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闪耀在烟海深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人文新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若隐若现的元朝古城,记忆她曾经的辉煌,穿城而过的零关古道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挺起了她不屈的脊梁;时涨时落的新民河,宛若一条舞动的玉带,放飞了她富昌的梦想。这个史上兵家必争的古镇,扼守越西坝子最富庶的一隅。新民河冲击出的一片卵石场如今已是一片引领古城遗民走向富饶的梦想之地,零关古道将新民古城劈成东西两半。古城隐匿于零关古道东边的烟海中,而西边的古城小学和新民中学雄踞历史长河之巅,送出朗朗读书声,寄托古城遗民重温辉煌的心声。由于两所学校新房落成而来到古城的笔者没能领略到曾经的青砖碧瓦、商贾风尘,却能在老城南边的新民镇感受风韵犹存,大街小巷见证着这里的繁华;烟海新韵,高楼林立,车流穿梭,公路彰显着这里今日的辉煌。边塞文化和商贾文化在这里积淀,兵家胆魄和商家谋略在一代又一代新民人身上折射,他们走出新民,与大瑞、中所城关人一同走出了凉山温州人的美名。
来到古城遗址,看到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志立在绿油油的烟海中,细读碑文,古城遗址属元代城址,位于越西县新民镇新市村。碑志是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新民古城遗址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立。新民古城为汉代越西郡阑县所在地,是“邛人”居住过的地方。元代在现凉山境内设建昌路,由罗罗宣慰司总之。锁一县、九州,越西是九州之一,时称“邛部州”,新民古城即为“邛部州”州城。古城于明代洪武年间废弃。古城遗址基本呈正方形,南北城墙各585米,东西城墙各540米,面积315900平方米。古城东起马敞河坝坎,南抵新民镇中心小学,西至新民中学,北达新河堰沟。古城内有大小内城,大内城位于东南方向,小内城位于西北角。古城遗址地面部分尚保存若干段,城的大体轮廓尚清晰。城墙夯土层明显,其夯土层的土色不同,夯土层厚约20公分。有的夯土层间夹一层鹅卵石,直径在15公分左右。听说古城内曾发现汉墓,出土了汉砖、陶罐、兵器等文物。“南方丝绸古道”绕古城西墙外而过。古城往南1.5公里,跨越西河向东约300米便是华阳村汉墓群,曾出土过蒜头壶、铜洗等一批精美的西汉青铜器文物。古城是目前凉山州境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文化遗存,对研究元代对凉山的统治及元王朝与凉山少数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新民古城还是零关古道成都通往云南的重要枢纽驿站,对于研究西南交通史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回味历史,从汉武帝置越西郡到明洪武27年修筑土城,新民古城历经1500多年,在这一隅土地上,层层积淀多少辉煌与遗憾。走在一段低矮的城墙上,笔者遥想当年这里的盛景,感叹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苍茫,心慰的是曾经的城墙上如今长着古城人们小康生活的梦寐金叶,带着喜悦的烟农洒着汉水收获着春天种植的梦。风抵脸庞带来一丝凉意,地边勾画出绿茵与大红袍相映的画幅,花椒的芳香与烟叶的青香在阳光下交融,朝廷贡椒美名在这里流传。
不远处的一根白色水泥柱子,上书大红“新民古城”四字,告示着古城曾经的宏伟。黄土雕饰的昨天在慢慢远去,岁月浸蚀而变得纤细的城墙还将继续延伸。时间在这里凝固,生活总是在不断地继续。没有了古城的新民镇依然处在交通要道之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这里的经济焕发着蓬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