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徐霞客游云南武定:茶马古道今犹存
作者 ​李绍德 凤春学 蒋梦滢 2024-10-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的武定县,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的要津。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条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故事的古驿道。这些古驿道,每一条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它们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文化的传承,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古桥都散发着独特的风韵。今天,让我们跟随“霞客”的脚步,一同探寻武定古驿道的无尽风韵。
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1.jpg

武定县己衣大裂谷茶马古道。康建华摄

云南的驿道发展较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就形成了贯穿云南的南方丝绸之路。武定县城的驿道始于元代初期,当时中庆路(今昆明)至元代首都大都(今北京)的主要通道是经富民、武定、会川、德昌、建昌等直达成都,由成都可直达元代首都——大都。武定驿道历史悠久,是通往省外的主要通道。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分三路入滇,西路由今四川理塘、乡城人云南中甸至大理,东路由清溪道转元谋、武定一线至滇池。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3.jpg

古道上的武定县万德镇马德平村。凤春学摄

据《经世大典》载:公元1291年间,武定路设有马站10处,即明夷站、大龙站、会川站、黎溪站(这4站都在今四川省会理市一带)、姜站(今元谋县姜驿乡)、环州站、虚仁站(今武定县白路镇)、鞍山站(今武定县高桥镇马鞍山)和曲站(今武定县狮山镇九厂村)、利浪站(今昆明市富民县北部原名利浪驿)。每个马站有驮马50匹、站户150余户,方国瑜先生按“此为川滇交通之主要线路”也就是说四川、西康等地到昆明必经武定陆路。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5.jpg

武定县己衣镇五股水古道。凤春学摄

古道悠悠,时光轻抚。步入武定古驿道,己衣镇五股水古道上那斑驳的石板路饱含故事感,一块块石板被无数旅人的脚步磨砺得光滑而深邃,仿佛每一条缝隙都藏着过往行者的低语与叹息。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梢,斑驳地洒在路面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看见历史的尘埃在轻轻起舞。踏上古驿道,我们仿佛能听到马蹄声、驼铃声,以及远处山涧中潺潺的流水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一曲悠扬的古道交响乐油然而生,让人不由自主地神往其中,似乎回到了古时的马队中。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7.jpg

古道悠悠。凤春学摄

武定县域内的众多古驿道中,己衣大裂谷之上的茶马古道,尤其体现了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面对己衣大裂谷险峻的自然环境,古人依然开辟出了这条重要的商道。它在武定己衣大裂谷中蜿蜒前行,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古道上偶尔可见的马铃声,似乎在诉说着往昔商队的繁华与艰辛。裂谷两岸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古道上,与周围的峭壁、巨石相映成趣。清风拂面,带来山谷间特有的清新与凉意,让人心旷神怡。古道两旁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驿站和村落,这些遗迹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荣与衰落。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9.jpg

武定县己衣大裂谷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花云摄

在武定县金沙江畔蜿蜒的古驿道上,马帮成了一道独特而壮丽的风景线。这些由马匹、骡子及其背负沉重货物的马帮人组成的队伍,穿梭在崇山峻岭与金沙江的险滩之间,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古驿道两旁,岁月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古老的驿站,虽已残破不堪,但仍能依稀看出当年的繁华景象。驿站周围,或许还残留着当年篝火的余温,以及那些关于勇气、忠诚与友爱的传说。尤其在金沙江的险滩之上,古驿道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江水湍急,波涛汹涌,但马帮人却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地跨越了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的身影在江面上若隐若现,如同勇敢的战士,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现代交通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古老的马帮运输,但这条古驿道对于我们来说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1.jpg

武定县金沙江畔古驿道上的马帮。花云摄

沿古驿道前行,不时可见横跨溪流之上的古桥,它们或古朴典雅,或雄伟壮观,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特别是那些以木为材、独具匠心的木筝筝板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它们不仅解决了行人的渡河难题,更成了古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块木板、每一根横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这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驻足残留的驿站内,想象到当年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场景,以及不同民族间贸易往来的热闹与和谐。一幅“桥连古今,水映风华”的水墨画浮于脑海。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3.jpg

武定县猫街镇三家村古驿道上的木筝筝板桥。凤春学摄

古驿道两旁,散布着一个个古朴的村落,这些村落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画卷。村民们世代居住于此,保留着传统的彝族风情和生活习惯。走进村落,可以看到古老的土掌房、独特的民族服饰、悠扬的芦笙乐声,以及村民们热情好客的笑容。这里保留着彝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都让人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多样性。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能聆听到更多关于古驿道、关于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与动人故事。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5.jpg

武定县环州乡环州村古村落。凤春学摄

image017.jpg

武定县狮山镇浦西村碉楼。凤春学摄

在古驿道的某些段落,依然残留着一些古老的驿站、寺庙、碑刻等文化遗迹。这些遗迹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岁月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变迁。站在这些遗迹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在耳畔响起,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段遥远而神秘的历史长河之中。万德镇的《喜年亭记》就是这些碑刻中的瑰宝之一。《喜年亭记》不仅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更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古驿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石刻之上,文字遒劲有力,布局错落有致,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引领着观者穿越千年时光,回到那个充满故事与梦想的时代。随着岁月的流转,古驿道上的许多事物或许已悄然逝去,但这些古老的文化遗迹却如同一位位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倾听它们故事的人。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也启示着后来者珍惜当下,传承文化,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9.png

武定县万德镇古老的摩崖石刻。李佳鑫摄

image021.jpg

武定县古驿道上残留的万德土司耐母窝老家的牌匾。凤春学摄

沿着武定古驿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石板路上留下的不仅是旅人的足迹,更是历史的低吟浅唱,文化的深沉积淀。古桥流水,古木参天,每一幅画面都如同精心布置的画卷,让人沉醉不已。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23.jpg

武定马站环州站驿道旁的土司府古钟。凤春学摄

image025.jpg

武定县环州乡环州村古井。凤春学摄

image027.jpg

武定县狮山镇汤巴哨残留的古桥。凤春学摄

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满古驿道,一切都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此时此刻,站在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长廊之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与敬畏。武定古驿道,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过往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29.jpg

夕阳下的金沙江。凤春学摄

image031.jpg

武定县己衣镇茶马古道。凤春学摄

武定的古驿道,不仅是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见证者。它穿越了崇山峻岭,跨越了激流险滩,见证了无数商队、旅人、僧侣与使者的足迹。他们或肩扛背驮,或骑马驾车,在古道上留下了汗水与欢笑,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与传说。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33.jpg

武定县插甸镇水城河古驿道。凤春学摄

image035.jpg

武定县己衣镇古驿道上的旅人。凤春学摄

最终,当我们站在古驿道的终点回望来时路时,心中定会充满感慨与敬畏。武定古驿道,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长廊,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B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凤春学,县教体局;蒋梦滢,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