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作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建设美丽村寨,不仅要追求外在的环境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文化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美丽村寨建设应彰显民族文化特色,这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关键。
紫溪彝村美丽村寨建设中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
云南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云南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状况良好,成绩喜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镇“中国第一彝村”的紫溪彝村便是其中一张靓丽的名片。紫溪彝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省级名胜风景区紫溪山北入口,距楚雄市区12公里,原是水库建设的移民村,历经两次搬迁,美丽蜕变为今天彝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特色村寨。新彝村规划整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彝族文化荟萃。2018年,紫溪彝村全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万余元,实现户均收入9.9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小康村。
早在2003年打造初期,紫溪镇政府结合紫溪彝村村情和区位、自然资源分布等情况,把紫溪彝村作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了创建,规划定位把彝村打造成“紫溪人家彝乡天府”。整个彝村的建设处处体现彝族特色,景观景点、房屋建筑都充分挖掘展示彝族古老传说、传统文化。村里每户人家民居墙体上都有彝族民俗传统文化的黑红黄三原色的各式砖雕或绘制彩绘,图案颜色鲜明,生动活泼,有原始崇拜的火、老虎等图腾,也有反映彝族农耕文化、歌舞文化、生产生活、节庆文化、信仰习俗、婚恋习俗等热闹场景的彩绘,仿佛置身于彝族大观园。村里旅游景点丰富,最有名的是火把广场、十月太阳历浮雕、太阳女神雕塑、葫芦兄妹雕塑、莲花廉洁文化广场、青松湖、葫芦海……山水相连,三步一景,处处都有彝族的传说、故事,展示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火把广场的彝族歌舞活动(“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老虎笙”等)可满足游客体验需求。游客体验最佳的是彝族天天长街宴,可品尝到彝家特有的乡土美食,感受热情地迎宾仪式,彝族过山号、好客的“拦门酒”、彝家“跳菜”、彝绣展示等。傍晚,我们在村口看到几张满载旅客的大巴车尽兴而归,“楚雄-大理-丽江”黄金旅游线路,加之紫溪一日游、自驾游等丰富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
紫溪彝村美丽村寨民族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特色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精髓与灵魂。持续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是云南美丽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紫溪彝村尽管近几年内致力于发展美丽乡村,且富有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文化建设问题,文化规划体系不够健全、村民的文化自觉薄弱、民族文化内涵建设不足、乡村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等问题,这些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并不是个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因此,要进一步创新美丽村寨建设的文化灵魂和发展规划。
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加强顶层设计。美丽乡村建设要和传统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结合。第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跟市场的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注重“点、线、面”结合,着眼长远,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互联网以影像记录、口述史等方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通过系统的方式采集、存储、整理并且传播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第三,加强乡村民族文化保护的立法工作和标准制定工作。第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彰显特色的多样化路子,凸显鲜明个性。一方乡土一方情,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要实事求是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要体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彰显出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全新的美丽乡村新品牌。
进一步挖掘美丽村寨建设中活的文化灵魂。民族文化是当地村民共同的血脉和精神纽带,是共同的历史、风情、习俗、行为、思维和价值观念。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不仅仅要求单纯的改善人居环境,更是要求注重生态建设中的文化精神和灵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不断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展示良好的外部形象。紫溪彝村把实现文化产品转化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围绕地方民族特色,深度挖掘彝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全力打造彝族文化招牌;做足“羊”的食文化,打造羊八碗、全羊宴、烤全羊、彝家传统坨坨肉等,并充分展示彝族养生知识、孝老文化和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组建文艺队,创作彝族特色歌舞等,不断打造精品,深挖民族魂,寻找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提高对乡村村民的综合素质与教育宣传力度。美丽乡村文化保护建设要重视对村民的文化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群众宣传文化保护、政策法律宣讲的力度,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各种相关文化知识、实用技能等;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有机纳入村规民约。紫溪彝村将知恩、报恩的“感恩、公德、小康”教育、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群众自发编唱感恩主题的彝族敬酒歌、山歌、小品,深入宣传“紫溪是我家,大家爱护他”、“做文明紫溪人,树紫溪文明形象”等思想观念,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习惯,促进邻里和谐、村庄和睦。把云南美丽乡村建成全国叫得响的一张名片,不断开创云南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2018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项目(AFSZ18022)
作者: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