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盛开民族团结进步“四朵花——云龙县团结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
作者 ​大理民宗委 2018-07-03
原出处:​大理民族宗教公众号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团结彝族乡位于大理州云龙县东南部。东靠洱源县西山乡,南与漾濞县富恒乡毗邻,西至永平县北斗乡和云龙县宝丰乡,北接云龙县关坪乡。成立于1988年,全乡国土面积302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106个自然村,2017年末有3762户11264人。境内居住有彝族、白族、汉族、苗族、傈僳族等12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各级民宗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立足乡情,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重大力培养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按照“1234”工作思路,即:围绕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这一目标;突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抓实党建+民族团结、民族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三项工程;开展生态宜居彝乡示范、民族特色产业示范、民族文化弘扬示范、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四个示范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共同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有效促进彝乡各民族家园共建、产业共促、文化共融、和谐共建、成果共享,体现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创“生态宜居之花”。在“生态宜居彝乡”示范建设中,团结彝族乡重点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抓手,按照新时期“以山为体、以绿为韵、以文为魂、以水为脉”的建设要求,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串连佬倵新村、教育小区、佬倵民族文化广场、村级议事活动场所这条线,突显群众民居这个面,将具有彝族佬倵特色的地方图腾文化、建筑风格、民族习俗彩绘等工作融入到移民新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达到以点串线通面的效果,在视觉上一目了然地彰显民族民居建设风貌。同时深入推进“七改三清”和河长制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点亮工程,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的新画面。在新农村建设上,既保留了乡土味道,保留了乡村风貌,又留得住青山绿水,让人记得住乡愁。现已获得省级生态乡荣誉称号,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培育“特色产业之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民族特色产业培植中,团结彝族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培植特色产业为根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按“五个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巩固一片烟、管好一棵树、养好一头畜、采好一叶茶、种好一棵药,坚定不移地走“产业生态化,农工一体化”的路子,把地方土特色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党总(支)部探索“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 高效运作模式,先后组建了8个农村实体经济组织,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让彝乡的一座座荒山变为青山,青山变为“金山”。全乡上下呈现出“绿树成荫,果满枝头,金叶飘香,牛羊成群”的新景象。截止目前全乡发展泡核桃面积种植已达11万多亩,产值4800多万元;大小牲畜存栏8.02万头(匹只),出栏12.64万头(匹只),实现产值5400多万元;茶园面积种植达12600亩,建成6个茶叶初制所,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种植各类中药材达10000多亩。2017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00多元,增长15%。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繁荣“民族文化之花”。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团结彝族乡突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点,以挖掘佬倵文化为依托,以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弘扬传承为目标,紧围“七个一”的文化发展思路,倡导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即:成立一个学会。成立了以县彝学学会会员为骨干的乡彝学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彝学研讨活动;建设一个广场。在乡集镇驻地建好一个占地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的佬倵民族文化广场,为日常民族文艺活动的开展搭建一个平台;修缮一个墓碑。修缮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字君偕配墓志铭碑”及字文才墓;修建一个展廊。先后修建了河东、河南两个佬倵农耕文化展览廊,对佬倵服饰、生产生活用品、民间习俗、传统工艺等进行展示;办好一个节日。筹办好每年彝族传统的火把节,传承好彝族山歌、清筒音唢呐、舞蹈“卢鹿整”、纸扎刺绣、彝族创世史诗舞“细枯戏”等;编辑一本画册。编辑了《幸福彝乡》画册,从和谐彝乡、幸福彝乡、魅力彝乡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彝乡风采。制作一盘歌碟。制作发行了首张《佬倵人》十首歌专辑,让更多的群众唱佬倵歌,说佬倵话,穿佬倵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目前,团结彝族乡已成功申报为大理州彝族佬倵人文化传统生态保护区,“河南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17年2月列为云南省第四批非遗项目。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构建“社会和谐之花”。在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创建中,团结彝族乡以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建立为民服务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机制和有效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在河东村创新实行“一村两县一家人”工作机制,实现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流交往交融;在团结村彝新组创新实行“脱贫和脱邪”双脱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脱贫与脱邪双脱目标,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按照“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工作思路,制定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12项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疑难问题不出乡、民族矛盾不激化”的“四不”目标;制定推行道路交通平安出行“1+1”制度,实行干部职工“一盯一、一帮一”机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倡导制定公益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各村组自行制定公益设施劳动日,开展以修路、管水为主的公益劳动,全乡上下自觉形成政府出资,自己路自己养、自己水自己管的良好格局。“四百”活动和平安出行“1+1”的制度在省、州、县作为经验交流得到推广。rk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