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牟定县概况
作者 牟定县政府办 2025-04-03
原出处:牟定县人民政府网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居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国土面积1449.6平方公里,东连禄丰,南接楚雄,西依南华、姚安,北靠大姚、元谋,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县城距州府楚雄市32千米,距省会昆明市179千米。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3103912_001.jpgDM_20250403103912_002.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然条件

牟定县境内最高点是凤屯镇腊湾村委会寨子山,海拔2897米,最低点是安乐乡力石村委会海子哨村大箐口,海拔1140米。县城所在地共和镇居牟定坝子中部,平均海拔1758米,牟定坝子面积8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7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牟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降雨量882.8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248.7小时。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jpgq3.jpg

李光洪-庆丰湖

行政区划

全县辖共和、新桥、江坡、凤屯4镇,蟠猫、戌街、安乐3乡,共7个乡(镇),89个村(居)民委员会,771个自然村,1200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末,总人口20.05万人,常住人口14.48万人。全县居住着汉、彝、苗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93万人,占总人口的24.5%。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1.jpg

金马山城

资源条件

牟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滇中位于楚中,是楚中城镇群和“楚南牟双广”同城化组团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楚雄州“三纵四横”交通路网的中心,昆楚大复线、永金高速、牟元高速在牟定过境交汇,是达县通州出省的重要通道,是昆攀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镇。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3103912_008.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牟定矿藏繁多、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40余种,已探明矿产所处地点和储备量的有金、银、铂钯、铜、铁、钛、钒、铌、铅、镍等20种。探明有“钪”等稀有矿种,稀土、石墨等稀贵金属储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3103912_006.jpgDM_20250403105703_005.jpg左脚舞-1.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

牟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铜鼓、战国时期的编钟,左脚舞广为流传,乌卡舞、咕娃舞、玛咕舞、芦笙舞各具特色,“三月会”歌舞狂欢,民间乐器“龙头四弦琴”华美大方,花衣、花鞋等彝族刺绣精制美观,素有“彝族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腐乳之乡”等美誉,牟定彝族左脚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人同跳左脚舞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牟定县东城.jpg左脚舞21.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旅游资源

牟定山川秀丽、生态优美。东有传说唐僧取经落难、建文皇帝遁迹的白马山;西有集险峻、古朴、幽静、奇秀于一山,融山川、历史、宗教、民俗于一炉的滇中佛教圣地、省级风景名胜区化佛山;有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庙;有建于清代、红军长征过牟定时肖克将军书写匾额的三清阁。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湾村群众在村里跳“玛咕舞”.jpg龙川河堤1.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牟定工匠众多、百匠俱全。被誉为铜匠、铁匠、篾匠、木匠、泥水匠俱全的“匠人之乡”,积淀形成了“立志成才、建设家乡”的牟定工匠精神,是“勤学勤劳、创业创造”牟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403105703_001.jpg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牟定县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努力建设“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为云南实现“滇中崛起”和楚雄州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作出牟定贡献。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v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来源:牟定县人民政府网,彝族人网;图片来源:牟定县人民政府网、牟定县融媒体中心,图片具体拍摄者不详,欢迎提供信息。
【声明】本文的素材资料从公开的互联网平台搜集,并经过彝族人网综合整理,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相关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媒体,著作权人如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