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天下重普洱”,10月22日~24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将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届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谢颖颖、姚雪松将主持开幕式暨迎宾晚会,韩磊、温碧霞、龚玥、陈斯、熊汝霖、杨倩林将登台演出。
茶马古道正式形成于明清时期,是我国西南地区面向国内外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走廊,
也是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的见证。它与丝绸之路齐名,是至今仍存活着的马帮古道,也是唯一一条以茶命名的古道。以宁洱为起点,向国内外辐射的茶马古道就有5条。
据了解,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由省文化厅、省旅游局、普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主办,宁洱县政府承办。节日内容丰富,有“开幕式暨迎宾晚会”、“千人竞走茶马古道”、“环普洱山自行车赛”、“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茶马古道保护万人签名”、“万盏传统手工灯展”、“茶都美食一条街”、“民族团结联欢及焰火晚会”等活动。
小帖士
宁洱明代称“普耳”,清代演化为“普洱”,其四季如春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丰富充沛的降雨量,纵横交错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明清以来为普洱府辖境茶叶集散地,故以普洱茶著称。
延伸阅读:关于宁洱
宁洱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占总人口的81.5%。居住着汉、哈尼、彝、傣、回、拉祜、白等1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
这里孕育了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底蕴,是世界茶源、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府起,已有278年历史。勤劳智慧的宁洱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出了独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使宁洱在历史上就形成了茶事兴旺、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文化昌盛的普洱茶生产、加工、贸易中心。这里地灵人杰、人文昌盛。建有百年老校——普洱中学,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磨黑中学,点燃了思普区第一颗革命火种,是云南省革命老区;培育了全国英模张培英和著名彝族电影演员杨丽坤;建有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2006年6月10日,该碑被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17日,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清置宁洱县。1950年改普洱县。因普洱山而得名。1985年改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2000年,普洱县辖2个镇、9个乡:宁洱镇、磨黑镇、凤阳乡、勐先乡、德化乡、把边乡、德安乡、梅子乡、黎明乡、普义乡、同心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81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宁洱镇43905磨黑镇10195凤阳乡24035德化乡13040同心乡15801勐先乡21356普义乡12260黎明乡11944把边乡12722德安乡11106梅子乡11742,001年,全县辖2个镇、9个乡:宁洱镇、磨黑镇、凤阳乡、把边乡、黎明乡、勐先乡、普义乡、德安乡、梅子乡、同心乡、德化乡。
2005年,普洱县撤销凤阳乡并入宁洱镇;撤销把边乡并入磨黑镇。经过乡(镇)撤并,普洱县原9乡2镇,减少2个乡,保留7乡2镇。2006年上半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普洱县撤销凤阳乡、把边乡:撤销把边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磨黑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凤阳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洱镇,镇政府驻原凤阳乡政府驻地。区划调整后,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7个乡:宁洱镇、磨黑镇、勐先乡、德化乡、德安乡、梅子乡、黎明乡、普义乡、同心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