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虬庄陶片刻符是彝族毕摩的驱魔令
作者 吉差伍来 2016-06-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提笔之言
 
  在互联网上看到龙虬庄陶片刻符时,我就想写篇文章阐述一下不同的观点,因为我小时亲眼看见过彝族老毕摩①制过这样的刻符,并问清了其用意。因此想再找这位毕摩(名:罗格阿古,男,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核对一下,才迟迟未动笔,但直到前年才知道他早已仙逝。他是一位能识古彝文,讲古彝语的人,现在这样的毕摩几乎未见了。
 
龙虬庄陶片刻符简介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江淮之间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时,于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有8个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刻文为两行,左行四个近似甲骨文,右行四个类似动物图形。
 
  2003年,中央电视台网站刊载了题为《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的文章称:“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在全国展出时,高邮龙虬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N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的作法经过
 
  那是1983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我开始全面接触汉语言和文字,对于在彝族村寨长大的我,学习时分吃力,弄得我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家里人看在眼里,就去找人毕摩测算原因,算出我中了邪魔,需要找毕摩驱魔。后经人推荐,说大毕摩罗格阿古才能胜任此事。于中家里人请来了大毕摩罗格阿古。
 
  我记得家里用了一只绵羊来作祭品,毕摩在家里讼了一夜的经文,我记得他当时还带有两个小徒弟,他俩也跟着诉经,毕摩时不时地摇着铜铃……。
 
  到了第二天中午,毕摩移出房内,在屋前制驱魔令,也就是法事的尾生部分。我记得当毕摩叫人拿了一些泥土和不要了的盆子,然后亲自开始做泥人和泥牌,同时口不停地念念有词。他做了两个小泥人和一个泥牌,在泥牌上画了以上图中的刻符,将泥人、泥牌同入盆内,再叫人拿了些炭火、辣椒、羊肉也一同放入盆内,弄得异味特别呛人。
 
  之后毕摩一边念经,一边叫人把弄好的盆端起围着我转了几圈,然后叫我闻异味,我顿时被呛得打了个喷嚏,毕摩口中念着什么“走走走”之类的话,叫人把那盆送到人迹稀少的小溪边,并交待送盆人不要回作法地了。送盆人走后传来已放置的消息,毕摩就讼了一段吉祥如意的经文,法事或驱魔仪式就结束了。
 
彝族毕摩对驱魔令的解释
 
  当时这位毕摩就当着我制驱魔令,所以我也问了他一些疑问。大概意思是邪魔附在我身上,所以我得病了,经过毕摩背诉经文通告三界,再用异味将其引或呛出来,转附到泥人身上,将其送回它的世界(毕摩认为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是鬼魔出入的地方,也就是阴阳相接处),并有文书或书令为据等等。
 
  驱魔令中刻符内容,据这们毕摩讲,左边竖排是彝文。右边竖排是动物简画。从上至下是狗、鸽子(彝语叫勒别特尔,彝族人认为鸽子是因为颈破了,所以声音在颈喉中回旋,这里的勒别就是颈破了的意思,因此毕摩在画鸽子简画时在其颈处打了个折)、大蚯蚓(彝语叫色格布迪)、鸭子。喻意为叫邪魔离去时,遇山象狗一样翻越而去;遇空(天)象鸽子一样飞走;遇地象大蚯蚓一样入地;遇水象鸭子一样游走。总之要从人世间化去。
 
  至于左边的彝文,当时这位毕摩在写这些彝文时,我看了纳闷,因为我刚学过规范彝文,而他写的不象规范彝文,所以忍不住问了他,而他说这是写给阴间的文字,不能和人间的文字一样,所以要将人间的文字变造一下。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问是哪几个彝文字的变造,不过这些字总体上和彝文字还是大体相像。
 
  驱魔令是我根据彝族毕摩的用意而译,有不妥或疑问请来函交流。
 
 
  注:①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也可以行巫又高于巫师。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也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