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模式渐入佳境 凉山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
作者 李邦勇 2019-02-21
原出处:凉山日报全媒体

冕宁县建设村。本报记者 钟源 摄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冕宁县建设村。本报记者 钟源 摄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1-20 (5)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南核桃“开杆节”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振兴”推进在乡村如火如荼。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旅游业成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汇聚人财物,支撑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旅游资源丰富的凉山,正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沃土。在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和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凉山乡村旅游携手凉山特色优势农业合力出击,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引领群众生活走向富裕新的增长极。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退休后离开德昌,这次和老伴回来,变化大得我们都快认不出来了。”来自眉山的“候鸟”老人陈淑清和老伴在德昌县一住就是20天。今年80岁的陈淑清说,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康养,他们都舍不得走了。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像他们这样来旅游康养的“候鸟”老人特别多,冬夏两季是他们到访的“黄金时段”,凉山的好山好水好天气,和浓浓的“人情味”让他们对这里眷恋不已。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春节至5月期间,来村里摘草莓、尝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还会在乡村酒店过夜。”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村民陈薇,是村里乡村酒店的负责人之一,她管理着12幢由村民集资修建的房屋,为前来度假的游客提供长短租服务。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彝餐、住宿,还举办民俗活动。”30岁的叶祥8年前从外地打工回乡,投资30万元在安哈镇建起彝家乐。叶祥介绍,在去年春节期间,他们的彝家乐每天的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凉山乡村旅游业,让凉山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越来越美了,村民腰包鼓了,致富的思路也更宽了。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我州实现旅游收入360亿元,旅游产业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26万人,通过挖掘贫困村旅游资源、创建乡村旅游品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销售旅游土特商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助力精准扶贫,直接带动8000余户群众增收和12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产业精耕,发掘凉山旅游优势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也是一块曾经书写“彝海结盟”等光辉历史的红色土地;州府西昌市城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经年常青之树、四时不败之花,天空洁净明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雅称,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绚丽多彩、丰富异常的旅游资源,给了凉山发展旅游的“底气”。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奇伟险峻的攀西大裂谷孕育了凉山地区湖泊、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海子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眼光。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享誉世界的“高原明珠”泸沽湖,我国已知山地中罕见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螺髻山,还有美不胜收的甘洛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美姑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昭觉谷克德国家湿地公园。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独特的民族风情,则丰富了凉山旅游的内涵,让凉山旅游多了“文化”的韵味。这里有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彝族火把节”;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彝族文字、神秘奇特的凉山毕摩(原始宗教)文化;有全国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的泸沽湖摩梭文化。18项国家级、105项省级、21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凉山彝族建筑、歌舞、服饰、饮食、藏乡风情的相互交融,让凉山旅游熠熠生辉。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坐拥高原生态、山水阳光、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让凉山旅游发展的步伐越来越“自信”。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宁河“农文旅”绿色生态阳光走廊、香格里拉黄金走廊、金沙江高峡平湖休闲观光走廊、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等四大旅游经济带,安宁河谷世界级阳光生态河谷、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路和国家步道(洛克九百里)、金沙江600公里高峡平湖观光休闲、大凉山彝族文化体验区、红色凉山“长征丰碑·团结之旅”等五大精品旅游线路成为了今日凉山旅游发展的亮点。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背靠大树好乘凉 乡村旅游发展迎来好时机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数以亿计的游客接待量,让凉山旅游有了更多的可能。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凉山的各乡村顺势而为,立足乡村实际,农旅结合,构建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有机对接,通过与乡村旅游的互动,推动了支柱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凉山全域旅游相呼应,村寨为游客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游玩形式和更为多样的服务项目,以村寨为终点的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凉山各地,可以说,一个新村新寨就是一个旅游新村。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哈镇地处西昌市东南35公里,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腹地。这里拥有深、幽、奇、险的千年溶洞、五彩缤纷的冰川湖泊、鬼斧神工的冰川刻槽、风情独特的温泉瀑布,生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品位极佳。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西昌市唯一的彝族建制镇,安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当地居民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独具特色的彝族美食,欣赏原汁原味的彝家歌舞,参与精彩的彝族民间竞技活动,到了夜晚还能在篝火旁尽情地跳起欢快的“达体舞”。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凉山州进入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阶段,安哈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旅游兴镇”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的交通条件和日益成熟的旅游线路产品,让安哈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游客熟知。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建成新镇时,安哈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7200余人中有近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安哈镇深挖特色民俗文化,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全力打造原生态彝寨风情旅游强镇。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旅游的发展让这里产生了翻天的巨变,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大家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红利”。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哈镇的旅游崛起是凉山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得以窥见凉山旅游发展的迅速。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州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1个、特色乡镇2个、精品村寨3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57个、乡村民宿46户、星级农家乐149家、星级乡村酒店43家;4个贫困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有效扩大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促进了旅游市场增长。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凉山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凉山州“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全州自驾游营地建设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启动,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凉山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节庆为媒求发展 美丽乡村旅游经济“抓眼球”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期间,前去西昌樟木、德昌角半、冕宁复兴等地采摘樱桃、桑椹的车辆停满了山坡。农家乐里热闹非凡,游客们挎着小篮去园子里采摘樱桃,在农家里吃农家饭,玩得不亦乐乎。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里屋脚乡,因“洛克”而闻名,国内外的徒步爱好者们慕名而来,小小的乡镇就开了近十家藏族风情客栈,在这个偏远的乡村,村民们早已有了旅游产业的意识,做起了游客的生意。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有14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依靠民俗文化打造的藏家乐、彝家乐等特色主题农家乐,成为了凉山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四季,从春日繁花到夏日炎炎,从秋日金黄到冬日暖阳,州内各县市根据各自的旅游资源特色、民俗风情,推出了特色鲜明、内容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用乡野赏花、田园采摘、养生休闲、康体运动、民宿风情“抓眼球”,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南县的核桃开杆节、会东县的黑山羊黑松露美食节、会理县的石榴观光采摘节等等,一大批围绕各县、各乡特色产业的旅游项目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州每年举办的乡村旅游节多达80余个,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推动了乡村民宿发展,拓宽了旅游增收渠道,催生了美丽乡村经济。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游客逐年增多让农家乐赚得盆满钵满,乡村旅游节成为了市场和农户的重要“连接器”。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了以特色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服务业的大提升;农村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刺激了各种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加工进程,“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产业模式逐渐成型,农村一、二、三产业互动格局逐步形成。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改变、要发展、要致富 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稳增收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体验爬钢梯、到村里看看,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一两百名外地游客来旅游。”在外界对凉山“悬崖村”关注的目光中,曾经的“悬崖村”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村民们也从“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地的“旅游向导”。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开起了农家乐。29岁的莫色拉洛是村里开农家乐的“第一人”,他已经接待了上千名外来游客,来自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的游客都在他家吃过饭,很多游客还会留宿一两天,走的时候还要带上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农家乐生意一天好过一天,他的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看看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这里是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通过创建,这里进一步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了村寨风貌;走进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特色商品展示中心、彝族老家跑马场、民俗文化广场、民俗达标户让这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来到木里县瓦厂镇桃坝村,修建的自驾车营地、旅游停车场、大寺游步道,同时开展的3户藏家乐民宿的建设工作,让人期待不已。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布拖县瓦沟村、甘洛县清水村、越西县南新村、金阳县丙乙底村、盐源县直普村等一面整合彝家新寨、通村硬化路、民俗文化院落等基础设施建设,一面积极植入旅游元素,成效显著。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都是凉山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带来的改变。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培育城镇、景区和乡村旅游带动三类旅游扶贫村,我州逐步形成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大力实施扶贫重点村“1+4”工程(即“乡村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我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彝家新寨等建设,把旅游扶贫重点贫困村纳入整体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我州乡村旅游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旅游扶贫村的道路、餐饮、娱乐、厕所、休憩设施、卫生、安全等设施越来越完善。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我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对贫困县领导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贫困群众,分级、分批、分类开展乡村旅游培训。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彰显出自己的区域优势和文化特点,凉山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不断前行,带领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群众,向更加幸福、美好、富足的新生活迈进。(记者 李邦勇)6z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