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马边县政府办 2023-07-17
原出处:​马边新闻网

马边彝族自治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定位,瞄准马边旅游资源禀赋实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特有自然地理景观和彝苗汉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点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多彩明珠”。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ig1.jpg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蜕变

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古彝文化,成功打响“小凉山火把节”“小凉山采茶节”“彝历新年节”三大节庆旅游品牌,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分别增长8.54%和7.95%。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古彝文化内涵丰富。马边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明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汇区域,曾分别隶属于古嘉州(乐山)和古叙州(宜宾)管辖,是南方丝绸之路途经地之一,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现已挖掘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情歌阿惹妞、小凉山彝族毕摩经诵音、彝族神话勒俄特依、彝族婚姻习俗、人类最古老的自然法典维克达解、彝族年俗、彝族“古瓦”扦插技艺、指尖文化彝族刺绣、彝族毕摩等30多项彝族文化。开发了苗族芦笙节、花山节、苗族服饰、苗族歌舞等文化资源。“彝族年”、“阿依美格”、“毕摩经诵”、民歌《阿惹妞》、“彝族历法与民俗”已申报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彝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为马边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提供了有力支撑。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决策机制更加完善。由文体广新局承担文旅发展责任,指导全县文旅体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保障措施;统筹协调全县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文旅改革创新、旅游形象推广等综合性工作;负责推进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相关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扶持文旅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园区。拟定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实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旅游发展政策并监督实施,监督全县旅游业,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旅游,相关部门合力推旅游的良好格局。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化产业日益发展。形成了以县级、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成功打造“小凉山火把节”、“彝族年”、“小凉山采茶节文艺活动”、“苗族花山节”等重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圆满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天府书展”“五下乡”活动,积极承办“小凉山彝族火把节”“小凉山采茶节文艺活动”“小凉山彝歌会”等大型活动,丰富了县内文化活动内涵,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功创建3个2A景区、1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2家星级农家乐,发展旅游民宿达标户89家,“云上福来”景点荣获全市“新十景”称号,十三五末期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0万人次。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旅游线路布局明晰。围绕“山水彝乡、秀美马边”总体定位,谋划“一心三环四区”旅游发展布局,即以县城为中心,构建“永红—烟峰—梅子坝”为南环、“建设—民主—荍坝”为东环、“大竹堡—雪口山—石梁”为北环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古驿道茶旅文化体验区、小凉山民族风情展示区、大风顶秘境生态旅游区、雷马屏山水康养门户区”。同步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大力实施“四个特色品牌创建工程”,启动“永乐光辉”“温泉漂流”“世外梅林”等一批特色小镇、村落规划建设。分期分批列出推进计划和工作目标,将每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速确定在10%以上。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特色品牌潜力迸发。依托独特的山、水和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农业+旅游”,按照“生产地即观光地、产业园即体验园、农产品即纪念品”的思路,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建设,全县有机原料基地达到15.8万亩,雪口山金银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提炼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对三国古战场遗址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保护,完成荍坝古镇等40个旅游商标“保护性注册”,建成全省最大的烟峰彝家新寨,成功创建3个2A级景区、6个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以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旅游核心引擎,包装生成马边彝族自治县大风顶罗彻依达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永乐光辉小镇、“马猴部落”生态农业园、“世外梅林”休闲体验基地、马儿山和大王山森林康养等一批优质招商项目,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创建。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旅游基础不断完善。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基础配套,做优旅游发展环境。抢抓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通车,乐西高速加快建设契机,大力推动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四化五改”,配齐便民小超市、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烟雨高峰”、“云上苗岭”、“凤鸣会步”等2A级景区,19个村初步具备旅游接待功能。依托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援彝,与中央民大、川农大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开设碧桂园职业中学旅游专业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大力推进星级农家乐、星级宾馆饭店建设,具有接待能力的星级酒店3家。同时,出台《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指导旅游业发展,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旅游企业完善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产品、强化宣传营销等。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ig2.jpg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我县全域旅游得到较大进步与发展,但由于我县旅游产业起步晚,所以目前旅游产业上还存在结构单一,体量弱小,基础设施差,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交通瓶颈亟待突破。马边山高坡陡,道路崎岖、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制约明显,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缺少外畅内联大通道,铁路建设还处于前期谋划阶段,内部骨干道路少,道路等级较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目前乐西高速已动工,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已通车,交通主干道环境虽有所缓解,但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道路状况仍亟待改善,“宝藏难出山、投资难进县”问题依然存在。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旅游人才支撑不足。本土旅游策划规划、经营管理、文创、营销、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不足,从长期来看,马边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也无法保证旅游业人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人才不足成为限制马边文旅事业发展的瓶颈。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旅游要素保障乏力。马边旅游发展主要靠政府投资,缺乏上级配套支持。县级财政收入乏力,旅游招商引资难、融资渠道少,旅游开发的要素保障乏力。培育打造支撑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生态发展、持续增长的动能需求十分迫切。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旅游宣传力度不够。近年来,马边对旅游宣传和营销渠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走出去、请进来”的意识还不强,宣传推广方式相对单一,宣传范围拓展不够,对外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加之,旅游服务意识弱,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把握不准等因素,导致旅游客源市场缺少增长力。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旅游品牌急待提升。马边目前仅有国家AA级旅游景区3个,旅游资源相对分散且泛而不精,旅游企业带动帮扶贫困户措施少成效小,要素发展不够协调,“小、散、弱”现象较为突出,缺少龙头企业、龙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措施不多。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ig3.jpg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着力方向

围绕全县“一心三环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结合马边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按照“造点成珠、串珠成环、环环相扣、全面开花”旅游发展路径,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提高项目生成率,加快项目落地运营。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挖掘文化潜力,凸显独特人文魅力。深入挖掘南丝路古彝文化内涵,重点利用好彝族祈福、祭祀、经诵等毕摩文化和山歌、情歌、民俗等平民文化,加大对彝族、汉族、苗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对明王寺、石梁大佛等进行修缮。规划打造一批彝文化、苗文化、三国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同步发展禅养禅茶产业,力争建成中国·马边彝族奔康和彝乡振兴历史文化博览园。常态化办好“小凉山火把节”“小凉山采茶节”“小凉山彝历新年节”等节庆活动,挖掘彝区工艺美术、非遗技艺等文化内涵,推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图书、一批非遗精品宣传片、一批古彝文化小说或故事集、一批古彝文化影视作品,推动大型音乐舞台剧《千年彝叹》项目落地落实。推广马边歌谣和彝族达体舞,积极推进万人齐跳彝族达体舞吉尼斯记录申报,开发一批独具马边文化魅力的旅游商品,扩大马边知名度。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旅游交通环线。着力把马边建设成大小凉山和乌蒙山结合带区域交通枢纽,将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石梁服务区、马边服务区建成集游客咨询、古彝文化、非遗项目、农特产品展示与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服务区;优化中心城区旅游停车场布局,积极开展智慧交通建设;在重点的乡村旅游村落,规划建设一批满足自驾车、房车功能的自驾车微营地;围绕重大旅游项目,提升道路进出通行标准,着力推进马新路旅游道路景观化提升改造、荍坝镇景观廊道及骑游道、黄连山和马儿山森林康养基地进出干线建设,大力实施景观风景道、驿站建设和公路“厕所革命”,加快通用航空、大风顶创意交通、直升机场建设,打造立体式、多类型旅游交通体验模式。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推进城市建设,形成优美风景地域。积极融入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修缮力度,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彝区住房风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成一批特色明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基础配套、功能完善、产村一体的特色新村,重点打造永乐光辉彝族风情小镇、雪口山河漂流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围绕“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城建理念,融入“现代、山水、民族、熊猫”四大元素,建设马边河滨江公园、炮台山公园、莲花山公园,渐进式恢复传统民族文化、三国文化、茶文化,加快建设水利景观和水利风景区。以各类彝族文化传承为载体,加快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丰富和凸现城市文化内涵,推进景城一体,巩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小区)创建成果。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提档农业产业,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以“住农家、吃农饭、赏农景”为主题,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山茶叶、高山果蔬、林下竹笋、生态青梅等五大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马边茶文化观光体验博览园、青梅产业园等农产品采摘体验园,打造“农业旅游廊道经济”。推进“小凉山”区域品牌商标注册和“马边有机”“马边绿茶”品牌识别,延伸彝族泡水酒、彝族酸菜等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常态化举办好“采茶节”及“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大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等项目包装与招商,鼓励有产业支撑的村组,发展旅居型新业态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马边本土特色且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乡村旅游产品。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依托林业优势,培育新兴旅游产业。依托我县林业资源,独特气候优势,做足山水林文章,打造大小凉山康养优选地,推动森林度假、森林康养、森林运动、森林体验等业态发展。推进全县森林康养产业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做好大王山、马儿山、黄连山、金凤山四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好荍坝镇人头山悬崖丹霞野外地理科考和森林自然教育与体验基地及森林康养步道,通过规划包装生成项目,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华西医院对口帮扶马边契机,主动对接省级相关部门,探讨“森林疗养”模式和示范基地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发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产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以体育产业为抓手,展现旅游发展新理念。创新“以体兴旅、以体促旅、旅体融合”发展理念,打造运动旅游发展新格局,将马边打造成“中国西部地区彝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传承展示赛事基地”和“全省知名时尚体育运动体验赛事基地”。借乐山市承办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契机,主动承接少数民族赛事项目,突破小凉山地域限制,深入挖掘彝族传统竞技体育文化,重点培育打造彝族男女式摔跤、赛马、射箭、打陀螺等民族竞技项目,光明后山(炮台山)全民登山健身赛等群众体育活动,通过常态化举办持续性赛事活动,提升马边彝族自治县知名度与美誉度。依托我县独特森林资源和丹霞地质地貌及山水田园景观,按照运动赛事标准,积极向国家、省、市体育管理部门申报醉氧欢乐跑、越野健步走、森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户外攀岩、溯溪等赛事,体育产业与旅游发展互相支撑、相互依托,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潜力。0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图片:来自​马边新闻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