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云县七宣村:乡村旅游敲开幸福门
作者 博达 2020-02-04
原出处:云南网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道路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七宣村,青瓦红墙牛头的彝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好一幅充满民族风情的画卷。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jpg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人们青睐,禾甸镇有力的抓住这个契机,把七宣村打造成集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这个彝族村落逐渐“走出深闺”为外界所识。“我刚送走了两位从上海远道而来游玩的客人,他们在我家住了4天5夜,我带他们上山找山货、感受乡村田园生活,还亲自体验土陶、刺绣制作以及哑巴节文化,他们对此也是赞不绝口,说下次会带更多的朋友来。”七宣村村民小组长罗天明介绍。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宣村彝族文化悠久独特,又以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的“哑巴节”最具代表性。“哑巴节”流传已逾百年,通过请“大哑巴”仪式和跳哑巴舞,把彝族人民辛勤耕作的场面展示给人们,神秘而不迷信,吸引数万游客前来参观。另外,土陶制作也是七宣村一大特色,村中特有的黏土和气候是制陶优势,从取泥发泥到上釉烧窑,整个过程无不体现匠人对生养土地的敬畏和技艺的求精,成品以生活用品、祭祀器皿及工艺品为主,吸引许多学者游客慕名来此选购,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据了解,七宣村‘哑巴’节和土陶制作技术均已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目,同时刺绣也成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切实做好非遗传承,禾甸镇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传承人”模式,建成“哑巴”文化传承馆,成立“土陶民办合作社”,积极搭建平台,党员带头当好文化传承人、展卖推销员,把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成功实现了对哑巴文化和土陶技艺的保护传承。利用非遗文化,打造旅游特色,完善餐饮住宿服务,扩大吸引力,将文化的潜在优势变成发家致富的现实。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文化是七宣村致富的‘宝贝’。今年,‘哑巴’文化参与了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桃花节展演,哑巴文化和土陶制品得到大力宣传推介,为不少上海观众所熟知,而且每位参与演出的彝族艺人还有3000多元的补贴,可以说是抓宣传收入两不误。”七宣村党支部书记王先发笑着说到。据了解,七宣村的土陶制品、手工刺绣先后在三月街民族节、南博会进行展卖,知名度持续攀升,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七宣村乡村旅游迈上新的台阶。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暧暧古村落、悠悠彝家情,独特的物产和民族风情正在成为鼓起七宣村群众钱袋子的“法宝”,吸引大批游客进来观光的同时,土陶、刺绣等特产也不断“走”出去,铺就了七宣乡村旅游的新路子,为全村彝族群众敲开了幸福生活的大门。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云南网》   作者:博达7O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