原始的书写工具。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的传统书写工具大多采用羽毛管笔、竹笔、麻杆笔、杉木笔,现代逐渐演变为毛笔和钢笔。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倒置法。这是原始的老彝文字形,其特点是把立置的字形以顺时针旋转九十度进行书写,笔顺流畅,运笔如飞。第二种是反置法,其特点是把立置体的字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九十度进行书写,书写流畅,结构富于变化。第三种是立置法,这是现代彝文规范方案规定的通用写法,其特点是结构方正,形体工整、排列整齐、笔画匀称。彝文书法具有原汁源味的传统书写艺术特色,其书写章法、结构、笔力、笔峰等风格各异,极富艺术魅力。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89710389205.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种“倒置法”书写法是目前云南、贵州彝族地区和四川彝族民间广泛使用的书写法。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种“反置法”书写法是过去四川彝族地区民间一部分人书写法。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到了。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种“立置法”书写法是四川彝族地区广泛使用的书写法。也是目前国家政府和民间法定的书写法。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彝文的进一步普及推广,彝文书法开始在彝族群众中逐渐得以流传。特别是自一九九二年国家民委组织承办全国彝文书法展览以来,彝文书法艺术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彝文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艺术,凝聚着彝族人民的精神智慧,具有一定的文字学研究价值和文字线条美学研究价值。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的书写形式保留着浓厚的象形特征,是研究人类古文字、民族历史和原始书法艺术的活化石。彝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文字形态、原始书法形式演变。彝文书法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书写艺术,与原始宗教、人类远古生活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成为研究原始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的活材料。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彝文书法取法自然,形象生动,书体变化多姿,具有古朴、圆润、庄重、大方的审美风格,极富于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和原生态书写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法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保护原生态彝文书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彝文书法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彝文传统书法还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但由于仅靠毕摩和少数专家学者传承,很难大范围发扬光大彝文书法传统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毕摩个人也对彝文进行私自改变。彝族尔比说suqot  nyypzily(苏字有二十四种写法),biqot  hxanyizi(毕字有一百二十种写法)。彝文“毕”字有120种书写变化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有些历史文化现象就是各地各派系的毕摩为了自己的毕摩经书不让别人学走或掌握,他们对彝文任意添加笔画或改变字体方向。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笔者对没有规范以前凉山州语委收集的《凉山彝文字集》个别字和云南、贵州彝文统计分析以后,发现“日(太阳)”一字异体字有三十几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的书体保存下来的越来越少,有的书体可能已消失。同时书写工具逐渐采用现代书写工具钢笔、毛笔等,传统的书写工具逐渐被代替,急需抢救和保护。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受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彝文传统书法逐渐变异。近年来,彝文传统书写艺术受汉文书写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彝族子弟主要接受汉语教育,运用汉字书写,对彝文书写已越来越陌生,只有毕摩和部分专业人士继续传承彝文书法。同时由于受汉文书写习惯的影响,彝文传统书法艺术的原生态特色和审美传统正在变异。因此彝文传统书法面临同化和消失,需要进行抢救和保护。有关彝文的历史,从汉文文献记载来看,历史相当久远。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系•杂载》:“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 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有奇。爨人号为书祖。”明《一统志•曲靖府•人物》:“阿 ,马龙纳垢酋之后,撰爨字,字如蝌蚪。识天文,断隐情,多应验。”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阿 1581348193170414.jpg“书同文”进行文字规范化是其为书法史留下的重要一笔,因为它带来了一种观念上的转移,它把文字发展推动到一个标准化的极致。为什么要书同文?其目的是把文字从内容到形式大家可以接受,这实际上是用一种文字代替其他地方文字。所用彝文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它的推出之所以会一度成功,正表明顺应了当时社会对文字正规化的理想追求。 ④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其标准是整齐、均衡、划一,这种“书同文”的趋势也给后世书法的发展带来了推动作用。彝文趋于一统,事实上并不始于阿 。其历史可能更加久远。彝文字流传到各地,在长远的期间发生了区域性的差别。这是一项有意识地对几千年以来文字自然发展的一个总结。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从象形字脱胎变化的过程朝着规范化、程式化、个性化转化,进而将彝文风格推向唯美主义的境界。彝文书体,构形修长,大小趋同,结构婉转流畅,匀称而精巧,书风趋于以肃穆端庄。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笔画圆转,排列均匀,头脚舒展。汉文篆书的笔画较简单,只有直画、横画、左右弧、圆形四种笔画。  丨(直画) 、 一 (横画)、﹙)(左右弧) 、 O(圆形)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笔画可分点画、横画、竖画、撇画、捺画、勾画、折画、圆画八种。 (丶) 、(一)、(丨)、(丿)、( 乀)、(亅)、( 乛 )、(O)。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曾经系统统计分析比较了四川、云南、贵州彝文字体笔画。发现彝文中只有云南和贵州彝文中有个别四方形及三角形字。例如彝文“白”字,四川彝文O;云南和贵州彝文有的就变成△、口。这可能是受汉文的影响。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文字体比较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除了四川地区彝文进行了规范以外,云南、贵州、广西地区彝文还没有规范。广西彝文除了在广西博物馆收藏有广西彝文文献以外,云南和贵州彝文文献已整理翻译正式出版了不少彝文文献。而且采用彝文、国际音标注音、直译、意译的方法。同时还在有些地方进行脚注,把有些外人不好理解的彝族文化给大家解释清楚。现将四川、云南、贵州部分民间流传的彝文进行比较如下。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89735749806.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彝文书法笔画基本上只有四种:横、竖、左右弧及圆。其他笔画均是在这四种笔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金石彝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土于云南昭通,是最古老的铜质彝文印章。阴印阳文,有青蛙形印钮,刻有“螳螂山长官手印”七个彝文字。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89747827775.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螳琅山长官彝文印章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妥阿哲纪功碑。蜀汉建兴丙午年刻立的彝文碑刻。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89775423250.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妥阿哲纪功碑残石拓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宋末年摩崖石刻,位于贵州黄果树瀑布上游的拦龙河右岸岩石上,刻有彝文589个。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034409047.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摩崖石刻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成化钟,铸造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为彝汉两种文字铭刻,彝文130字。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046708374.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成化钟文字拓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修千岁衢碑记。刻立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镌刻彝汉两种文字。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056380883.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修千岁衢碑拓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西大渡河建桥碑。刻立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6年),在大方县与黔西县交界的大渡河桥北,分为彝汉文两碑。彝文碑1982字。 ⑤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065409449.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西大渡河建桥碑拓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文写本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的《劝善经》刻本,最早的木刻本。全文约22900字,用彝文翻译的《太上感应篇》。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077623123.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刻本《劝善经》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文书法落款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布局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写书法作品也跟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法。章法结构要首尾相应,前后管领,神气一贯。所以,唐朝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一幅书法作品,在字与字之间,要有阴阳相背,在行与行之间,要像一棵树那样,枝繁叶茂,彼此相让,显出生趣盎然的气象。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外气言一篇有虚实、疏密、管束。何谓布白,就是着墨与空白之间的配置,要使之相间匀称,安排合度。有字的地方叫“黑”,无字的地方叫“白”。字中的点画处叫“黑”,无点画处叫“白”。有点画处是点画,无点画处也是点画。有字处是字,无字处也是字。每字中点画有结构。无点画处也有结构。邓石如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白的妙处,变化万端,不像运笔和结体那样具体,要辨识隐微,玩味碑帖,存手于心,运用在人。鉴赏书法作品,要取其法、意、韵三妙。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落款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书法作品中所使用的印章分为两种:一种为“名章”,就是刻有书写者姓名的印章;一种为“闲章”,就是除名章以外其他用于作品中的印章的统称。名章通常盖在书写者署名的下边或左边。闲章盖在正文引首处的叫“引首章”,盖在末尾下端空白处的叫“压角章”。闲章的内容多是一些格言、警句、诗词、年代等。它的使用应与正文内容有密切联系,不要“风马牛不相及”。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题款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分为“单款”和“双款”两种。单款是指书写者的姓名或者加上书写的正文的出处以及书写的时间和地点。双款是将书写者和受书者的姓名都写上,同时,也可以加上正文出处和书写的时间地点。受书者姓名称为上款,要写在下款之前,以表示礼节。书写者姓名以及书写内容的出处和书写时间地点等称为下款,应写在正文之后。前款与正文两者之间要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符合总体布局的完美。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文书法有关问题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四川规范彝文经国家机关正式批准推广使用以后,彝文书法也随着彝文的普及出现了很多彝文书法作品。另外云南和贵州也出现不少当地彝文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彝学机关单位还组织全国性的进行彝文书法作品展览和比赛。虽然规模有的大有的小,但带来的影响很大。例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局、云南省楚雄彝文书法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彝文书法比赛,1998年赛后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彝文书法选》。四川省西昌学院彝学院前些年也举办凉山地区彝文书法比赛和展览,凉山火把节期间有关单位和机构也举行彝文书法比赛,每次都有不少爱好彝文书法的作者踊跃参加。除此之外,探讨彝文书法方面的文章也出现在有关报纸和刊物上。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关彝文书法问题。目前从有些彝文书法作品来看,存在很多需要指正的地方。例如有些彝文字形怪异,随意改变原来的基本字形,有的字被乱添笔画,有的字形被写成类似甲骨文字。有些字任意改变字形以后成了大家不认识的东西。书法的规则除了艺术风格以外,还要尊重文字的传统文化特点才对。彝文有千千万万的彝文文献作品,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我们继承发扬光大的典范。书法作品不是越怪越好,而应该是艺术感很强,大众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近年汉字书法也有人打着创新名号,出现了“射书、盲书、丑书”等“伪书法”。有的缺乏理想信念,是非不分,美丑不辨。有的人对创作和作品粗制滥造,弄虚作假。 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打着创新旗号,对字进行解构,对书法进行扭曲化,故弄玄虚,丑态百出。这是应该值得书法界注意的问题。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前些年有人把规范彝文勾勒成象形图画文字,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首先你凭自己想象勾勒出来的象形字,如果没有书面证据,你怎么证明它是这样的字呢?如果这些所谓书法只是自己欣赏是可以的,但拿到社会上那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实际上彝文古籍上除了有些象形字外,一般很少看到像东巴文一样的图画字。大家认为彝文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发展为高度线条化了。所以,我认为目前彝文书法应该在继承发扬传统彝文书法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81090103468939.jpg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朱文旭书法作品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在小学、中学彝汉文双语学校进行彝文书法课练习。一周安排一节课或两节书法课。一学期期末来一次书法总结比赛。目前,各省有些中小学汉文教学中也开设汉文书法基础课。教育工作者也呼吁加强汉文书法技能技巧,继承发扬汉文书法传统。我们过去到凉山民间作社会调查时发现,在凉山彝族地区有些小学和中学,他们根据学校情况多年前就开设彝文书法练习课,有的在学校墙报上就有学生的彝文书法作品。但这些现象都是学校自行搞的。必要时教育部门应该考虑适当提倡彝文书法课问题。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丁长河《彝文是当今惟一活着的世界六大古文字》,《凉山日报》,2010年1月15日第9版。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讨》.《民族语文》,1999年第1期。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笔者也从中学到大学都非常喜欢汉文书法和彝文书法。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书法比赛,我也写了彝文和汉文对照的一幅作品参加比赛,结果被评为第一名。奖品是一本相册。后来因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就很少练书法了。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阿1581348223321824.jpg”的“1581348217885301.jpg ”这个字可能是个方言土字,后来被废弃了。查了很多汉文字典和词典,都没有该字。该字和其读音待考。目前有读ake(阿牁)的、有读aqi(阿綺)的、有读ashi(阿诗)的。有的说可能与古代大毕摩阿诗拉则整理规范彝文有关。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⑤王正贤《彝文金石述略》,《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书目: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秋子《中国上古书法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朱文旭《彝文造字法研究》,《中国文字》(英国版)2017年第2期。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于《彝族人网》   作者:朱文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x3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