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传统村落——秀色美丽的坡垤彝家土掌房
作者 旅游长焦镜 2024-01-02
原出处:搜狐网

“跟着边凡看世界”,坡垤村位于元江县东南部的洼垤乡它才吉村委会,整村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错落有致的黄色土掌房在青山碧水的环绕和倒映下显得别具一格。在坡垤村,世代居住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被家家户户保留下来了。坡垤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森林山水相衬托,具有民族山村的格局特征。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05358645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洼垤乡坡垤村,村前的一潭春水倒映出一坡彝家土掌房的古朴模样。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079365639.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不少曾和坡垤村有着相同建筑群的地方,土掌房正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坡垤却在“守住乡愁”中觅得了新发展。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099851978.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土掌房、清脆嘹亮的“阿哩调”留住的不仅是当地人的乡愁,也停住了外乡人驻足欣赏的脚步。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119724568.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先后跻身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让坡垤的美得以“养在深闺人渐识”。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139396915.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无论是热爱记录的民俗摄影家、重在体验的城市学生抑或是举家出行的观光客都开始走进坡垤,发现坡垤。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16232804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空中俯瞰坡垤村,可以观赏到远处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一草一木都有个圆满俱足的生命,宁静之中蕴含变化万千的势能。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180411426.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浓厚的民族文化活动延续长久;风格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浓缩了中国山地彝族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态人文环境和鲜活的社会生活。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199326457.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内整体地势起伏较大,远处望去,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220671433.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落顺山势而建,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村内的自然植被保护得较好。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239566935.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秀美的山形和茂密的植被环绕着坡垤村。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258565259.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落土掌房风貌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元素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特点和文化内涵。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27568542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落建筑古朴大方,从建筑单体造型结构到建筑群空间布局,体现了民族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民族特色。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293934852.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坡垤村拥有禀赋的环境优势,整个村落分布于山脉上,顺山而居,不占农田,分台而筑,村庄格局保存完好,形成了“枕山,向田,环树”的选址特征。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309828099.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选址可谓是依山傍水,独具匠心。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这样的地理环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能使整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33629999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夕阳西下,美丽的彝家山寨,土掌房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水波倒影,美在水一方,美在水中央。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b9675ecc61044247f7d84729eb9291d_0de13708b01f458991f5317eb2b2d94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夕阳西下沉,红霞映农舍。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380888528.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中漫步,时红日西墜,光照土房,光焰如火,光芒四射,美妙壮观,此情此景让人目眩。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406630374.jpeg
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夕阳的光线下,流光溢彩,和整个村庄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庄严浓重的美来。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423958924.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夕阳映红墙。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443435342.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楼房,俗称“土掌房”。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513770595.jpeg
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房顶用土筑成平面,既可防火,又可做阳台晒场。妇女们喜欢在阳台上做针线活,老年人乐于在阳台上养神、吸烟。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532887043.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房屋结构一般是三间两耳房,为上下两层,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下有下厅,构成一幢四合院。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549704506.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格独特的土掌房,古树浓荫的青山。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565297449.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晨美丽的彝家山寨,云雾缭绕,土掌房从水边筑到山的半坡,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参差变化。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04270786.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层层叠叠的倒影……不经意间已创作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卷。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29492116.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坡垤这个美丽的彝族寨子。村内景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村落结构完整。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47612099.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山坡上土黄色的土掌房鳞次栉比,壮观而又优美。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64481197.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泥土,这抹熟悉的暖给这个峰环水抱的山村染上了梦幻的色彩。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81460413.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清晨,土掌房上升起缕缕炊烟,庄严肃穆而又飘渺悠远。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697277571.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山坡上土黄色的土掌房鳞次栉比,壮观而又优美。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3688714872160.jpeg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航拍:村庄与山林、农田、水体错落布置,形成前、中、远景层次丰富有序的景观,生态景观自然渗入村落,形成山、人、田和谐共生的景观格局。建筑以群山为背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以水为前景,取得开阔的视野;建筑因山而气派,因水而生动,呈现出一段段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gV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