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打歌”的传说
作者 大理州民宗委 2018-05-02
原出处:新华网

  打歌,大理市祥云县普淜镇彝族也叫“歌些”。彝族的“打歌”据民间流传起源于公元1279年明朝年间,据记载起源于对民族斗争胜利的欢庆、祭奠祖先,彝族以火、神羊、神牛为图腾。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打歌”的来历,有三个传说。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一:传说在远古时候,彝族祖先部落和其他部落发生纠纷,战败后被迫赶着牛、羊退到一座大山上,但是对方仍然进攻,在进退两难有可能遭灭族之灾的时候,部落首领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看天色已晚,便叫大家在每只羊角上捆上火把,并点燃火把,受惊吓的羊在山上东跑西窜,似千军万马在奔腾,加上彝族同胞粗犷的怒吼声,敌人以为来了救兵吓得撤退了。从此,彝族同胞便世世代代纪念这个日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家家户户燃火把,村村寨寨都打歌。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二:传说是纪念孟获夫人。折苴么彝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孟获家族,孟获夫人祝融,她在战场上骁勇无比,在生活中,她教彝族妇女做衣服、纺线,传说农历二月初八是她的生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彝族同胞都要穿上艳丽的服装载歌载舞纪念孟获夫人。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三:传说是赶节令种庄稼。古时候,生活贫困的彝族同胞,每年都要先为头人种庄稼,等种完了头人家的田地,节令快要过去了,彝族同胞历来是刀耕火种,于是烧扎把地,还来不及等火灰熄灭便去翻地,打赤脚的彝家汉子一边翻地,一边因火灰热而左右脚换来换去的跳,妇女们便在后边点种,真是“右边转三转便成了盘庄稼的舞”,于是,彝族同胞只要是农闲时节便打歌,以此来告诫后代,劳动是光荣的,同时也是艰苦的。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打歌”是一朵盛开在彝乡的瑰丽奇葩,在浩繁的民间艺术广阔天地里,以它特有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装点着居住在这块红土地上彝族人民生活,它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兴盛,寄托着彝族人民的精神,是彝族人民历史文化产物的结晶,是蕴藏在民间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推进的今天,不仅仅只是彝族同胞会“打歌”,其他民族的同胞闲来无事也跳一跳,“打歌”不仅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也是彝汉同胞之间交流的桥梁,增进彝汉兄弟民族相互间的了解、友谊、团结,同时也带动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进步。sV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