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地处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改设“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有彝、汉、白、回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 彝族是漾濞最古老的民族,早在两汉时期就在境内游牧和农耕,史称“嶲、昆明”;唐代称“乌蛮”“乌蛮别种”,是南诏国的主体民族;元代以后称“罗罗”;建国后经过民族识别,定称为彝族,按其自称,有腊罗、聂苏、诺苏泼三个支系。彝族以“大聚集小分散”的居住形式,分布在全县的村村寨寨、山山岭岭,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9.8%。
在漾濞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与其他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共荣,以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漾濞彝族以特有的智慧创作了具有漾濞特点、展现彝族特色的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故事内容涉及历史、民俗、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题材丰富多彩、感情爱憎鲜明、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妙趣横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漾濞文化大发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灭绝和消亡,漾濞民间故事同样面临着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由漾濞彝学会搜集整理的《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旨在抢救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使即将失传的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得以传承和光大,为漾濞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多的历史史料。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分为远古传说、人物故事、地名来历、节日名胜、传奇故事等5大部分,收录了123个民间故事。收录的故事,按照民间流传的最原始的讲述(古本)记录整理,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文学加工,原汁原味呈现给广大读者。许多文字是从彝语中音译而来,带有浓郁的彝族方言韵味,既凸显彝族文化,又让读者倍感亲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的编辑出版,既是繁荣发展漾濞彝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干跨越发展实事,建全面小康漾濞”的具体体现。
应县彝学会之邀,故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