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百年“哑巴舞”展现彝山农耕文明
作者
陈应国
2010-06-03
原出处:大理日报
祥云县借助推进民族文化发展进程的强劲东风,找准定位,挖掘潜力,传承百年哑巴民俗,让彝山农耕文明亮相舞台,促使传承至今已有15代的禾甸镇大营村七宣“哑巴节”的“哑巴舞”跳出山门,走出寨子,七宣“哑巴节”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宣“哑巴舞”原为当地“哑巴节”举行的一种较为独特的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等特点。自有记录以来,七宣“哑巴舞”传承至今已有15代。通过从祭祀活动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在音乐伴奏下以狂欢奔放的舞姿和夸张的动作,生动地再现大营村七宣彝族农耕文明。作为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经祥云县文化部门的挖掘,并培养了一支当地农民组成的演出队伍,把彝山农耕文化民俗带出山寨,在七宣“哑巴舞”的基础上编排出了《跳祖鼓》、《部落的声音》、《耕牛舞》等原生态的音乐舞蹈。《跳祖鼓》曾参加2008年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并获第一名;参加2009年的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获大理区金奖;2009年8月,参加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暨2009首届大理国际影会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民俗活动展示,每场演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9年8月,大营村七宣“哑巴节”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个流传几百年的民俗民间活动有了保护传承的平台,并以舞台形式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