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阿细彝族聚居区:碧水蓝天青山奏响彝家致富梦
作者 赵树龙 2016-08-18
原出处:人民网-云南频道
P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该镇掩没在青山里的可邑村帐蓬酒店P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碧水蓝天下,青山环绕中,一排排别墅点缀其中;黄头发、白发肤、蓝眼睛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拍照、或探险、或购物,络绎不绝,这里就是云南省弥勒市阿细彝族聚居区——西山镇。这里是誉满全球阿细跳月的发源地、阿细祭火的发祥地、阿细先基的原生地,这里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73.62%,365天空气质量优良,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镇内的可邑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 2016年1至6月,该镇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669万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9元,许多农户依靠“生态财”盖起了乡村别墅,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西三镇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是制约该镇最大的短板,历经对镇情的深入调查研究,该镇举全镇之力开展了大规划的水利建设,投资1844万元,从20多公里外的清水龙潭提水到马龙、戈西、蚂蚁三个村委会的水利工程,管网总长33千米,水池8个,解决了7个村民小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投资290万元,接通了可邑、蚂蚁哨、法雨哨3个村小组自来水管网,彻底解决了3个村小组人畜饮水困难和“可邑小镇”旅游开发用水难题;投资18.2万元,修缮麟马、大麦地、散坡3个村委会10个村小组供水管网;重金投入让该镇彻底告别了缺水历史。可邑村70多岁村民陈李氏说:“吃了60多年的雨水,这次终于拧开水龙头就吃上清丝丝的自来水,这辈子做梦也想不到”。
 
  葱绿的青山是西三最大财富,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成了全镇群众的共识和行动,也让西三镇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该镇有国土面积433200亩,318922亩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达66618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62%。镇内原生态林木种类繁多,绿树成荫,草木葱郁,百鸟欢歌,成了天然的大氧吧和动物的天堂,有游客戏称“不到西三吸氧,枉来弥勒旅游”。为促旅游业换档升级,该镇2015年投资6500万元,在不破坏原林原貌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可邑、蚂蚁哨、法雨哨村的森林酒店、汽车露营基地、观光马道、攀岩基地、山地自行车赛道、游客栈道等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全镇旅游特色化、全覆盖。高投入换来大收获,2016年上半年全镇就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672万元,接待游客73万余人次。
 
P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可邑小镇密枝林栈道里美丽的阿细姑娘们PK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管护好32万亩生态林的同时,该镇不断开展生态治理,发展林下经济。去年,该镇结合土壤、气候、海拔实宜种植核桃的实际,累计种植核桃96440亩,同时完成镇域内高速路两边陡坡地生态治理2772亩,建成沼气池264口,关闭取缔矿点103个;8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15项指标均达到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标准,并连续五年荣获“森林防火先进集体一等奖”。该镇结合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果、养殖,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每年仅林下生态鸡、羊、猪,捡拾野生菌出售的收入就高达3000多万元。每逢周末就到该镇休闲度假的昆明红塔证券公司副总经理黄云说:“西三都快成我周未的家了,一钻进这里的森林,听着潺潺的水声,偶尔几丝阳光透过茂盛枝叶照射下来,令人心旷神怡,身心放松;离开时再带些绿色农特产品,感觉心情特别好。”
 
  该镇的可邑村由于生态植被在全省首屈一指,日本留学归来的当地阿细青年查海涛抓住生态机遇,联合当地100多户峰农,成立阿细蜜源绿色养殖场,由于蜂蜜原生态、绿色、无污染,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每年在国内外的销售额突破千万余元。该村还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投资3416万元,建成可邑旅游专线、密枝林栈道、虎啸山林、跳月广场、水景观等旅游公共设施;为疏通旅游业发展全环节,全体村民主动开展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使村庄环境达到秀美、有序,庭院干净、美观,房前屋后整齐、规范;蓝天、碧水、青山成了该村响誉全国的金名片,也使该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2015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0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8829元,旅游人数突破1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60万元;旅游开发就地解决本村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117人,村民在家门口便可就业,年劳务服务性工资收入达168万余元。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