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深处的彝海迎来了它火红的日子,彝海畔更是游人如织。70年前的5月,这里曾经发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彝海结盟”,如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凉山召开的时候,人们回首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了解当年红军与彝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彝海,红色的高原湖泊
宋明 文/图
红军当年从湖边走过
彝海周围基本上是彝族聚居区,70年前的冕宁,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川军阀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彝族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
重走长征路的团队走入彝海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凉山。5月20日至27日,红军过冕宁,受到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红军在冕宁成立了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支红军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组建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队伍――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并授予队旗;朱德总司令签署并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
5月22日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小叶丹派彝族同胞护送红军迅速通过百里彝区,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
彝海结盟――长征的重彩之笔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位于彝海边的“彝海结盟”纪念碑
彝家人依旧想念红军
70年的时光并未抹去人们对红军的情谊,今天的彝族人民依然想念红军。去年笔者在彝海边遇见了彝海乡盐井村一组75岁的吉约尔哈,他年幼时曾见过红军过彝海,解放后在彝海边当了三年生产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告诉笔者说:“红军过彝海时刘伯承与小叶丹喝酒结盟,我们和红军走的是一条路,也是一条心,我们彝家人和红军是一家人。当年红军过的时候索玛花儿开了,今天我们看见了索玛花儿,就想起了红军。”
冕宁,欲将彝海做“红”
今天的彝海成了一处新兴的旅游景区。去年5月12日彝海边又“火”了一回,彝海结盟纪念大会在那里召开,活动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军区主办。全国各地的来宾,包括刘伯承的儿子刘蒙等将帅的子女,昆明陆军学院首长和学员、国内百家媒体的记者,以及当地的干部和各族各界群众共7000多人参加了活动。今年9月下旬,笔者随重走长征路的团队走入彝海。当年见证彝海结盟的毕摩沙马尔格的孙子沙马依姑成为了彝海边的彝海结盟讲解员,他说:“我每天都要给许多人讲解彝海结盟的故事,每天都要讲好几遍。”
彝海结盟讲解员沙马依姑说:
“我每天都要给许多人讲解彝海结盟的故事,每天都要讲好几遍。”
2006年,中共冕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以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凉山召开为契机,强力打造彝海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冕宁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魏志强于10月10日告诉笔者:“去年我们就在做彝海结盟的红色旅游景点规划,建成了彝海结盟纪念馆,现在我们又建成了4公里的环海步道和景区绿化,纪念馆周围有了众多的索玛花……我们已投资1100万元用于彝海景区的建设。今年8月,彝海结盟遗址被列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彝海边的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旅游正红火,很多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彝海边开展。”
魏志强还告诉笔者:“除了彝海结盟处,我们冕宁的红色旅游项目中还有当年毛主席接见彝族代表处和红军文化广场,另外位于冕宁县境内的卫星发射基地也是我们冕宁县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我们冕宁形成了以彝海为重点的红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