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与彝族地区长效性脱贫攻坚
作者 商宇宏 2019-07-10
原出处:微观彝族

未标题-2.jpg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宿(3D 效果图)作者/商宇宏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效性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是“救济性扶贫”转向“开发性扶贫”的重要举措。中国彝族聚居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活动优势,具备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条件,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自然——人文——经济联动发展,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本文以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和长效性扶贫攻坚为视角,对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开发可持续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心,也是推动彝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使扶贫攻坚形成长效性机制,让彝族贫困地区构建一套由政府主导,当地居民和文化企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协同的体系,就成了各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单纯的‘输血’(即国家补贴、救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即自我发展能力)才是治本的上策。”[1]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正是培养“造血”功能的关键点,只有利用好本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才能使“救济性扶贫”转向“开发性扶贫”,由此达到对少数民族地区长效性扶贫攻坚的目的。现在可初步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相对便利,且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彝族历史人文活动优势的地区进行文化旅游及附属产品的开发。利用这些生态资源和彝族文化资源构建一条文化旅游产业链,是彝族地区长效性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使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在开发与保护、传承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合理规划,让自然——人文——经济三重因素良性循环、和谐共生,助力彝族聚居村落到2020年与全国其它地区共赴小康,同时各地也打造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传承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服饰工艺品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在丰富造型语言的背后,隐藏着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既是视觉的,又是文化的。[2]彝族各地服饰不同,从地域划分有凉山型、楚雄型、乌蒙型、哀牢型、红河型,从服饰中可以看出独特的人文内涵,代表着彝族人不断发展改进的服饰工艺水平,除遮羞避寒的作用外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彝族的服饰工艺水平是很高的,也是人文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同时也是广大彝族地区开发性旅游扶贫结构中的一个步骤。关于服饰工艺品开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建立服饰文化开发合作社: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并鼓励服饰文化传承人参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开设彝族服饰刺绣工艺培训班,建立彝族服饰展览平台,同时积极为服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特色图案与现代服饰结合:从现代人的服饰消费心理来看,其更青睐于民族特色图案与现代服饰造型结合的形式。将彝族服饰中的经典图案和工艺结构提取出来,用于装饰和设计现代服装、提包等产品,能扩大消费群体的范围,赋予传统服饰新的时代内涵;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刺绣工艺品的制作与包装:除了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开发和与现代消费心理相映,还可以用服饰刺绣工艺和纹样为基础,创作一些布艺装饰画、披肩、抱枕、布艺玩偶等旅游纪念品,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购买;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服饰工艺制品与电商销售:电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实体销售模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中国销售经济的重要支撑。彝族服饰及其附属工艺品的开发应该利用好电商平台,并开展电商销售培训。服饰文化开发合作社所制作的服饰、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除了在本地销售以外还可以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开拓新销售渠道的同时节约了销售成本,并增加彝族同胞的收入。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特色农产品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多居住在地区和半山区,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属于可销售性旅游产品中的一个种类。但是各地因自然环境和气候水文的差异有很多不同,初步统计有:土鸡、土鸡蛋、山羊、土豆、核桃、野生菌等。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开发性扶贫”,是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旅游者中一般以都市人群居多,其旅游是为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使身心得到放松,其本质是对回归生态的向往。从物质层面而言他们同样追求对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的消费。所以,彝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在旅游产业开发背景下是有销售市场的,对于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有以下两种: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粗放型销售模式: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最简单就是由居民直接销售给游客。这种粗放型销售模式可以解决部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过程中投入小且能立竿见影。但是,此模式过于零散,不能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批量销售,市场范围也较狭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集约型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是与粗放型销售模式相对的,简而言之就是给特色农产品加上包装,使其更加美观且便于携带贮存。特色农产品包装的设计要以彝族文化符号为基本元素,还要避免过度包装。让游客可以自主选购,馈赠亲友,也可以批量销售逐步形成品牌。同样也可以和服饰工艺品一样策划电商销售方案。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族地区旅游资源的规划整合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聚居地区旅游规划建设应由政府主导,引进具有较高资质的旅游文化开发企业进行开发,同时与当地居民共同协作互利共赢。政府应做好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用政府出资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出资建设或双方共建三种方式。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要解决景点交通线建设问题,交通问题是制约彝族聚居地区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要解决交通问题可以采用改善扩展当前已建道路和开通旅游交通专线、旅游公交方法等结合,达到游客能在最便利、最经济情况下前往旅游区域的效果,满足自驾游、自由行、跟团游等多种旅游方式。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需要解决卫生设施建设问题,卫生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卫生间和旅游垃圾回收处理站的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位置建公共卫生间,卫生间的设计也要和自然环境及人文生态相融,应体现彝族的建筑风格,在构建主体上和色彩装饰上都要体现彝族元素。且不能与所处环境相冲突,否则会破坏旅游风光的可观赏性。旅游垃圾回收处理站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设施,没有妥善处理好旅游垃圾,会严重影响景点形象,阻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协同当地居民分类处理各类旅游垃圾,在当地招聘专职环卫人员,维护生态景观原生性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需要解决游客泊车问题,这也是很多新景点开发的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在适当的位置规划标准化停车场,为游客提便利是很有必要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需要解决旅游者食宿问题,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当地居民开办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在解决旅游者食宿问题的同时可以达到长效性扶贫的目的,成为当地重要的扶贫“造血”因子,带动经济发展。“食宿”问题始终贯穿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如何让“食宿”与彝族文化相溶是很值得思考的。在文化旅游开发前期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中就应该把游客食宿问题放在重点。应该建几家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的特色农家乐或主题风格民宿,在解决游客食宿问题的同时宣传了彝族特色文化。关于特色农家乐、主题民宿的建设有以下三种形式: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政府主导集体居民共建:由政府牵头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当地居民按照自身情况自愿出资入股,年底按照股份各户分红;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政府监管企业集体共建:通过项目招标引进企业投资,当地居民可自愿出资参股,也可以用所占用土地折价入股,年底按照股份分红,此形式要在政府部门监管下进行;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政府指导集体协商各建:政府在当地居民中招标,合理控制数量,对质量进行把关,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居民可单家自建或多家合建。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的核心都应该是当地居民,此文化旅游开发是长效型扶贫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让当地彝族居民受益才是根本。特色农家乐或宾馆要在政府统一下进行,布局和装饰设计都要体现彝族文化元素。在管理运营方面应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参与,食物原料等也应优先采购当地居民土特产品,形成自产自销的旅游产品消售产业链。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后就需考虑规划景点分布和观景区建设。只有合理的规划景点分布才能充分的开发其优势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属于各地区彝族自己的旅游品牌。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历史人文活动旅游项目策划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聚居地区除了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活动优势。所以,要利用好当地得天独厚的彝族历史人文活动资源,合理有效的策划和设计旅游项目,让生态和人文两大亮点更好的融合,提高彝族文化旅游的内在文化价值,保护——开发——传承——扶贫并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本地彝族居民能在家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同时也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空巢村庄等一些社会问题。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西部人文生态保育和生态旅游发展计划提出:通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社区建立人文生态博物馆或人文生态保护区,促进地方原生文化的保育、传承和发展,倡导地方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这种用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形式在彝族地区是可行的,通过政府主导、村民集资、社会捐助等方式建设属于当地彝族群体的小型博物馆,不仅可以为彝族文化旅游增添一项重量级的历史人文景观,而且是保护与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举措。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承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传统节日文化项目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3]彝族用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比如各地彝族都过的有火把节、彝历年等,此外还有石林、弥勒地区阿细支系的密枝节、哀牢山地区的二月八、楚雄地区的插花节、牟定地区的三月会、文山麻栗坡、富宁和广西那坡的荞菜节、永仁地区的赛装节等地域性特有的节日,正是由于其独特性因此成为了一项节日旅游的品牌,也可以用“越是濒临灭绝和消亡的东西,越吸引当今的都市旅游者”[4]来解释。要利用好其唯一性的特点,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完成传统特色节日和现代消费趋势的合理嫁接,使各地区彝族节日文化的知名度扩大,用旅游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婚俗歌舞文化项目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俗歌舞文化项目策划首先应该以特色农家乐、特色宾馆等基础配套设施为载体。让选择在特色农家乐或者宾馆食宿的游客可以体验舞乐表演,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与游客互动,让游客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这是人文旅游集中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在帮助居民创收的同时推广了彝族文化旅游品牌,亦是传播和传承的有效途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需整合彝族歌舞文化资源,成立各地的“彝族歌舞文化艺术团”。因为“游客们想参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和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当地的人们既想赚钱又想展示他们自己引以为豪的文化。因此,民族特色作为一项商品通过服饰、舞蹈、歌曲以及节日获得了新生命”。[5]艺术团成立后可以依托特色农家乐、主题民宿开展表演业务,既不耽误农业生产也有额外的收益。此外还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参加各类商演,从多种渠道提高收入水平。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文化旅游项目宣传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拥有了一条完整的旅游文化产业链,还需要通过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知晓,也是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群体的有效步骤和方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宣传片的拍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宣传片的拍摄与传播能多层次、多角度的体现各地区彝族旅游文化风情,在不同的镜头中诠释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活动之美。还可以引进影视摄制组在此拍摄影视剧,这也属于一种潜在的宣传片拍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网络媒体传播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今社会信息交流非常发达,一些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所以,应该借助网络媒体对彝族文化旅游进行宣传。网络媒体传播的方式很多如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就是很好的传播介质,使用这些社交软件的大部分人群也是旅游消费的主体。此外其还有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传播成本低等优势。并可以开通属于各地的对外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文化旅游信息。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传统报刊宣传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报刊宣传属于传统信息传播手段,也有一定的受众群体,且比网络媒体传播更容易加深观者记忆。所以,传统纸质宣传也是有必要的。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举办赛事宣传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办赛事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的宣传手段,潜移默化的达到广告的效果。可以围绕人文和生态景观举办摄影、绘画、书法、文学等创作大赛,大范围提高该地文化旅游的知名度。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可持续发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自然生态可持续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然生态旅游开中对原生环境的保护是具有挑战性的。生态旅游开发中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保护与开发并举,使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历史人文可持续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人文旅游开发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太过于倾向商业化。“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旅游开发中一些民族风俗被改造、被夸张,而导向奇异、古老、原始、神秘,甚至野蛮、低俗,市场气息破坏了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由此稳定的精神信仰和民族凝聚力也会被冲击。”[6]彝族历史人文开发利用中也存在过度市场化和变异化的现象。所以,保护好彝族历史人文生态尤为重要,要让其持续可循环的良性发展,并服务于旅游开发扶贫。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旅游商品可持续 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文已述彝族地区可开发的旅游商品可分为服饰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两大类。这些旅游商品的可持续性销售,要从商品价格的规范、商品质量的把控、商品包装的标准方面着手。政府部门要对旅游商品的价格作出指导和监督,并把控好商品质量,保证商品的原产性。同时商品的包装要适度,避免过度包装,华而不实。只有在这三个方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旅游商品的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长效性扶贫攻坚之间有密切联系。只有合理的利用好优势的旅游文化资源,才能让精准扶贫机制更好的发挥其核心内涵,也是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跨越的重要举措。彝族贫困区的脱贫攻坚应该立足于其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合理的策划和设计旅游开发方案,让扶贫成果细水长流。同时在旅游文化开发中突出可持续发展要素,促进自然——人文——经济良性循环,亦是对彝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新实践。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田里,宗海岩:旅游业与民族地区发展[C]//肖星.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第四届中国旅游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3.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王玉璀.傈僳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J],知识文库,大连2015年第22期9-,共1页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陈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C]//曹倬衔.略论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2.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思想战线,2002(1):34.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美]斯蒂文.郝锐(Stevan Harrell):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M],巴莫阿依等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253页.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思想战线,2002(1):34.vE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