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彝族历史及民族风俗习惯简介
作者 文山州人大常委会 2008-05-11
原出处:文山州人大常委会网站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据史书记载,彝族先民大批进入文山地域的时间,远在1200年前的唐代。彝族先民的“乌蛮”支,元代分化混合组成37部,其中的王弄山部就住在今文山县的回龙;教化山部居住在今文山城西。文山州的彝族自称繁多,他称可分黑彝、白彝、倮、仆、撒尼、孟等,他称支系多达21种。文山州的彝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现有人口323229人(2003年统计)。
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史上无姓氏,实行父子连名制,即父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子名的第一个子。彝族现今的姓,大多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官赐。彝族各支系均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长期的民族间的交融,绝大多数彝族通汉语。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服饰,色彩缤纷、工艺精细、式样繁多、内涵深沉。用红黄蓝黑青紫白诸色搭配制作的服饰,色彩对比强烈,具有东方民族服饰艺术的鲜明特色。所用颜色内涵为:蓝,表示圣洁民族的发源之地;红,表示血与火的战争和历史;绿,象征高山与森林;黑,记录祖先迁徙中渡过的江河;白,是灾难与不幸的辛酸;紫,部落的相交与融合。彝族传统服饰,书写了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山的彝族节日

火把节

各地彝族同胞流传的火把节的传说不同,先说上几个给你。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远古时代,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天。望着丰收的景象,男女老幼欢歌起舞……但是,可恨的天王,不让彝族人民过上美好的日子,派来了一个叫十大力的大历士,毁坏彝山的庄稼。彝族人民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被糟踏,个个怒火胸中烧。一个叫包聪的小伙子要阻止十大力的暴行。他与十大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大风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山神们伸长脖子观望。包聪和十大力扭打在一起,象两条巨龙舞动,头和头顶在一起,象两座大山。四支脚踩过的地方都变成了深深的水井,膝头跪过的地方成了水塘。太阳升起又落,月亮落了又升,他们扭打了三天三夜,十大力终于精疲力竭,包聪乘机挥起一脚把它踢倒在地。大山看了张大嘴巴称赞,大树伸拇指喝采,箐水歌唱颂扬,大风把英雄的事迹到处传播……天王听了恼羞成怒,撒下一把香灰。霎时,香灰变成了无数的害虫,落满彝山。彝族人民眼看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又要遭毁,大家集合起来,一人一个火把,组成一条火龙,遍游田野,把害虫全部烧死了。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劳动果实。从此以后,火把节成了彝族人民“除虫害,庆丰收”的节日。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士司,他生成一双老鼠眼,扫帚眉,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黑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打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曾多次举行过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来。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日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起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进攻。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够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枪树叶青草吃。扎卡率领着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去冲杀。快到城堡了,那鼓声和喊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一面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洞里去,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了城堡,蜂涌而入。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土司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立刻带领扎卡他们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去。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就是不敢下地洞。一下子便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一道寒光闪过,将那匕首击落在地上。原来扎卡早有防备,他料到黑煞神不会轻易投降,要作垂死挣扎,所以当地洞里的匕首飞出来的那霎间,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便将匕首击落了!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来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于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为"火把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山境内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富有自己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据彝族太阳历说法,日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阳在运行轨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时太阳照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这天当作喜庆的日子。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杀鸡宰羊,备办佳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指定的场地上斗牛、赛马、赛歌、赛舞,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戏,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此外,人们举着火把巡绕住宅周围、田间地头以灭虫除害,然后成群的人们围在簧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前的一个月,火把节的准备工作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姑娘们一边赶制着彩衣彩裙和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一边专心致志地练习着火把节歌曲,好在节日上巧弄歌喉,一展华姿:小伙子们一边精心饲养着参赛的公牛和骏马,一边刻苦的演习摔跤的技艺,决心在节目上压群雄,英武夺魁:儿童们则满山遍野地采蒿杆寻细竹扎制祭天驱虫用的火把,把一颗童稚无邪的心和闪光的愿望一并扎进了那长长的火把中:阿甫(爷爷的意思)、阿妈(奶奶的意思)、阿达(爸爸的意思)、阿姆(妈妈的意思)们则忙着酿美酒,磨荞面,选肥羊,为节目准备着美味佳肴。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要持续3天。第一天,各家各户打扫房屋,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的节日晚餐。傍晚时分,祭毕神灵祖灵,一家人便围着火塘喝美酒,吃坨坨肉(彝族人的美食品),畅谈生活,纵论古令,举杯祝愿风调雨顺,来年丰收。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幕降临繁星高照,弦月升空的时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点着火把,高声念着火把节的祝辞:“朵乐荷,朵乐荷!烧死伤寒痢疾。朵乐荷,朵乐荷!保佑五谷直登,保佑六畜兴旺,保佑人丁安康,。朵乐荷,朵乐荷………”绕着屋子转三圈,走向庄稼转一圈。渐渐地,四面八方的火把转到了一起。祝辞一声高过一声,乐之声一浪压过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寂静的彝家山寨沸腾了。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光下,人们手拉手,足跟足,围着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月琴,小伙吹着笛子,姑娘弹着口弦,“小孩做着老鹰抓小鸡”的快乐游戏,共同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在火光的辉映下流光溢彩,神采涣发。“谁把天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把把高擎的火把,一堆堆然烧的篝火,像一颗颗繁星落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节日3天的晚上每晚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游行。每晚的夜空,总有漫山遍野的火把在闪耀,火龙在游荡,彩霞在飞舞,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狂欢到夜半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相互帮助着梳妆打扮,准备第二天的选美,赛歌:小伙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火把场上一显身手,一展雄姿。(要摔跤)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整个节日的高潮。一大早盛装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祖辈选定的火把节场地,欢度节日。英俊的小伙子和顽皮的小阿依走在最前面,他们披着深篮色的擦尔瓦,佩着漂亮的腰刀,背着精编的竹斗笠,或赶着斗牛斗羊,或骑着参的骏马,或抱着斗鸡。象鹰一般飞向山岗,走一路威武,走一路粗犷。中老年人或背着、或拉着幼小的儿童走在最后面,他们披着崭新的披毡,把喜悦和幸福藏在心底,走一路稳重与老练。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活动开始了。火把场举行着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极富刺激性的竞技比赛,力的角逐不时激起人们一阵阵的喝彩;火把场外举行着选美、唱歌、跳舞、打磨秋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美的世界让人留连忘返。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太阳落山,众人散去姑娘和小伙在黄昏掩盖下,淌过溪火,穿过密林,走进大山,一同走向幸福的俩人世界。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神”或送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从宅前屋后绕到田间地角,人们边舞着火把,边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锇,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边唱,边向着历年焚烧邪恶精灵的地方,借着火把的光亮,人们各自为阵,拆开火把,燃起篝火,一边用篙枝架起一排排象征喂牲畜盐水的木槽和喂猪用的石槽,嘴里不停地唤马唤牛唤羊唤猪唤鸡,祈求六畜兴旺。一边燃起篝火,把第一天晚上杀的鸡翅毛,鸡脚皮,鸡肋骨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精灵,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平安,五谷丰登,牛羊发展。最后,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了一起,燃成一堆大火,以示全村人团结一心,除妖降魔共同防御自然灾害。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马节

(文山彝族特有)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彝族的历史上也有过许多大规模迁徙和奔波。因此,彝族十分敬重曾陪伴祖先长途跋涉、相依为命的马,并以过节的形式,祈求役马帮人驱邪除害,保佑地里粮食丰收。这种节日就叫草马节,在文山、砚山的一些彝族支系中较盛行。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马节在农历八月中的一个马日或龙日中选定,相连的村寨一般不同选一天,为的是避免相碰,以便各村寨问互相来往祝贺。节日当天下午,各家自己用茅草扎一匹骏马,用瓜叶做成马箩驮于草马上,箩内装一些灶火灰和野草籽,草马上插一些七色野花。晚饭时,各家都杀上一只鸡,做一些好菜饭,并塞一些菜食于草马嘴里,同时祭奠祖先神灵,饭后,各家把打扮好的花草马送到村子西边路旁草丛中。第二天,各家又将草马搬到路两边,排成长草马队,让村里人相互共同评论做草马的手艺,做得好的就作为来年大家学习的榜样。中午饭时,各家都自带一些鸡、猪肉、米、酒和蔬菜,在山里烧煮野餐,比赛做菜饭的手艺,比赛外村来客多少,以菜饭做得好、客人来得多的人家为称赞对象。饭前,菜饭先献草马才能用餐。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午饭后,举行斗牛比赛,得冠军的牛主人也会受到众口称赞,冠军牛也就会有许多人出高价求购。因此,不少人家为能使自己的牛得冠军,从春节时便注意精心喂养,定时定料,注意经常洗刷牛身,防止过度劳役,爱护备至。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之夜,过节的村子男女青年同外村来的客人,一起在村中的场地上尽情吹、拉、弹、唱、跳弦子舞,一直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马节的来源,说法单一。传说古时曾有一草籽鬼常到彝家人的地里随意撒野草籽来危害庄稼,坑害人民。人们为了根除草籽鬼之害,便用草籽鬼喜爱花马的习性,在野草未成熟之前,就采集一些未成熟的野草籽,让花草马驮上,运到西天火焰山,诱草籽鬼跌入火中烧死,草马节的习俗便由此流传下来。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宫节

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山彝族和广西西北白色一带彝族特有)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富宁、广南、麻栗坡等县的一些彝族支系中,世代传袭着一种盛大的节日——跳宫节,有的则称打宫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宫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到六月之间。具体日子虽不同,但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县的彝族跳宫节,有一年一小庆(历时3天),三年一大庆(历时9天)之分,大庆年节日最为热闹。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古时候有一些彝族部落,不断遭官军屠杀驱赶,为抗镇反暴,各彝族部落纷纷联合起来,同官军进行了殊死的武装抗争。战争连续数年仍不见胜负。后来,有一支彝族部落军队在一片竹林中巧布战阵,用竹制造的弓弩终于击败官军。接着,其他部落的军队也先后于正月、四月和六月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反抗官军镇压斗争的胜利,同时祭奠在战争中战死的英灵,彝家人便在战争胜利之日举行跳宫节集会,并从此沿袭下来。因战争胜利时间各部落有所不同,因而过节时间也就有了差别。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凡过跳宫节的彝族村寨,寨中一般都有专用的宫场、宫房和一片专用竹林;寨中从事组织节日活动的人分别称为寨主、宫头、宫娘和七大“郎委”(将军)。届时,全村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来到宫场上,在寨主的主持下,由宫头、宫娘和腰挂大刀的“郎委”率领,在铜鼓和长葫芦笙的伴奏声中,围着竹林尽情欢歌跳舞,连续数日。大庆之年,各村的人按照宗族姓氏,送祖灵牌到宫场上共同举行祭祖仪式,到山上共同吃祭祀饭,吃剩的饭菜全弃于山上,不得带回家中。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宫节再现了彝族古战争的场面,它既是一种抗镇反暴胜利纪念,也是对先辈英灵的一种缅怀。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菜节

麻栗坡、广南、西畴一带的一些彝族支系中,盛行着一种养菜节,有的叫过荞年。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菜节过节习俗直接来源于荞。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在古时候,彝族寨子有一次发生大火灾,把所有的住房都烧光了,各家所有的家具、粮食无一幸免。人们不仅无粮食吃,就连做种的都没有了,一个个全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正当大家都在一愁莫展时,有个人发现被烧光的房子地基上翻扑着一只碗,翻开一看,竟还有一些荞籽在碗下未被烧坏,于是大家就拿起这些荞籽去种在地里。荞出苗后长得很快,到四、五月就成熟了,从而使彝家人度过了灾荒。于是,人们为了感激荞给与人的救难之情,把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子定为荞菜节传袭下来。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荞菜节的主要仪式,是组织人到荞地里喊荞魂回家,送到楼上。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荞菜节如同过春节一样热闹,除请荞“魂”上楼外,还要杀猪杀鸡祭献祖宗。所用菜肴中,荞菜和鲜鱼是一定少不得的。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期间,人们在做完各种祭祀仪式后,便相约在一起对歌、跞弦子舞、跳葫芦笙舞;欢乐气氛连天昼夜,通霄达旦。未婚青年男女便相机谈情说爱,好不热闹。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荞为许多山区彝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在维系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荞在所有粮食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彝族人特别是生活在山区的彝族人民,对荞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这在荞菜节节日活动中可见一斑。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的“密枝节”

(撒尼人就是石林,邱北一带的彝族)彝族撒尼人有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居住在邱北县的撒尼人,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严肃神秘的“密枝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邱北的撒尼村寨,村前村后都覆盖着厚密的树林,这些厚密的山林是撒尼人的圣洁之地。邱北撒尼人一般称作龙山、神树、鬼林,但统称为“密枝林”。密枝林神圣不可侵犯,这里的一草一木、动物生灵都是神圣之物,任何人不得损害,若有违禁会受到全村群众的指责和惩治。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相传很久以前,撒尼村寨中一对恋人在深山密林中狂舞7天7夜后双双非命于林中,并变成了树。从此以后,村中发生不吉利的事,都以为是这对非命者所致。于是全村老少到林中祭祀供奉,祈求不要向村中降灾,保护全村平安。后来渐渐演变为今天的“密枝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节”一般为每年冬月的第一个属鼠日开始,持续7天。过“密枝节”前,他们要选择一天然的“石娃娃”作为象征密枝林的密枝神,藏在悬岩洞穴内,并选定一颗最古老最高大的参天古树作为龙树,石娃娃和龙树就是他们的社神,是村寨的保护神。“密枝节”第一天全村男子到密林参加盛大的祭祀仪式。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祭祀仪式上,由村里的毕摩(寨老或祭司)主持,全村男性在龙树下祭奠跪拜密枝神和密枝林,毕摩按古规带着挑选出来的健康男子,从秘密的悬岩洞穴中取出“石娃娃”,来到龙树下,用泉水清洗石娃娃,然后虔诚地将其放入垫着青松毛的箩筐中,上香进贡,进行祭拜。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供奉密枝神的祭品要用白色的绵羊、山羊或白猪、白鸡等,但必须是代表洁白的牲灵方可。供品摆放好,由毕摩带领全村诵经文以求密枝神保护全村老少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灾无难、过上幸福生活。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毕,大家当着密枝神的面,回顾一年来全村发生的大小丑事,共同评论,是坏人坏事共同批评,是好人好事给予赞扬。随后从中推举出一名既负责又有威望的男性为“密枝翁”。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祭奠仪式上,还要将石娃娃抬到毕摩家中,用清水再洗净,扎上新的彩色丝线,放在毕摩家中过夜,第二天又抬回林中神树下祭拜。过完“密枝节”,由秘密地将石娃娃藏放在洞穴中。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奠仪式后,由密枝翁组织杀鸡宰羊,共同烧水做饭,进行聚餐。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节”区间还组织巡山活动,其主要是检查密枝林是否遭到破坏。巡完山后,密枝翁要宣布密枝山保护的情况,并制定新的保护措施,教育全村群众务必遵守,严禁村民在密枝林中放牧、砍柴和打猎。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今撒尼人的“密枝节”这一古老神奇的节日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邱北普者黑景区内的仙人洞村,每年都举办“密枝节”,撒尼人除按古老的习俗祭拜,还要扎彩坊,挂红旗,营造节日气氛。“密枝节”期间还要举行歌舞、摔跤、斗牛比赛,密枝山下的歌舞坪、摔跤场、斗牛场热闹非凡,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力量的较量场,很多中外游客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邱北撒尼人这一奇特的习俗,不仅起到了扶正压邪的作用,是良好的民族风俗代代相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山林。撒尼人凭借“神力”,使村村寨寨的密枝林葱绿繁茂,莽莽苍苍的密枝林藤缠枝蔓,始终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神秘状态。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打花脸”

(花脸节,撒尼人过的)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一个反映伟大民族不畏强暴,抗击侵略压迫的生动故事,就在中国云南邱北县彝族的“打花脸”中。打花脸到底是哪朝哪代兴起的虽然不能准确考证,但“打花脸”的传说却代代相传,子孙牢记。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古老时候,勤劳善良的彝家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机灵的脑子,过着虽不富足,但却和睦平安的日子。而世道不公正,世途不平坦,总是有善有恶。就在彝家祖先居住的寨子外面,出了个心肝毒辣、专干坏事的妖怪。他听说彝家汉子强壮能干,彝家姑娘漂亮出色,于是就起了坏心,总想贪尽天下的福气,一年四季的福气。于是妖怪就以福六谐音为理由,定了农历六月为有福的月份,并为享尽一年四季的福,以四六二十四推算出:享六月二十四一天的福就等于享了一年四季所有的福。为此,农历六月二十四,妖怪就到彝家寨子用妖法掳走一批最漂亮的姑娘为小老婆,抢走一党最强壮的伙子当奴隶。灾难突然降临,防不胜防,彝家寨子哭成一团,乱成一片。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年,聪明机灵的彝家先祖,就在妖怪将要抢掳的那一天,全寨子杀猪宰羊,烧香烧纸,磕头作揖,敬祭天神,哀求老天降妖除魔。天黑之前,又叫全寨的伙子们个个打上长着双角的头套,然后姑娘伙子互相把脸抹花,让妖怪分不清哪个好看漂亮。到了晚上,个个手举火把,点起篝火,让妖怪能看清一个个抹了花脸还长着双角的怪象。果真,当妖怪天黑窜到寨子边时,看到的尽是手举火把、边舞边耍的“怪物”时,吓得转头就跑,加上老人、娃娃打木桶、敲瓢盆的声音,更是害怕得不行。第二年、第三年同样这样做,妖怪就再也不敢到彝家寨子抓人了。过后每年六月二十四也就成了彝家打花脸、手舞火把抗妖驱魔的日子。而在后来的年月,由于先祖开始就交待过,抹花脸吓妖怪赶恶魔,要姑娘伙子互相对抹,阴阳相助才有法力。故一代一代,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就渐渐成了青年男女互相嬉闹抹花脸,追逐吐露爱慕情,喝交杯酒以示交心定情的节日。并以谁的脸最花,谁得的爱最多,谁最有福气,谁最自豪幸福谁最平安吉祥。谁喝了交杯酒,谁就得了心上人。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拓展了这一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内涵,彝家山寨将这一古老的习俗涌入到旅游业的发展完善中,借以表达彝家人对各民族兄弟、远亲近邻、旅游宾客的热烈欢迎,对友人的真诚情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一习俗继承保留得较完好的邱北普者黑,彝家山乡水寨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敲锣打鼓,汇集到普者黑清清河边的旅游闹市一一西南角斗城欢度一年一度的花脸节。抹了花脸的男女青年,自然成了节日的主体。男人们不光画脸,还用红、黄、兰、白黑几种主要颜色将身上及两只手都抹得花狸猢哨。盛典开始,四支长号齐吹,火药枪依次而放,拉开了节日序幕。随之祭天。早已摆上全鸡、全羊、猪头、供品的神桌上,红烛闪烁,香烟辽绕。身上画了太阳、月亮及图腾图案的彝家汉子在神桌前向天跪拜,一位身穿兰色长袍,代表彝家老辈的神师,手舞绿树枝跳神,嘴里叨念着:“神灵保佑、灭妖除魔,无灾无难、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等类待有的暗语。祭天结束,随着表演大三弦、跳月琴,顶神灯、祭苍天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不仅本民族,其他壮、苗、瑶等民族也溶入其中,共度佳节,各自以芦笙舞、手巾舞、捞虾舞等向围观者献艺,向天地神灵表达心意。节日盛典仪式结束,男男女女就三五成群,结邦结伙,再现古老花脸节的原始场面。特别到了晚上,不少人手上都抹了用猪油拌黑灰制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的锅烟墨或是五彩涂料,相互追逐打花脸,将花脸节推上了最高潮,并整整闹腾一夜。如今,不仅六月二十四欢度节日,普者黑景区的宾馆、村落及度假村,还将这一传统节日的活动融入到平时的旅游接待中。每逢宾客光临,就要举着火把、烧起篝火,跳弦子、打花脸,敬喝交杯酒,让人们深刻领悟彝乡原始古老的民族风情深深感受彝家不畏强暴和压迫,热爱和平与发展的深情厚谊。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楚雄的彝族还过:三月会、赛装节、插花节等。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山彝族的一些风俗:

(一)出嫁新娘不落地

彝族青年结婚,男女两方人家以对歌迎送,两方要请人作陪郎和陪娘。新娘在出嫁路上,不论路途远近,同陪娘一起,都要由新郎家派来接亲的人背起走路,双脚不得落地,一直要背到新郎家才算完事。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使新娘和陪娘脚不落地,路途远的,新郎家往往要请许多身壮力强的青年男子轮流替换着背新娘和陪娘。接到新郎家后,新郎新娘当夜都不休息,要陪同客人一起饮酒跳舞。新娘回门时,新郎家的人才在家里隔一新房间,让回门后转来的新婚夫妇在一起同宿。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娘出嫁路上不落地,意取一个“新”字,即表示接到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媳妇到家,以后的家务事就会顺畅。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共抬新婚水

文山县彝族,有一种戏弄新郎新娘共抬一桶水的习俗,常让人看了捧腹大笑,使新婚之日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新娘接到新郎家的第二天,新郎的陪郎就会邀约一帮小伙子,以一根长2市尺左右的小木棒,“逼”新郎和新娘去池塘共拾一桶水回家。抬水时两人不得一前一后地互相跟随,而要面对面地横起抬桶走路。这种“恶作剧”式的作弄新郎新娘,不但会把新郎新娘弄得满头流汗,而且常常把桶里的水晃泼出来,弄得新郎新娘满身新衣服被水淋湿,狼狈不堪,从而引得围观者个个舒心开怀,笑声不停。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哭 嫁

在丘北、砚山、广南等县的一些彝族中,盛行着一种新婚姑娘“哭嫁”的习俗。 彝族姑娘将要离家出嫁时,要向父母家人、亲友等哭诉离别之情,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哥嫂的关怀之情,向同族姐妹诉说难分之意。同时,姑娘的父母,嫂子和姐妹也要进行陪哭,称赞姑娘的贤慧勤劳,倾吐将要分别的心情。此时,有的姑娘平时与娘家人关系相处不太好的,特别是父母包办嫁人的,就会哭得很伤心,借机倾诉心中的不满。若有出嫁不哭的,就会被视为无情的人。广南县那舍普人的姑娘哭嫁,在嫁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这时期,就要出嫁的姑娘,由其哥哥分别背到所有直系亲属家中——哭诉辞别,便在亲属家留住一、二日。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红布、红公鸡订婚

彝族青年订婚,订婚礼中,红布和红公鸡两种礼物必不可少,这与其他地方彝族有所不同。 青年订婚时,男方送去女方家的各种礼物中,一定要有二尺红布,一对红公鸡,外加糯米20斤,豆腐1包,酒、肉各16斤和香烟若干条。结婚前,男方要将做好的柜子、衣裙、银饰等物作“回妆礼”送到女方家,同时再送一次与订婚时数量一样的酒肉,外加总数不一,但尾数必须有2角的礼金,如6元2角。50元2角,100元零2角等。接亲之日,女方带到男方家的嫁妆,除男方原送去的“回妆礼”外,女方父母也陪上一些嫁妆一起带来。新婚女首进男家门,一般都要在天黑以后才入门。到了男家也不拜堂,次日黎明便返回娘家,到第6天才背上一背柴到男家正式住下来。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偷鸡”提亲

广南县彝族说亲,有一种别有一番情趣的习俗,叫“偷鸡”提亲。 在广南彝族村寨,青年男子只要看上某一姑娘,要去提亲时,可随意在村子里抓上一只鸡,无论抓着谁家的鸡都不会有人出来阻拦。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偷鸡”提亲,与平时发生的小偷小摸行为并不一样,被“偷”的人家不但不会生气,还会觉得是一件撮合别人姻缘的好事,因而不但不生气动怒,反而会高兴地乐观其“偷”。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找酒喝

在丘北县与红河州的弥勒、泸西等县结合部一带的彝族阿细人支系,有一种找酒喝的风习较热闹。 这一带的彝族阿细人结婚,婚日夜晚,临近村寨的阿细青年男子,便会相互邀约,集队赶到新郎家,同送亲的人家女子们一夜跳乐对歌。 对歌的内容,除了爱情方面随意出口对唱外,还有叙述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和“洪荒”时代的传说古歌。当天深夜,新郎家要在跳乐对歌的间歇,招待找酒喝的人吃一餐夜宵,然后再接着跳乐对歌,直至凌晨。 找酒喝的人,除路途较远一些的外,一般都在黎明时离开新郎家返回,远一些的则要到第二天吃完早饭后才离去。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找酒喝是一种名誉,其内容主要还是跳舞助兴,对歌谈情。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闲房”谈情(我们支系的,我是黑扑拉)

砚山县阿舍乡一带的彝族花仆拉人,青年男女间的婚姻恋爱比较自由。 花仆拉人村寨中,一般都有专供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场所——“闲房”。夜晚,成年的姑娘和伙子都会到“闲房”中去谈情说爱。不会去“闲房”谈恋爱的,还会被视为“不成器”。 这种“闲房”谈情,多以吹响蔑、吹巴乌开始相约,然后才到“闲房”中交心谈情。如有了相爱的意中之人,女子便会借口装作做活计的样子,跟随意中人到男方家住上一晚,次日早晨起来后,并主动给男方家的父母端水洗脸,以此暗示已有婚约。之后,男女双方又一起到女方家里,男子便主动帮女方家做一些挑水、扛柴之类的劳动,即算正式订婚。 花仆拉人的这种恋爱习俗,几乎没有父母包办,结婚用的聘礼也很少。许多年轻人家的父母,直到儿女把心上人带回家来,才方知自己的女婿或儿媳是何人。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禳毕”和“嘿览”(文山彝族独有,在文山又是广南彝族独有)

在文山州彝族各支系不同的节日活动中,聚居在广南县的戛叟人节日与别支系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以“禳毕”和“嘿览”两个节日特点尤为突出。其古风之纯朴、活动程序之规范,为文山州各支系彝族中很不多见。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禳毕”,汉语意为祭奠金竹,即祭竹节。“嘿览”,则为汉语中的尝新宴会之意,即尝新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旧社会,许多山区彝族,基本上是以村寨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的,一些历史较长的大村寨,内部自治性的管理体系较为完整,这在戛叟人村寨中比较明显。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戛叟人村社管理组织中,一般都会有德、曼、毕、萨、坍坎(坎萨)、贞等不同的主持和管理人员。其中:德为寨师,是一个村寨中的统领;曼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务是辅佐德行使统领职责;毕为祭公,是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分有文祭和武祭两种;“萨”是主持节日活动的事务统管人;坍坎是神坛祭祀供品的安排布置人;贞为主事联络通信工作的传达和协调人。所有群众性的节日活动,都由上述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地共同组织完成。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行“禳毕”的节日时间从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午日开始,到下一个午日结束,历时13天。有的村寨之间,也会略有一些差异。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禳毕”节日,时在春笋到处出土季节,竹笋又为节日之必用佳肴,因而过“禳毕”也有过竹笋节之意。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的第一天清晨,德、毕等一行9人前去祖先早年迁徙来的路上,取一包净土,一枝带叶金竹,一路歌舞回村,将带回的净土、金竹供于集体的祭台上祭奠。祭毕,便击鼓奏乐歌舞,宣告节日开始,村里人从此时起不能在过节期间下地劳动,外村人也不许骑马过村。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三两天,各家自办祭品到神坛上供奉。祭品主要为野兽肉(今已改用猪肉代替)、竹笋、山药、糯米饭、小米饭、糍粑、野菜等。当年有新丧的人家,祭献完后,要取一些祭品盛于蔑盒中,拿去埋于新坟上,以示作为死者回归祖路上之盘缠。是日晚,德、曼、毕一同主持斟酒祭祖灵,祭毕,全体村民便踏歌起舞,直至深夜方息鼓休息。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舞内容有模仿古人狩猎、采集野果野菜、田地农活劳作等。歌有叙述彝族历史、颂扬善良、鞭挞丑恶的;有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驱病除魔的等等。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嘿览”节目从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午日开始,戛叟人称为新年新岁,似有彝族古十月年的遗痕。时间一般为3至4天,有些年也会有6至7天的。届时,全村“九姓”(古时迁到广南的9姓戛叟人)代表,在德、曼、毕的组织下到神坛前议事。议事内容主要是总结当年庄稼收成情况,品评村社要员的功过是非,占卜推选新的禳萨,商讨来年节日事宜,总结完善村规民约和社稷供奉事宜等。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嘿览”节由“九姓”成员共同操办,一家来一人参加办伙食。费用按户平摊,购买猪、牛、鸡(今已很少用牛)三牲及酒菜等祭献食品。祭献时以“九姓”祭品为主祭品。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第一天主要是祭献祖先。具体是,先在神坛前铺席烧香,斟酒敬祖,接着念咒语,然后以牛、猪、鸡前后顺序杀牲祭祖,牛、猪、鸡头均相随对向祭台,猪放于牛的下面;鸡放于猪的下面,不能混放。祭毕三牲生肉后,拿去煮熟再献。熟食的具体献法,是在祭台上先置9杯酒,再依按9个数的饭、筷和三牲之头随后成一排,再后又放“九姓”人家各一块小米糍粑,一块糯米粑,一只貂鼠干巴,还有小米穗、谷穗、玉米包各3份。祭毕,大祭便算结束。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由德和毕主持占卜选禳萨。做法是让各家送一生鸡蛋去神坛煮熟卜卦。占卡者手拿煮熟的鸡蛋,口念蛋主人的名许愿,念毕用刀将蛋横竖切做4半,若有蛋黄正中的水珠留于刀口上,便算好卦,蛋主人便成为新“禳萨”,若不成,则依同样办法继续占卜下去,直至好卦出现为止。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或第四天,全村各家来一人,带祭献食品到神坛再次祭祖,并一起在神坛前吃饭。吃完饭后,德便正式宣布新的禳萨,宣布调整后的村规民约。之后,人们便一齐向新的禳萨祝贺,节日才算结束。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戛叟人的这种村社管理组织,在旧社会是一种与朝廷统治制度相并存的村社群体自治组织。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文山彝族禁忌

在彝族家庭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忌讳不少。在各种名目繁多的禁忌中,除少数带有尊敬老人、尊敬师长、尊敬客人之外,大都带有“万物有神”的原始崇拜中的迷信色彩,还遗留着一些贫富尊卑的旧社会阶级歧视的烙印。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烟:文山州的彝族,一般说,除少数支系人口较少,居住地又比较边远偏僻的以外,同姓是忌讳通婚的,同姓同宗更是禁忌,有的地方甚至与同姓的其他民族也不通婚。在旧社会的彝族内部,统治阶层与贫苦人家也极少通婚,贫富尊卑较明显。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青年结婚,在一些地方,旧社会父母包办较多,而一些地方又比较自由,明显地表现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婚配以姑表舅关系为优先,但忌讳不同班辈的人结婚。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青年姑娘结婚时,送亲一般都在晚上较多,意为既能见到太阳,又能见到月亮,否则就不能进新郎家门。路途远的也有白天送亲的,但忌讳碰到丧葬队伍,忌讳碰上打雷,如遇到这类认为是不吉利的情况,就要作法送鬼化解。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庭:在彝族人家,媳妇与公公、与丈夫兄长的关系相处要十分谨慎,说话要注意严肃礼貌,不得随便开玩笑,一起走路也要相隔一段距离。在家禁忌秽语出口做有伤风雅的事。旧社会,男女之间特别是媳妇同丈夫的兄长以及公公不能同桌吃饭。在一些不严肃的社交场合,要相互回避,外人也不得与主人的儿媳妇开玩笑,另外,外人来到家中,也不能当着主人的面,同主人的姑娘说笑话。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尊敬老人、师长,是彝族人普遍遵循的人生礼节。同桌吃饭,要请老人、师长坐上席,敬上好酒好菜。晚辈要忌呼老人和长辈名字。一些地方年轻人用的旱烟杆也不能长过老人的,所以一般年轻人用的烟锅杆只有4至5寸长,而老人用的都有2市尺左右。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许多彝族人家,人不能蹲坐门槛上,不能抬脚跨过火塘,不能踩火塘中支锅用的三脚,不能随意爬到灶上,供桌上不能摆非祭供物品。晚辈人特别是女晚辈人上楼,不得从楼下的老人和长辈头上走过。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婚事丧事和特定的节日外,一些彝族人在家不许吹笛子、吹口哨、唱山歌、跳舞。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生孩子,不满月时,除了后家人以外,禁忌外人进入有产妇的人家。因此,有产妇的人家,都会在门前挂上篾帽、树叶等禁忌标志。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事:彝族人死了,不许牛马走近死人旁,入棺后,不能让猫、狗爬过棺底,更不能翻过棺盖。因此人死入棺后,棺周围要罩上布幡。入葬时,墓穴一般只能与棺木的高度相平,忌入土深埋,意为不能让死者死得苦埋得深。一些地方,家里有人亡故的当年,过年时不能在地上铺松毛吃饭。死者的儿子,在人死后不满100天内,不能理发,意为敬孝。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产生活:在春节、火把节和一些重大节日期间,禁止下地生产劳动,认为在这些节日期间如下地劳动,对当年生产生活都会不吉利。这种禁忌尤以春节为重,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有些甚至要到三十才能下地劳动。过年三十晚上封门后到大年初一,各家人不得互相窜门,不能往门外倒水,不能随意吹火。家里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在年三十前全部找回;借别人家的东西,也要在年三十前送还,意思是这样就可以使当年家里的东西不会丢失,但这些禁忌在一些穷人家并不十分严格。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期间宰牲、祭祀只限于男人,一般女人是不能亲自动手的。一些村寨专祭山神的“龙山”里,也不许女人随意出入。一些地方过年过节期间,不许外地人骑马过村中的道路。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凡是彝族,在旧社会都禁食狼、狐、蛇、乌鸦、喜鹊、麻雀、马、驴、骡等肉食,今不食狗肉和蛇肉情况已改变。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些地方的彝族观念中,荞为五谷之首,因此在祭祀用的五谷及其食品中,除开特定的荞年、荞节以外,荞及其荞制食品,是不能用作祭祀品的。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鸡蛋择坟地

在马关、麻栗坡、文山、砚山等县的一些彝族中,至今还沿袭着一种滚鸡蛋择坟地的风习,有的则称为鸡蛋“点穴”。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老人死了,办完入殓手续和杀牲祭献以后,村上懂得“风水”的人便带着死者的儿子,戴着孝上山去用鸡蛋选择死者坟地。在山上事先看好的一处地点,孝子先将穴位上的石块杂草等清除干净,然后手里拿着一个鸡蛋,面朝后山站立,口中念道:“父亲(或母亲),你儿为你在此择地,你若喜欢在此,就让鸡蛋烂掉。”说完,便将鸡蛋从头顶上用力往后向下掼。鸡蛋落地烂了,就说明地点好,可以葬。如若鸡蛋不烂,则需再念再掼。连掼三次不烂的,说明地点不好,得需另寻地点再掼,直至蛋烂为止。xN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文山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