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俗之攀枝花篇
作者 beley工作室 2003-02-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族是我国古代氐羌族后裔之一,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经1990年人口普查,攀枝花有彝族人口84373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支系和称谓,有"诺苏"、"里泼"、"格苏泼"、"纳苏"、"耶罗"、"衣卢"、和"阿布"等支系。据口碑,系由云南、贵州两省区迁入现居地。喜居高寒或二半山,一般一个家支占有一定地域。hf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住房多为"夯土墙"和"立花墙",一列三间,正中一间设一火塘,作为全家聚汇、食宿、待客之所。主要从事农业, 以洋芋、玉米、荞麦为主食,肉食以猪、牛、羊为主。喜饮酒,吃坨坨肉,并以酒、坨坨肉招待客人。服饰着青色开襟、偏襟、对襟上衣。裤腰宽大,有大裤脚(1尺5至2尺)、中裤脚(8寸至1尺)、小裤脚(8寸)之分。女装特别是嫁装,在衣领、襟边、袖边、背袋、鞋面、头巾、荷包等处,用工艺手法加花边和绣花,图案色彩艳丽。婚姻实行"姑舅表优先婚","姨表禁婚",直系亲属不婚配。婚嫁有"背新娘"习俗。节庆有过大年(火把节)和过小年(每年10月底或冬月初)。无论过大年或过小年,都要举行赛马、斗牛、斗羊、射箭、打靶、摔跤、扭扁担、扳手劲、打磨磨秋、对歌、跳锅庄舞等活动。hf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用老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等著作和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还有彝文铸铜、碑刻。传统美工艺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刳木漆绘的盆、盘、碗、勺很有特色。悠久的文化陶冶了彝族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以及妇女在场不言秽语,成人不教唆儿童做坏事,贵客来举家出迎,以酒和鸡头敬客的传统美德。忌向火塘吐痰,忌摸男人头上的天菩萨,忌公与媳、兄与弟媳开过头玩笑。忌女人跨过男人衣物和头,忌男性摸女人裙子,忌在饭桌上敲打碗筷,忌食驴、骡、蛇、狗肉。崇拜黑虎、母虎,崇拜"万物有灵"。丧葬以火葬为主,个别支系实行土葬。hf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节日主要是火把节和彝族年,最为热闹的是农历6月24日盛大的火把节,人们往往要活动三天,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杆杆"洒,赛马,荡秋千,跳锅庄舞,天黑后在田野里点燃火把飞奔,民间娱乐荟萃,极富民族特色,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hf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