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滇南彝族杆杆酒
作者 吉才柱 2018-12-28
原出处:莱国索

"杆杆酒”,汉语也称“泡水酒”、“咂酒”, 是彝族人民喜庆节日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别具风味的水酒,它采用玉米、高粱、荞麦等五谷酿制而成,因饮用时需插若干麦杆、麻管或竹管吸饮而得名“杆杆酒”。它是彝族独具特色的美酒,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杆杆酒”至今在大小凉山彝区和贵州彝区深受民众喜爱,随处可见。
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多数彝区也有饮用杆杆酒的习俗。滇东北、滇西北彝区的介绍文章比较多,大家已有一定的了解,今天笔者展示的是鲜为人知的滇南、滇中彝区,即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清代毕摩彝文经籍绘图中的杆杆酒。了解历史,对我们传承、创新和开发彝族文化大有裨益。多的不说,至少以后各种彝族文化节庆仪式,门口可以放一坛水酒,插入吸杆,供来宾品尝,增加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幸福生活”画面,图中有一人在砧板上剁肉,另一人坐地上通过吸杆品尝和分酒。在彝人看来,各有居所、六畜兴旺、五谷满仓、高朋满座、美酒飘香、主客有礼、人伦井然,谓之幸福生活。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毕摩之家”画面,图中有一人在砧板上剁肉,另一人坐地上通过吸杆品尝和分酒。中上位置有一个长胡子毕摩,头戴毕摩斗笠法帽,肩披披毡,手拿经籍。画中的禽畜有牛、马、羊、鸡、猪,这是清代滇南彝族中常见的禽畜,反映了当时彝族主营农耕兼营畜牧的生计方式。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毕摩祝福”画面,图中有一人在砧板上剁肉,另一人坐地上通过吸杆品尝和分酒。毕摩头戴红色尖头斗笠法帽,一手拿彝文经籍,一手摇着铜铃诵经祝福。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吸饮“咂酒”(杆杆酒)画面,图中有一清代服饰的人在通过吸杆饮用美酒,坛前有一佣人在给坛子添酒。画面描述的似乎是彝族大户人家的日常之俗。 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春风得意”宴客画,主人家请戏班子进家表演,吹拉弹唱中有一人在吸饮杆杆酒。可见,在当时滇南彝区,仪式、宴席中饮杆杆酒习俗比较常见。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是清代滇南彝族毕摩经籍绘画中的“有吃有喝”画面,图中官员们坐在衙门中断案,意为施政清廉;门口有一人赤裸上身用双牛耕犁,意为农夫要勤劳耕种。左侧有两人,一人正在吸饮杆杆酒,另一农夫模样的人蹲坐地上歇息,等待着轮到自己吸饮杆杆酒。D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图片截图自张纯德著《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一书)

作者简介:吉才柱,男,彝族,云南保山市昌宁县人,云南民族大学2018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