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正在向村民代表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为建卡户送生活物资。
从冕宁县城出发,翻过瓦屋山,盘山路上汽车行驶了近两个半小时。磨房沟镇核桃村处在一片绿意之中,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大山深处,越往深处行,视野更开阔。
核桃村,坐落在雅砻江畔的半山腰上,辖4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102户420人。2017年5月,陈建草草收拾行李,开始驻村工作。驻村以来,他根据核桃村村情,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反复讨论脱贫攻坚方案,让村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外出务工,立志要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01用彝名说彝话
驻村伊始,作为汉族干部的陈建为尽快摸清情况、进入角色,迫不及待地想要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语言交流成了陈建面临的最大障碍。为了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工作环境,他开始悉心钻研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练习彝语口语……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现在已经是地道的彝族人了,不仅能和老百姓用彝语顺畅交流,还有了响亮的彝族名字——俄施尔呷。”陈建略显骄傲地说,只要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学,学会彝语并不难。更重要的是,这对自己开展好工作起到了极大作用,说着说着还和记者用彝语交流起来。
02找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找资金建阵地。刚到核桃村时,村委会办公场所极其简陋,幼儿园教室破烂不堪 ……
“贫困户的房子都加固了,村活动室也不加固一下,都要垮了。”当地群众说。
没有像样的村活动室、没有漂亮的幼儿园,如何能开展好党组织生活、给村民提供好的活动场所,如何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带着问题,陈建奔走在县上相关部门,并得到派出单位和联系点单位帮助,对幼教点进行了维修。
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陈建又起了新建一栋集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一村一幼、文化室、民俗文化坝子等在内的新综合办公楼的心思,这也是全村群众的愿望。但是,这是一个大项目,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村里没有产业发展资金,也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如何才能筹集到建设综合楼的资金? 陈建一时间不知从何入手。
在向联系领导反映并得到支持后,陈建打报告、找部门,终于在村两委和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筹集到活动室和文化坝子建设资金。陈建说,村里正在建设的活动室,将成为磨房沟镇最“牛”的村级活动室。
03心系贫困群众为民解忧
动真情解民忧。核桃村贫困户兰文刚,居住地离公路有2公里多。陈建入户时发现,兰文刚家里没几样像样的家具,全家5口人生活拮据。
在详细了解兰文刚的家庭状况和致贫原因后,陈建把兰文刚家报成新建安全住房户。由于兰文刚家离公路太远,所有建筑材料必须二次搬运,需多花费一万八千元,陈建便一次次向乡党委政府、联系点单位汇报,搬运问题得到解决。2017年底,兰文刚全家终于住进了宽敞的安全住房。
不仅仅是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还要转变他们的观念。“扶贫先扶志,才能真脱贫。”陈建说,驻村第一书记要真正理解“精准”的深刻含义,要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情况精准帮扶。
记者采访时,刚刚从江苏打工回来的兰文刚笑呵呵地说:“我正准备买一套沙发回来。当时要不是陈书记苦口婆心劝我去打工,生活可能还是一团糟。”
独居老人罗住马,家庭条件也十分简陋,一间只有“三只脚”的床摇摇晃晃,了解到情况的陈建二话不说拿出驻村生活补助给他们两家添置一间新床。
“哪天,在给她提一床被子去!”陈建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看见他们的笑容和从眼中流露的那份感激,心里面挺满足的。
04壮大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发展产业,是村民奔康致富的基础性工作。
记者了解到,核桃村先后为建卡贫困户发放核桃苗、花椒苗1万余株;发放鸡苗800余羽;发放仔猪180余头;发放羊崽87头;发放接收机102台。同时,为激发建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帮扶单位帮助下,为所有建卡户发放了桌凳、洗衣机、电视机。
目前,核桃村全村种植核桃310亩、青红花椒480亩。2019年,在乡、村共同努力下,争取县农业农村局魔芋产业扶持资金,由部分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村组干部和积极性高的贫困户先试种。试种成功之后,将在全村扩大种植面积,为村里再添一条“致富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核桃村同样发力。
为了让村民用上安全、足够的饮用水,陈建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自发修建蓄水池,更换破旧水管管道,共修建蓄水池8个,更换管道5千余米。现在,全村群众都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目前,还有一段1.4公里的通组路让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村组干部和群众心中的一块心病。”陈建说,这个心病即将得到解决。在帮扶单位协调下,项目已经立项,今年内就能让贫困群众走上水泥路。
驻村的地方离县城比较远,有时一次就要在村里住20天左右。而且,核桃村是非贫困村,没有驻村工作队,但插花式贫困户户数又相对较多,算收入、填台账、找产业、促脱贫,需要经常加班,几乎没有了周末和假期。由于经常不回家,无法照顾家里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让陈健的家里人有些埋怨:“你对贫困户比我们还亲,你还管不管我们。”
“我干的工作是总书记最关心的工作,你们要多多支持。待到村里贫困户脱贫之日,军功章也有你们的一半。”经过陈建悉心开导,时间长了,妻儿和父母也体会到驻村工作的不易,渐渐理解他并开始全力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主打品牌,同时,发展好青椒、红花椒产业,不断壮大魔芋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保证贫困户农产品种得出来,卖得出去。”谈起今后的工作,陈建信心满怀。
文/图 凉山广播电视报记者 马嘿依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